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博嬋 穆 軒
韓非糅合了前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的思想,創(chuàng)立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思想體系。
韓非“法治”思想中的“法”指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政策法令,它是由君主制定、公布并實施的。
(1)法的形式及作用:韓非主張法是以成文的形式存在,法的對象是民眾,法要公開,使得“境內卑賤莫不聞”。這也是從法律制定層面來論述的。同時,他強調法對于治國的重要作用,認為法是全體臣民的行為規(guī)范,也是制止社會動亂的有力工具、懲治犯罪行為的準繩?!胺ǚ置?,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p>
(2)實行法治的具體原則:一是法應統一,全國只能有一個法;并且法要相對穩(wěn)定。二主張實行嚴刑苛法,以制止犯罪。使用嚴刑苛法,以使民眾產生對法的畏懼心理,人們便不敢以身試法。三是法不阿貴。韓非把“不辟親貴”和“法行所愛”,作為執(zhí)法的最高境界。全體臣民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枉法。四是信賞必罰。這與上面的“法不阿貴”有某種相似性,但更強調了賞賜和刑罰都要有明確性,賞要講信用,罰要堅決執(zhí)行。四是多刑少賞。這是韓非的人性論在法的執(zhí)行過程上的方法論體現。他認為人性自利,人的貪欲無止境,賞賜越多反而越能誘發(fā)人的貪欲,所以君主應明白獎賞不是越多越好。
韓非在總結申不害等前期法家代表人物關于術的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韓非所說的“術”指權術、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術為君主所獨有,是維護君主統治的工具。
(1)術的種類。韓非把術分為兩種,一為由君主掌握的公開的術。即君主任免和考核官吏的方法、手段。君主根據才能、官吏的政績來任免官吏,檢驗其是否忠于職守和遵守法律。二是由君主秘密掌握的術,即暗中控制官吏的陰謀詭計。他認為君臣之間是“上下一日百戰(zhàn)”的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君主要掌握秘密之術,以控制臣下。
(2)術的內容。一是君主要顯得高深莫測,使他人不知其好惡,并在暗中觀察臣下一舉一動。二是嚴格控制重臣政治和經濟實力。三是循名責實,參驗群臣,以使群臣言行一致。
術和法有區(qū)別,法是用來統治全體人民的工具,而術的對象是群臣、百官,術是君主駕馭、考察群臣的手段。法要公開,但術要為君主所獨有,“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
韓非關于勢的觀點很大程度上源于慎到的思想,他接受了其“任勢說”,并有所發(fā)展。他認為勢是君主掌控天下的重要依據,是其運用法、術的前提。這里的“勢”指權勢,是權力和地位的總稱。
(1)勢的種類。韓非將勢分為自然之勢和人為之勢。自然之勢指所謂的“生而在上位”,即世襲的王位或官位。人為之勢指君主在可能條件下能動地運用權勢。韓非認為對于君主來說,真正的勢應是人為之勢。君主要維護統治,只有擁勢而治。
(2)勢的內容。勢的內容為刑、德兩方面。君主只有操刑、德二柄來實行賞罰的權力,才能制服臣下。聰明的君主一方面用慶賞誘導臣下,一方面以殺戮約束臣下。
法、勢、術作為治國安民的重要工具,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fā)揮作用,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缺一不可。他們每一項的實施都需要其他兩項的補充,由此構成互補互用的關系。
韓非“法治”思想的核心是維護“君權”。他秉承君主利益至上的觀念,認為君主應“獨斷”,且君權不能與人相分,要為其所獨有。這種絕對的君主集權,后來成為我國歷史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理論基礎,對我國封建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因道全法思想融入了原始道家思想,是韓非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的核心?!耙虻馈敝缸裱笞匀黄毡橐?guī)律,“守成理,因自然”;“全法”指顧全國家的制度法令。韓非高屋建瓴,認為治理國家、制定法律需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禍福生乎道法,而不處于愛惡”。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是對韓非“法治”思想中法律教育模式的精辟概括。“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彼^承并發(fā)展了商鞅變法中“燔詩書而明法令”的主張,要求在整個社會內實行普遍的法制教育,使維護君主統治的法達到婦孺皆知且深入人心的狀態(tài)?!耙岳魹閹煛笔菍崿F法制教育的手段,指選用一批忠心于“法治”思想路線,知法、明法的官吏擔任老師,向民眾宣傳、普及政策法令。
韓非的“法治”思想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政治文化遺產,現在的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xù),韓非法治思想中的許多閃光點對我國的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韓非倡法治,反人治,我們應吸收韓非子“以法為本”、“重法”、“尚法”的思想,繼續(xù)推進依法治國。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切實貫徹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我們應發(fā)揚韓非“因道全法”、“法與時宜”的主張,及時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
韓非強調依法用“術”,防止官吏選拔和使用過程中任人唯親、徇私枉法等非理性因素的泛濫。因而,我們在管理干部隊伍時,要注重管理方法,促進干部隊伍做事高效,行事廉潔。學習韓非“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的思想,官吏必須專職專任,不得兼官兼事,從而避免各級官吏爭功、爭名,使其集中精力做好本職工作。
我們應批判的繼承韓非所強調“以法為教”、 “以吏為師”。在我國,人民群眾是法治實踐的主體,法律得以實施最普遍的途徑是讓全體公民自覺守法,用法,護法,而這必須要以公民知法為前提。因此,要加強法制教育,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懂法。同時,法律是一件很嚴謹的事情,我們還必須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以確保在普法中做到有問必答,答之必對。
韓非法術勢兼用思想基于當時的社會現實狀況,我們對其要抱以反思和批判繼承的態(tài)度,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同時,也應主張以德治國,使民眾擁有自覺遵守法律的道德規(guī)范,從而減少法治成本,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及美麗的中國夢的實現。
[1]中國政治思想史編寫組.中國政治思想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胡可濤.“法術勢”思想新探[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