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雷
現今時代是一個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現代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它能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好奇心
多媒體課件涉及動畫、靜畫、聲音和視頻技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它能夠提供良好的視覺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學習效率不斷提高。如,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課件出現一個購物動態(tài)情景視頻,人們正在買各種物品,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直觀感知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道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破教學的重點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一方面可以通過“變色”“閃爍”“平移”等手段突出重點,刺激學生注意,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課件整理、摘錄相對應的條件與問題,繪制線段圖,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審題,理解題意。如,在五年制小學一年級第二冊《100以內的進、退位筆算加減法中》,運用課件清晰地顯現出進、退位的過程,幫助學生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形象的過程。不但淡化了重點,而且也讓學生加深了理解。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破教學的難點
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許多抽象的知識,往往難于直接感知,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方法將這種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和現象,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化解難點。在幾何教學中,這一點尤其明顯。如,在五年制小學一年級第二冊《認識圖形》中,利用課件,折、剪、拼、填色等,非常直觀地展示圖形的過程,滲透、轉化數學思想,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學生的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總之,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活躍了課堂氣氛,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發(fā)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有效地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