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杰
摘 要:現(xiàn)在小學課改逐漸深入,數學課堂更加的注重自由和靈活度,學生能夠沉浸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這是數學教學改革對數學教育產生比較好的轉變。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能夠產生興趣,利用好課堂實踐,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喜歡熟悉,熱愛數學,去深入的探究數學,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 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2(a)-0202-02
數學義務教育階段應該以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為目標。除了對數學課程本身的特點給予考慮之外,還應該掌握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能夠將理論和實際進行聯(lián)系,對抽象內容建立數學模型,增加學生對數學的理解程度,促進其思維的成長,豐富其情感,獲取正確的價值觀。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數學和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衣食住行都無法離開數學,而數學本身就是很難掌握的學科,其抽象內容比較多,所以理解比較困難。興趣作為學生最好的老師,應該從興趣入手,緩解數學學習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趣,主動學習,這樣學習起來有激情有熱情,能夠自愿的深究。所以數學教師應該想辦法將抽象的內容和食物盡量的具象化,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興趣。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yǎng),非常重要,數學知識枯燥乏味,只有提升興趣才能夠繼續(xù)深入,所以應該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入手,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
1 激發(fā)興趣,使用游戲和活動吸引學生
興趣是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是學生智力開發(fā)的動力,教師要誘導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愉悅的游戲能夠對學生的興趣產生激發(fā)效果,對學生進行引導,從無意到有意,不斷地加深興趣。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可以根據內容來選擇游戲,增加學生參與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2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建立適宜的情景能夠給學生提供愉悅感,讓他們的大腦活動效率提升,激發(fā)興趣,鞏固興趣。情境教學既要能夠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體現(xiàn),同時也要起到較好的引導效果。以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比和比例的知識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識的運用模糊不清。在教學設計上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直觀,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知識的概念。
2.1 巧用游戲、故事造境
愛玩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將知識和游戲結合在一起,建立故事情境,學生從游戲中學習知識,過程愉快,記憶深刻。如在教學《猜數游戲》一課中的“想一想”時,教師引導學生講《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jié),很自然地引出了許多的數學問題。教師讓學生互相提問、解答,要求學生把問題說完整,在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了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和樂趣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數學知識。
2.2 環(huán)境營造,媒體輔助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在人的內心中存留的時間最久,對兒童的興趣激發(fā)也有促進效果。電教媒體是非常形象生動的教學輔助手段,能夠將教學內容生動的展現(xiàn)出來,數學教學中如果合理的使用電教媒體,能夠對氣氛的營造起到較大幫助,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很大的提升,增加了學生的體驗感。
3 運用多媒體,使抽象知識形態(tài)化
小學是孩子思維最活躍的時候,他們富有好奇心,相反的,其數學學習立體思維能力差,因此題海戰(zhàn)術和抽象知識教學都沒有太好的效果,和現(xiàn)代教學理念也相違背,多媒體教學能夠對小學數學教學產生較大的幫助,起到催化劑的作用。通過制作flash,將學生難以想象理解的問題簡單直觀的通過設計的動畫展現(xiàn)出來,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感知認識。青島版三年級數學新教材中“平移”一課,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旋轉門”“推拉門”的動態(tài)過程,在課堂上演示它們的運動過程,從而揭示平移概念。并設計了小熊跳格子的flash,將物體位置變化的過程演示出來,孩子們一開始以為是一款小游戲,興趣十足地盯著動畫看小熊的運動路線。同時配以當下最受學生們喜愛的TOM貓的卡通形象講解平移的過程和平移的基本知識。抽象知識和動畫結合在一起,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會被調動起來,趣味性十足,復雜的知識能得到簡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4 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有意識的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學生因為年齡小,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差,教師可以使用圖形和物體來幫助學生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自主的參與操作,從觀察、測量、實驗等等操作中獲取經驗,產生興趣。例如:“三角形的認識”是一節(jié)比較枯燥的概念課,我讓學生用彩色塑料條圍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銀幕上。定義從直觀的觀察之中升華出來了:“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睂W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增強操作體驗,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和參與其中,對他們的好奇和好動特點給予尊重和順從,豐富他們的知識面,積累數學知識,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
5 提供材料,培養(yǎng)數學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包括了是否敢思考,是否能夠獨立思考[2]。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思維空間形成提供條件,引導學生,將知識獲取的過程傳遞給學生。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準備好豐富的思維材料,對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培養(yǎng)。比如在學習求圓環(huán)面積的過程中,有一道題,花壇是圓形的,直徑3 m,在花壇外修建一條寬1 m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積。這道題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往往在求大圓的直徑時得出3+1=4 m,忽略了小路在花壇的直徑兩邊都延伸了1 m。由此看出學生感性材料的缺乏致使思維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全面考慮問題。所以準備越多的思維材料讓學生接觸,就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越強,讓他們對抽象事物具象化成為可能。
6 通過讓學生進行“爭吵”,在爭論中提出問題,開拓思維能力升華興趣
數學學習過程辛苦而艱難,所以就直接導致了學生都不喜歡數學課,不喜歡學習數學,一般來說,大多數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很少是與生俱來的,大部分都是后天經過學校和老師的引導培養(yǎng)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鉆研和學習,從中獲得自己的感悟,逐漸地培養(yǎng)出學習興趣,并且在得到辛勤的回報后能夠獲得滿足感,這是他們興趣永久保持的前提。一個學生如果有惰性,懶得思考,那么就會很難有學習的興趣產生。所以教師應該要掌握這項先決條件,首先辦法進行改善,為學生的才能施展提供條件,對學生的疑問給予解答,對學生的意見給予尊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思維習慣,在遇到難題的時候能夠先思考,再實踐,對他們的想象能力進行培養(yǎng)而不是扼殺,拓寬他們的思維。通過這些措施,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促進他們的興趣增長。
課堂上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能夠有助于他們交流,發(fā)散思維,提升興趣。所以教師應該使用小組、同桌等等討論組方式,安排討論內容,讓學生能夠自由交流,然后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匯總概括。這樣能夠增加學生鉆研的興趣。
7 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
作為當前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對于學生應該做到一視同仁,給予他們同等的機會,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不太理想,就對他們視若無睹,要多多的鼓勵他們,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對于他們的關愛,使得他們能夠把心思更多的用在學習上,這對于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要想辦法消除學生的緊張和恐懼感,課堂上提供表現(xiàn)機會,用激勵性的評價來給予表揚。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膽量,讓他們敢想敢講。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賦予課堂新的生命力,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照顧,給予了尊重,能夠獲得展示的機會,學習過程中火花不斷,學生的思維能力突飛猛進。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老師獎勵“小紅旗”給學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能夠獲得教師的認可和獎勵,就能夠從中感受到愉悅感,能夠增加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可以主動的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習變得更加輕松,能夠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這是學習的另一個境界,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能夠得到快速的成長。
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想辦法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教學方法進行變革。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使用各種方式來讓學生獲取知識。教師在探究教學的時候能夠建立一定的策略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fā)點,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實踐性的內容,在學習中合作互助,提升自己也提升同學,這樣可以尋找到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鉆研,對學生的心態(tài)給予能夠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完善教學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興趣,為他們建立信心,這樣就能夠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衛(wèi)星.小學數學教材靈活處理策略例談[J].教育科學論壇, 2011(4):46-48.
[2] 李光樹.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目標的認識[J].課程·教材·教法,2010(11):49-55.
[3] 張敏.課堂有效提問的誤區(qū)及其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0(2):24.
[4] 趙華.淺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版,2009(11):12.
[5] 辛繼湘.新課程與教學價值觀的重建[J].課程·教材·教法, 2003(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