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凱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小學生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低年級階段學生的寫話教學,它對后期學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有效地利用課本資源為寫話搭設平臺,并采取多種方式針對學生的寫話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一、采用聽述結合的教學方式
針對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興致勃勃地敞開習作的大門。由于小學生處在習作的起步階段,識字數(shù)量較少,教師要盡量多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聽故事,故事的來源要多樣化,比如,來自教師的口語課上或者家長給孩子講的又或者小伙伴之間相互講的,等等。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聽完故事后,能夠模仿性地復述或者創(chuàng)造性地講述等。教師利用這種聽述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并實現(xiàn)從模仿性向創(chuàng)造性的不斷發(fā)展。例如,教師在教授寫話課程之前,可以拿一本封面畫面感強的卡通書引起學生的注意,并告訴學生教師要給他們講故事,在學生歡呼雀躍聲過后,教師利用生動的語言將故事內容進行詮釋,故事講完后,教師可以請幾名同學將故事復述給大家聽或者充分運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講述等,教師也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各小組之間相互進行講故事,只要學生能將大體內容講出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一堂學生沒有畏難心理的輕松愉快的說話課,難道不會為后面的寫話做好鋪墊嗎?
二、引導學生多閱讀、勤積累
小學語文教師在低年級階段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遵循“以讀為主、以讀代講”的原則,更要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詞和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優(yōu)美的詞句可以及時讓學生勾畫出來,并進行反復的朗讀和背誦,讓學生在課外將這些勾畫出來的詞句摘抄下來,并以此加深學生的記憶深度。此外,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視程度。雖然語文課能為學生提供學習及組織語言的范例教材,但僅僅靠教材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將自己的課外閱讀面進行不斷的擴大,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地遨游。例如,教師可以將有注音的課外讀物推薦給學生,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自己喜歡的詞句,要背下來或抄寫下來,并定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匯報,長此以往,就會積少成多,不僅對學生的思維、記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更為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小學低年級的寫話是習作的基礎所在,因此,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其充分體會到習作的快樂,才會實現(xiàn)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習作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張曉紅.寓教于樂 輕松識字: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