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鹿縣涿鹿鎮(zhèn)馬軍莊學區(qū)馬軍莊小學075600)
如何讓小學生在“玩”中學好語文
王有香(河北省涿鹿縣涿鹿鎮(zhèn)馬軍莊學區(qū)馬軍莊小學075600)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學好語文的關鍵時期。學生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其未來語言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小學語文玩中學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學好語文的關鍵時期。學生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其未來語言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常常忽視教育對象的心理因素,使學生成了被動的知識接收者。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所謂在“玩”中學,核心的內(nèi)容并不是“玩”,而是讓學生在快樂的方法中學習到知識。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了幾點教學經(jīng)驗,下面就將自己的做法和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一)提高水平,讓學生喜歡上教師
就學生個體而言,對語文教師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語言的舉和效果。因此,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還要有良好的修養(yǎng)。教師必須博覽群書,不斷加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在語文學科上能指導學生,在其他學科上也能指導學生。另一方面,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道德上成為學生的榜樣。
同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記得學生的喜愛。一是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二是要注意營造快樂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近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對學生學習上的錯誤要寬容。三是要注重教學風格,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在笑聲中嘗到知識。
(二)“游戲”課堂,讓學生愛上語文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要抓住這個天性,運用到教學中,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講課的時候,經(jīng)常會跟學生做一些好玩的小游戲,比如說識字的時候,從第一個開始報數(shù),就跟跑火車一樣到最后。有的學生讀錯了或者不會讀,我就會問學生:“誰可以修一修咱們的小火車?。俊睍膶W生便會舉手說出來。而不會的學生,因為這個經(jīng)歷,對于這個字的影響也是特別的深刻。同樣的一個字,如果采用這樣輕松的方法,那學生的感覺明顯不一樣。在游戲中,讓學生慢慢的愛上語文,對語文產(chǎn)生真正的興趣。同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一去二三里》的時候,就專給學生下載了FLASH動畫,使學生興趣大增。
(一)放開課前的準備
傳統(tǒng)的課前復習,就是讓學生提前熟悉馬上要學習的內(nèi)容。這樣,課前學到的知識,體驗到的事物,對內(nèi)容的認識,肯定會有很多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方法,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比如說講《窮人》這一課時,課前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網(wǎng)絡,書籍查閱一些關于課文的資料,包括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經(jīng)歷。上課的時候,隨機選擇學生來介紹,其他的同學可以補充。學生動手查閱資料,自己探索、思考,課前準備變成了一種生動的勞動實踐,學生從中感受到了一種收獲的滿足感,大大增加了他們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
(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我上課的時候,不愿意只是自己講、學生聽,我經(jīng)常讓學生自己“講”,學生五六個人為一個組進行集體探究,然后選出代公布本組探究結(jié)果,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個人,我都及時給予表揚,之后各小組之間互相補充,最后進行全班討論,形成一致觀點,這種方法雖然很早就有其他教師在用,但是通過實踐,我覺得這種方式,對于激勵學生表現(xiàn)自己來說效果是很明顯的。比如《日月潭》的時候,先讓學生“講”,我在后面聽著,最后進行補充,教案上面所有要講的,都被學生們說完了,我只是在強化一下他們的認識,這節(jié)課就算講完了。雖然這樣子用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學生們的印象特別的深刻。
按照一般的教學模式,一課講完了,之后就要鞏固。所謂鞏固就是做大量的課外作業(yè),不但有書上的,還有練習卷上的,學生的課余時間幾乎沒有個人的興趣空間,其結(jié)果是,學生做作業(yè)苦,教師批改作業(yè)也苦。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逐步改變了這種做法,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去完成作業(yè),而是把課后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喜歡的東西進行學習。仍以《窮人》一課來舉例,這篇文章學習完了,課后的作業(yè)是讓續(xù)寫《窮人》,雖然也加深了記憶,但是我相信問很多學生的話,續(xù)寫《窮人》或許并不是他們自己愿意的,而單純是老師留的作業(yè),即使完成了也是草草了事。我當初講完《窮人》之后,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列夫·托爾斯泰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家的短篇文章,比如說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之類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課后可以隨時來問我,只要是我知道的,會耐心講解,不明白的,查資料再告訴學生。
自習的時候,我還經(jīng)常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有趣的動畫片,陪著學生一起看。偶爾還提出一些問題,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這里面的知識。
總之,語文教學不應該是死板的教育,而是應該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容易接受,這樣子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在學習中得到快樂,真正做到快樂學習、快樂發(fā)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