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權威
[摘要]目的:闡述心理資本的內(nèi)涵和維度,探討其與大學生成才的關系,并根據(jù)積極心理資本理論給出促進大學生成才的建議。方法:通過對近10年相關論文和著作的研讀整理,對心理資本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從其發(fā)展歷程、相關概念、中西方維度的差異三個方面加以論述,并最終得出促進大學生成才的有效措施。結(jié)論:積極心理資本的培育有利于大學生成才,高校應給予足夠重視。
[關鍵詞]心理資本;大學生;成才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14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030-02
[本刊網(wǎng)址] http://www.hbxh.net
一、引言
心理資本( psychological capital)理論以積極心理學、積極組織行為學和人力資本理論為基礎,最早出現(xiàn)在Goldsmith,A.H,Veum,J.R.,Darity等經(jīng)濟學家的文獻中。進入21世紀,隨著企業(yè)間競爭的日益加劇和全球化浪潮的到來,企業(yè)管理者逐漸認識到以往所憑借的技術、數(shù)據(jù)、專利、物理資產(chǎn)、管理制度、有形資產(chǎn)等優(yōu)勢已遇到瓶頸。有遠見的管理者開始把目光投向員工的心理品質(zhì)、處理任務的能力、人際關系、精神狀態(tài)等個人心理素質(zhì),這就是有待深入挖掘的心理資本。
二、心理資本理論
(一)心理資本的發(fā)展歷程(縱向比較)
這一名詞最早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學、社會學、投資學中,指個體對自我知覺、工作態(tài)度、倫理取向及人生信念、價值和認知的綜合。CJoldsmith 1988把心理資本描述為影響生產(chǎn)力的人格特征,如生活態(tài)度、工作態(tài)度、倫理取向、自尊等。
心理學對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Terman關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以及榮格關于生活意義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Maslow和Rogers開始關注人性的積極一面,他們的研究對現(xiàn)代心理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20世紀90年代,美國心理學會前任主席Seligman發(fā)起積極心理學運動(positive psychology movement),并在2002年《真正的幸福》一書中提出了“心理資本”的概念,認為那些導致個體積極行為的心理因素可以納入資本的范疇。
美國前管理學會主席、積極組織行為學(POB)創(chuàng)始人Luthans在2004年將心理資本的概念拓展至組織管理領域,認為心理資本是指能夠?qū)е聠T工積極組織行為的心理狀態(tài)。揭示了除傳統(tǒng)經(jīng)濟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外,組織競爭優(yōu)勢來源的第四個視角——心理資本,標志著積極心理資本時代的到來。
(二)相關概念的區(qū)別(橫向比較)
在經(jīng)濟學中,資本是指能夠用于物質(zhì)生產(chǎn)并能創(chuàng)造收益的資源,具有可投資、可收益的特點。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宏觀來看,資本經(jīng)歷了傳統(tǒng)經(jīng)濟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心理資本的演變。從個人的微觀角度來看,個體資本包括:生理資本、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
生理資本可控度較低,社會資本在個體剛出生時已確定,隨后逐漸發(fā)展,可控度屬于中等,相比而言人力資本和心理資本的可控度較高,而心理資本對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影響度更大。
(三)中西方心理資本理論維度的差異(跨文化比較)
對心理資本的認識有個漸進發(fā)展的過程。在經(jīng)濟學領域,Goldsmith和Veum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早年生活中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Daritv認為心理資本主要由自尊和控制點兩個因素構成;在組織管理領域,Luthans把心理資本看作人積極心理能力的集合,并根據(jù)可測量、可開發(fā)、可用來提升工作業(yè)績的POB標準把其分為:自信(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韌性四個維度。自信指的是擁有表現(xiàn)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的信心;樂觀即為對當前和將來的成功做積極歸因;希望是指堅持目標,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時能夠重新選擇實現(xiàn)目標的路線;韌性是當遇到問題和困境時,能夠堅持、很快恢復和采取迂回途徑來取得成功。Luthans,Youssef,Avolio同時認為還可以考慮將創(chuàng)造力、智慧、幽默、真實性、感恩之心等納人心理資本構念范疇。由于對心理資本的研究剛開始,其外延有待界定,不排除添加其他維度的可能性。
柯江林證實本土心理資本的二階雙因素結(jié)構:事務型心理資本(自信勇敢、樂觀希望、奮發(fā)進取與堅韌頑強)與人際型心理資本(謙虛誠穩(wěn)、包容寬恕、尊敬禮讓與感恩奉獻。即做事和做人兩個方面。人際型心理資本為中國特色。
三、心理資本與大學生成才
(一)心理資本與大學生學業(yè)成就的關系
樂觀、堅韌、希望、自信均對學習成績有正向作用。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促進學習時認知策略的應用和制定較高目標,并相信自己能夠?qū)崿F(xiàn)目標而愿意為之付出努力和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另外一些研究表明樂觀的學生可以體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較少的壓力和焦慮,學習成績也更好。希望度與平時成績相關且可預測期終成績。胡燁妃認為韌性可以預測學生的閱讀和數(shù)學水平。
(二)心理資本與大學生成就目標定向關系
班杜拉關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傾向于掌握目標定向,設置的目標為中等水平,偏向選擇更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過分在意結(jié)果;自我效能低的人傾向于表現(xiàn)目標定向,設置偏低或者偏高的目標,偏低的目標確保自己成功,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偏高的目標萬一失敗則歸因于外部,與自己能力無關。責任心強的學生更易接受對失敗的批評,傾向于選擇學習目標定向和獲取知識;責任心弱的學生注重表現(xiàn),以成績目標定向為主。
總之,心理資本可促進大學生選擇成就目標定向,促進大學生取得較高的學業(yè)成就??梢哉f,心理資本是將潛力轉(zhuǎn)化為實際能力的中介。
四、培育積極心理資本的措施
(一)幼兒園和小學初期要更加注重情商的培養(yǎng)。情感是一個人的基礎,情感豐富且正直的人有較高的責任感;情感體驗豐富的人會有更多的藝術訴求,可提升生活的質(zhì)量。
(二)知識、技能和心理資本同時開發(fā)。學生只有內(nèi)心想掌握知識才會設法學習,老師家長要善于把外在動機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動機,經(jīng)常給予其積極的心理暗示,促進其自信心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三)事務型心理資本和人際型心理資本同時培養(yǎng)。即做事的能力和做人的品格要同時培養(yǎng)。古語日: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北宋·司馬光)學如弓弩,才如箭簇,識以領之,方能中鵠。(清·袁枚)
參考文獻:
[1] Luthans F,Luthans K W,Luthans B C.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J].Business Horizons,2004(1):45-50.
[2] Luthans,F(xiàn).Youssef' C.M.Avolio.B.J.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apital edge[M].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7.
[3]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心理資本:本土量表的開發(fā)及中西比較[J].心理學報,2009(9):875-888.
[4]胡燁妃,駱宏.心理資本在學習領域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