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芳
導學式教學法是我近幾年來語文教學中的一項實驗?!皩А保荚谡T導、啟迪;“學”,旨在依“綱”自學、自能地探究知識。這種教學法的特點是:以導學提綱為學生思維的主線,以學生掌握、運用學法為目的,通過讀、想、議、練,自學課文,再以討論或匯報的形式反饋,交流信息,檢驗自學效果。
教材是教學的關(guān)鍵,怎樣才能使教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這是首要解決的問題。于是,我產(chǎn)生了一種想法:把現(xiàn)有的課本、教學參考書、學生的練習冊融為一體,合并《教材全解》進行教學。它分為四個部分,共五項內(nèi)容:
一、學習目標——即學習課文要達到的思想教育、知識與能力訓練的目的。
二、輔讀材料——包括歷史背景、作者簡介、詞語注釋、同類或有參考性的課外讀物等。
三、課文——即現(xiàn)有的教科書,內(nèi)容不作更改。
四、導學提綱——指導學生自學的簡綱(提示性的),與課文的段落要點相對應,分課時,按不同的層次理成系統(tǒng)。其語言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這樣,學生就知道怎樣去自學。
五、課后練習——把原有的課后練習題,稍微具體化,再吸收學生練習冊里的精華部分,以鞏固課文所學,培養(yǎng)某方面的能力。
經(jīng)過這樣的整理,就把原來以講讀為主的教學形式變?yōu)橐詫W生自學為主的教學形式。這樣教師就能教得更好,學生也學得更好,客觀上又改變了課堂的教學結(jié)構(gòu):明確學習目標—依“綱”自學—啟發(fā)討論—練習提高,從而造成了一種樂學、會學的格局,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會更加突出。
我在編設導學提綱時,努力突出實質(zhì)性的論題,輔以助讀性的提示。有了這些導綱,即使老師少予啟發(fā),學生也能較大程度地讀懂,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觸類旁通。所以,“練習提高”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就能采用別開生面的知識競賽形式來檢驗自學效果,鞏固已學的知識。
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正確組織教學,能引起并激發(fā)教學之外根本的可能的一系列內(nèi)部發(fā)展過程。”可見,科學地組織編排課堂教學程序,運用相應的教法、學法是重要的。導學式教學法的全過程較好地處理了“導”與“學”、“講”與“練”等關(guān)系,有利于學生智力與能力的培養(yǎng),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使教法與學法改革得以同步進行,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tǒng)一。應用這種教學法,學生自學有依據(jù),思維有路子,練習有興趣,學后還能夠悟出學習的法子,自學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養(yǎng),為達到“不待師教授”,學生“自求得之”的可喜境地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