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坤
摘 要:長期以來,初中作文教學如同陷入重圍的孤軍,左沖右突,卻并沒有找到突破口。可以說對作文的恐懼感,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大面積存在的不爭事實。那么,如何引導初中生作文呢?下面我從批改講評等環(huán)節(jié)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382-01
一、賞識性批改
這是上好作文講評課的心理基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批改學生作文,除了給學生一個恰當評價,還要了解學生傾向性的問題,更要利用賞識心理,培養(yǎng)學生成功的心態(tài)。作文批改的過程中,與其過多地指出學生作文的缺點,求全責備,還不如多多欣賞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走進作文講評課,既能看到作文成功的希望,也能以平和的心態(tài)實事求是地面對存在的問題。落實以上環(huán)節(jié)可以從如下兩個以通過這一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學生的作文只要在語言、構思、選材等任何一個方面有“亮點”,即可給高分,不必要求多方面優(yōu)秀才給高分。批改作文不應吝嗇分數(shù),哪怕只有一個好段落、一個好句子,甚至只是一個精致的詞語,也要在分數(shù)上予以體現(xiàn)。時間長了,學生就能從分數(shù)上看到自己作文進步的方向,使其主動愉悅地向作文成功的高峰攀登。二是寫好評語。作文評語應以褒揚為主,肯定學生在遣詞造句、立意構思上的優(yōu)點,即使對待較差的作文,也應堅持以欣賞的眼光來尋找“亮點”。批語中切忌出現(xiàn)“刺眼”的語言,如果要指出缺點,語言盡可能溫和,少否定,多從正面提建議,多指出努力的方向。
二、針對性講評
這是上好作文講評課的重中之重。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每次作文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如果一次作文講評既要涉及審題立意,布局謀篇,又要涉及遣詞造句、語法修辭,那么勢必會造成面面俱到而收效不大的結果。為提高實效,作文講評時要體現(xiàn)針對性的原則,力求講好“這一次”,一課必讓學生有一得。教師應該根據(jù)批改的實際情況確立講評目的,并選取重點問題,做到一次講評主要解決一個問題。講評的目的應包含以下兩方面:一是一學年或一學期要達到的目的;二是具體到每次作文要達到的目的。目的明確,講評才能有針對性。每次作文講評,都要以解決突出的普遍問題為中心,如審題立意、結構布局、材料選擇、論證方法、語言運用等,每個問題都可以成為一次講評的重點。逐一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最終達到了講評目的。
三、“下水文”引路
這是上好作文講評課的有效途徑?!跋滤摹币肪褪墙處熗ㄟ^親自寫范文指導學生寫作的一種方法,用好這一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通過設身處地地寫“下水文”,可以真實地了解這篇作文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可以在講評時結合自己寫文章時碰到的問題。以確定學生最需要“扶一把”的地方,使講評圍繞側重點“中心開花”。教師的“下水文”可以用在寫作前,作為學生仿寫的對象,以消除學生寫作的畏懼心理:也可用在寫作后,為學生自評、互改提供參考和標準。教師的“下水文”作為范文要讀給學生聽,發(fā)給學生看。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評析“下水文”,讓學生勇敢地提出不足,并嘗試修改。這樣的過程,也是師生寫作能力互動提高的過程。其實,教師通過寫“下水文”,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從而拉近師生“教”與“學”的距離。教師嘗到了作文的甘苦,在講評時就會多一份寬容,少一份挑剔,就會將自己寫作時的一些思考在講評時展示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增加教師講評課的“向心力”。
教師寫文章可采用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示范性”。教師可把它呈現(xiàn)給一些作文基礎差的學生,當他們對作文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寫起時,讓他們首先閱讀“下水文”,給他們提供一個可以模仿的范例。二是“矯正式”。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會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的共性問題。三是“片段式”。教師可根據(jù)學生作文最需要突破的點,寫幾個片段給學生作示范,以解決學生作文的局部問題。四是“提綱式”。顧名思義,此法就是教師列幾個作文的提綱給學生作示范,幫助學生打開思路,使其得到啟發(fā)。
四、升格性重作
這是上好作文講評課的重要保證。所謂升格性重作,也就是在教師的作文講評完成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整體情況已經有所了解,并在體味教師所給范文的基礎上,針對自己作文的缺點重寫作文的過程。升格性重作力求讓學生在原作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避免前一次作文出現(xiàn)的誤區(qū)和“雷區(qū)”,使重作后的作文能脫胎換骨。當然,升格作文也不是要求學生進行面面俱到的升格,只要扣住講評要點,有所進步即可。
升格性重作可采取以下幾種形式:一是一篇作文的多次升格重作。一次突破一個點,最終力求完美。我曾經讓全班學生把一篇《秋的隨想》的作文同題升格重作了四次,效果頗佳。二是片段性升格重作。此法主要是針對寫得不夠理想的片段重作一個段落。這一方法應不厭其煩地貫穿于整個作文過程的始終。三是升華式重作。對于一些作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教師在講評后可指導他們在較為成功的原作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層次,以達到發(fā)表的要求。
五、拓展性閱讀
這是上好作文講評課的必備要素。此環(huán)節(jié)應安排在作文講評后。在作文講評后,教師可以印發(fā)自己的文章、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與之類似的時文美文等供學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再一次提高自己。通過閱讀印發(fā)的這些文章,學生可以獲得大量的寫作材料,從而使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便自己的思維空間更加開闊。這樣的閱讀好比蜜蜂采花釀蜜,學生通過對這些文章精雕細刻處的品味,可以形成可依托的寫作方法,也可以形成自己行云流水般的寫作思路。長期堅持,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會得心應手。
總之,作文講評課應該是一面“鏡子”,讓學生看到自己作文的優(yōu)劣得失;作文講評課應該是一座“加油站”,給學生補充向前行進的作文“能源”;作文講評課也應該是一座“橋梁”,使學生到達較為理想的作文境地。當然,教無定法,作文講評課更能體現(xiàn)教學的復雜性和靈活性,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因“人”、因“文”、因“課”而異。具體怎么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全靠教師的教學實踐,我想只要功夫深并且得法,沒有辦不好的事情,作文教學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