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燕
摘 要:德育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對于未來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意義。尤其是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有意識的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常必要的。道德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我國教育工作者應該明確一點,那就是我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所謂“德”就是道德、品行,所謂“才”就是知識儲備以及技術(shù)能力等等,在素質(zhì)教育全面普及的新時期,“德才兼?zhèn)洹钡慕逃砟罡討摫恢匾暎话l(fā)揚,被凸顯。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進行幾點淺論。
關(guān)鍵詞:小學德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180-01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教育領(lǐng)域中以知識灌注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根深蒂固。這樣的大前提下,教育工作者往往會忽視教育小學生德行的培養(yǎng)?!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句話的意思就是,為人師的重要責任職責就是傳授道理,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品行,然后才是傳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國從我國古代開始,教育的前提就是學生品行的教育。一個人受到智力因素、家庭環(huán)境、經(jīng)濟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可以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必須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這正是教育的本質(zhì)目的,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一名合格語文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
1、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平均年齡偏低,智力發(fā)育,思維方式等各個方面都還不夠完善,對于善與惡、美與丑、對于錯的認識還處于懵懂時期,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教育,很容易形成不良的道德思維,孩子小的時候,負面的道德思維也許不會產(chǎn)生過大的影響,因此往往沒有引起教師和家人的關(guān)注,而錯誤的道德觀念從小開始,小學生往往不能及時認識到自己思想上、行為上的錯誤性,久而久之錯誤的思想就會放大,進而影響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的建立。比如:有一些小朋友看到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往往就會產(chǎn)生攀比心理,家長并不覺得這樣的思想有什么不對,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進而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學生年齡小,并不能判斷這樣的行為是好是壞,一旦控制不好,必然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fā)展。
2、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往往會將智育作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從而忽視德育的重要性。語文教師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績效而進行教育,而學生則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錯誤的教育目的,必然導致錯誤的學習目的。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缺失,使得學生認識不到學習的本質(zhì)意義。多年來我國減負教育、素質(zhì)教育的口號一直非常響亮,但是實際的落實效果卻并沒有那么理想。語文學科原本就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習語文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駕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擁有了這些能力學生可以實現(xiàn)其他學科的學習,建立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這就是工具學科的優(yōu)勢所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工具學科的這些優(yōu)勢,積極滲透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的追求和向往,提升人文素養(yǎng),進而全面發(fā)展。但是從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形勢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
1、注重對教材中德育教育的挖掘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課本的內(nèi)容,結(jié)合課本進行科學的德育滲透,往往會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過于突兀的道德教育,學上往往無法接受,如果能夠科學的結(jié)合課本,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交流,做出經(jīng)驗性總結(jié),將道德內(nèi)容融入其中,這樣的方式是比較合理的。如在學習《八角樓上》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就要突出毛澤東主席艱苦奮斗的精神,贊揚當時的革命家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斷奮斗的精神品質(zhì)。像這樣蘊含德育教育內(nèi)容的文章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比比皆是,需要教師提高對于語文的與功能的重視程度。
2、需要教師選擇正確的德育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若想產(chǎn)生良好的德育效果,需要教師選擇適合小學生的德育方法。如若德育滲透的方法不正當,知識與德育的連接就會生硬,直接影響到小學語文德育功能是否完全發(fā)揮出來。若選擇了正確的德育方法,小學生對于德育知識更加容易接受,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德育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根據(jù)德育主題的不同來選擇,如在講解課文《誠實的孩子》中需要注重對“誠實”二字進行講解,舉例說明誠實這種品質(zhì)的美好之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3、需要認識到德育教育要適度,堅持適度的原則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還應該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適度性嚴則,雖然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依舊是首要內(nèi)容,過渡的德育渲染并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教師應該首先明確語文教學目標,在保障學生語言文字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得到訓練的同時,恰當、合理的滲透德育教育,將素質(zhì)教育與文化課程有機融合,相互補充,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獲得思想上的熏陶,提升道德品質(zhì)。比如《孔融讓梨》一課的學習,教師在傳授了生字、生詞之后,進行課文講解,在進行課文分析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挖掘課文中所蘊含的德育知識,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禮讓、謙讓、尊敬長輩這些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性,鼓勵他們也做一個懂禮貌、知禮讓的好孩子。
文章主要針對語文教育中的德育滲透進行了幾點分析,希望能夠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人員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促進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行。
參考文獻:
[1] 王秀珍.在語文教學中多角色滲透思想教育——民工子女學校語文課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