張蔚
[摘要]翻譯專業(yè)開設英語演講課程對培養(yǎng)本專業(yè)人才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從培養(yǎng)翻譯人才所需的應用能力入手,包括良好的思辨能力,嫻熟的翻譯技巧,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探討開設演講課程的必要性以及英語演講課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關鍵詞]英語演講課程;翻譯專業(yè);互動教學;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70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148-02
[本刊網(wǎng)址] http://www.hbxb.net
一、翻譯專業(yè)課設英語演講課程的必要性
翻譯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寬廣的國際視野的高級應用型翻譯專業(yè)人才。而英語演講課程的開設正是將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與專業(yè)定位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提高輸出人才應具備的語言素質(zhì)(language competence),文化素質(zhì)(cultural quality),心理素質(zhì)(psychological traits),思辨能力(speculative thinking ability),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apabili-tV),道德修養(yǎng)(moral integrity),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勝任商務、旅游、科技等領域中一般的口、筆譯工作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目前許多高校的翻譯專業(yè)并沒有將該課程納入課程設置,僅僅部分高校將其寫入專業(yè)選修課范疇。《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也僅將其列為課外的實踐活動,這使得學生對英語演講課程的認識度大大降低,對應能力未能得到充分訓練,造成演講能力的缺失。有學者提出英語演講作為翻譯專業(yè)英語教學的新課型,逐漸得到業(yè)界人士的重視,因為演講技巧對口譯技能提高的作用。
二、翻譯專業(yè)開設英語演講課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注重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lián)系
英語演講課程,作為一門英語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在學習本課程前需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和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學生必須在系統(tǒng)學習過《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英語語法學》、《英語視聽》和《英美文化》等課程后,具備中級以上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后,方能進行演講技巧的訓練,因此建議開設在三年級較為合適。并且相關翻譯課程,如翻譯鑒賞、英語口譯、英語筆譯等課程中,如果能滲透相關經(jīng)典演講譯本,對于英語演講課程的講授效果大有裨益。學生以翻譯的形式接觸過演講文本,操作起來更為得心應手。如果有條件可以開設一些后續(xù)課程作為有力支撐,如《英語辯論》、《英語演講藝術》等。
(二)突破口語教學單純語言訓練的模式,實現(xiàn)語言操練與思想表達的結合;
英語演講不同于口語課程或者口譯等其他課程,單純的語言操練是無法完成其課程目的。一個成功地演講訓練模式是語言操練與思想表達訓練的結合。演講的靈魂在于言之有物,或是對人生的感悟、或是對景致的抒懷,或是對社會的褒貶,包羅萬象的內(nèi)容必須有精神的統(tǒng)領才能成為成功地演講。教授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選擇切合自己的主題,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引起共鳴,使演講更具社會價值尤為重要。英語演講的主題有多種,常見的分為四種:問題解決性的(Problem-soMng),鼓動性的(Inspirational),頌揚性的(Eulogistic)和說明性的(Expository)(蔡基剛,1998)。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與特點選擇配合獨特的演講風格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將演講大的主題巧妙與個人的經(jīng)歷相結合起來已能夠起到共鳴的效果。
(三)避免傳統(tǒng)翻譯教學中英語技能訓練的單一性,實現(xiàn)“讀、聽、說、寫、譯”的一體化;
英語演講能力與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共通的,因此翻譯專業(yè)學生英語演講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與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是一致的。英語教學新大綱中的“讀、聽、說、寫、譯”五項基本技能中,翻譯排在最后一位,這就是說,翻譯是大學英語中最難掌握的一門課程。而英語演講有時是一個正向的過程,通過讀名人、政要的著名演講詞,學會如何自己“說”自己寫或翻譯演講詞。但有時也是一個逆向的過程,需要翻譯或者寫出成功地演講稿,然后表達出來。美國奈達(Eugene A Nida)主張把翻譯的重點放在譯文讀者的反應上,他主張,“衡量翻譯質(zhì)量的標準,不僅僅在于所譯的詞語能否被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語法規(guī)范,而且還在于整個譯文使讀者產(chǎn)生什么樣的反應”。而演講也同樣重點關乎聽眾的反饋效果如何。提高五項基本語言技能才能提高翻譯與演講的水平。如何通過英語演講課使學生這五大能力一體化發(fā)展?需要訓練的對于經(jīng)典的標準的演講音像資料演講材料首先要熟讀,精聽,模仿;體會重音、連讀、斷句等英語演講特點,完善自我語音、語調(diào)、語速等。同時,通過讀的過程,分析演講主題的構思、布局、立意表達、層次邏輯發(fā)展等,正確地使用英語寫作方法和技巧,準確用詞,撰寫擁有自我思想的演講稿。翻譯專業(yè)的同學應該進行中西方經(jīng)典演講詞的互譯等實踐,
