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英
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根植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基礎,珍視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能力和習慣,就能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張揚。
關鍵詞:閱讀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185-01
閱讀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揭示了閱讀活動的本質: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閱讀不應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積極主動地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通過個性化的閱讀積累、個性化的思考、表達,使“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閃光。
一、豐富活動,展示個性化的風采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與生活同在,語文教學應該是生動活潑的,充盈著豐富的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要改變語文教學重知識傳授輕實踐活動的弊端,就必須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教育體系。的確,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奠定了基礎,為學生的個性展示創(chuàng)設了情境,也始終貫穿在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如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時,學生可以利用工具書、圖書、報刊、電影、電視、網(wǎng)絡等有針對性地搜集信息為自己閱讀文本作好鋪墊;上課時,學生可以依據(jù)自己的特長、性格、知識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說說、讀讀、唱唱、畫畫、寫寫、議議、講講、演演等。只要學生理解得清楚,符合文本內容都要加以贊賞;課后復習鞏固,可以寫調查報告,可以演課本劇,可以背一背,寫一寫……閱讀教學應該不僅僅是封閉的一節(jié)課,而是延伸到了社會、生活和自然界的各個角落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每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都是學習的組織者、策劃者、和主演,是一個個鮮明的自我。因此,教師一定要開闊視野,著眼于大語文觀,精心設計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語文、培養(yǎng)個性提供廣闊的舞臺。
二、關注差異,珍視個性化的理解
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心理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經驗、文化背景、心理發(fā)展水平、評判標準存在著差異。不同的學生讀同一篇文章必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新課標理念指出,在提倡師生平等對話的同時,要特別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特別的理解。
1、激勵學生發(fā)表獨特的見解
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時,教師就像溝通作者、學生心靈的一座橋梁,在溝通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的感受或其他某個人的感受強加給學生。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感悟能力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領悟語文材料的內涵和蘊含的思想感情,熱情地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談感受,倡導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談出不同于別人的觀點。如我在教學古詩《江雪》時提出“這么冷的天,這位老人真的在釣魚嗎?”這樣一個問題,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有的學生說:“老人在欣賞雪景?!庇械恼f:“老人在鍛煉意志”。還有的學生說:“老人他很孤獨,每行詩的第一個字連起來讀,不就是千萬孤獨嗎 ?”也有學生說“這位老人很清高”……多么精彩的感受啊,它正是個性化閱讀理解所迸發(fā)出來的求異的火花。
2、寬容學生理解中的偏差
閱讀更多時候是一種個體性、自悟性的,帶有極大的個性色彩,因而,扎實有效地進行朗讀訓練,可以深化理解,更生動、真切地顯示自己的個性。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朗讀的情感,要想使學生通過朗讀達到有效的感悟,教師必須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
其次,反復品讀,領悟朗讀的技巧。朗讀的技巧不是模式,是自己揣摩出的表達自己感悟的方法。自己的理解不同,朗讀時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體態(tài)語言各不相同。對于學生不同的領悟,不同的情感表達,教師都要給于肯定。鼓勵學生以最美麗的聲音、語調、形態(tài)表達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同時,還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朗讀,恰當運用范讀、賽讀、跟讀、齊讀、評讀達到交流、引導、提高的效果,從而讓學生讀出個性,讀出真我。
三、探究合作,促進個性化的張揚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發(fā)展的有力保障。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當學生初讀課文以后,提出“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詹天佑的哪些做法最能體現(xiàn)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證明他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師?”這個問題,要求學生結合全文內容,先自己讀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感知感悟,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小組學習和全班交流中進行匯報。結果學生匯報時,有的學生用朗讀法朗讀了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的段落,有的學生展示了自己畫的“中部鑿井法”、“由兩端同時向中部鑿進的方法”和‘人字形線路的示意圖,還有三個同學一人在黑板上畫了“人”字形線路的示意圖,一個人拿著兩頭分別涂上了紅、藍墨水的粉筆在圖上向大家演示了火車怎樣經過 ‘人字形線路爬上了青龍橋附近的陡坡的,另一人則當導游向大家介紹了‘人字形線路的特點及其優(yōu)越性。還有的學生則拿出了課外閱讀所獲得的資料,對詹天佑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進行了補充說明……他們的個性也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過程中得到了張揚。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根植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基礎,珍視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能力和習慣 ,就能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