(四)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雙主體”,交互式教學;
對于英語演講這門課程,對于理論的傳授是第一步,是基礎,但并不是重中之重。教師完成相關理論介紹(如西方演講的歷史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發(fā)展、不同類型演講稿特點、寫作技巧與規(guī)范等)后,重點為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單純教師進行展示或者運用PPT進行經(jīng)典演講范例的講解,是不能夠滿足學生自我能力提高的目的。以共32學時的選修課為例,建議可以用2學時先進行演講知識的講授,然后運用三節(jié)課6學時進行經(jīng)典范例的分組鑒賞與欣賞。然后進入20學時進行4種不同類型演講的分別訓練,(介紹性演講speech of introduction,即興演講impromptu speech、禮儀演講ceremonial speech以及有稿的勸說行演講manuscript persuasive speech).每個類型演講共計5學時,其中1學時進行此類演講稿特點、寫作規(guī)范、思維模式等講解以及范例欣賞以及課堂分析,2學時進行分組實踐,1學時進行全班展示以及教師與同學的共同評價。最后4學時進行求職面試的專項訓練,為學生今后求職打下良好基礎。這樣的模式使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演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互動中激發(fā)學生自我表現(xiàn),自我提高,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組織者。是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diào)動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是學生語言學習的監(jiān)督者與檢測者。endprint
(五)變英語課堂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場所,
翻譯專業(yè)作為一個實用型專業(yè),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一名合格的譯者,而其應具備的應用能力包括良好的思辨能力,嫻熟的翻譯技巧,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英語演講課的教學目標恰恰與其不謀而合。
首先,當今大學生缺乏思辨能力與意識表現(xiàn)在英語演講中就是受母語牽制過重,不能準確輸出自己的思想。雖然想象力極其豐富,比較善于人文思辨模式而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善于敘事而不善于說理論事。即便有一些思想也僅停留在淺層次。這對其成為一名成功地演講者或者譯者造成了很大的阻礙。演講課程中更多提供學生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進行多角度、深層次進行剖析,更要摒棄母語思維進行分析。在取舍材料、形成觀點、形成論點論據(jù)、有條理進行組織、到用合理有力的語言進行演講或者辯論的整個邏輯思辨過程,便是學生結合人文思辨與數(shù)理思辨的過程。
其次,英語演講課程極大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里包括交際能力(Canale&Swain,1980),語法能力:語音、語法、詞法、詞匯等知識;社交能力:語言使用的社會規(guī)則;話語能力:話語規(guī)則和在話語中組織句子和話段時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換句話說翻譯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英語演講課程所進行五個方面的培訓就是為了提高翻譯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設:(1)語言的語用功能;(2)常用的英美國家的非語言行為;(3)交際手段;(4)價值觀念對比分析;(5)思維模式分析。
結語
翻譯專業(yè)開設英語演講課程符合培養(yǎng)應用型翻譯人才的需要,也是有效途徑之一。只有認識到開設這一課程的重要性,把握其與其他基礎課程的關系;打破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倡導引導式教學、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具有過硬語言功底,勝任多種工位的全方位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l]紀玉華,陳軍向.英語演講與辯論教程[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2] Lucas.S.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8th ed.)[M].Beijing r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M CG raw-Hill,2004.
[3]井衛(wèi)華.李文萍.英語公共演講課與外語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探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9).
[4]吳兆麗.簡論大學生英語公共演講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
[5]張桂芝.英語公共演講課與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報,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