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紅 范永春 計仁軍 吳化勇 閆冬 王穎 姜紅艷 陳曉麗
摘 要: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與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模式截然不同,只有培養(yǎng)與教學模式相一致的教師素質,才能進一步促進康復治療學科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教師素質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c)-0171-01
康復治療專業(yè)作為一個新興專業(yè),近年來國內各高能院校正相繼開展,如何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加強臨床實踐能力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1]。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顯然不適合作為應用性學科的康復治療專業(yè)的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基于探索性學習和協(xié)作性學習的一種模式,把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老師則起到促進和引導作用。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從新整合,把教材內容和教材目標巧妙地隱藏在一個個任務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是圍繞一個個任務來完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適合操作性較強專業(yè)的教學。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較,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的素質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1 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在康復治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配合不足
上課前部分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過分依賴老師,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欠缺,不能高質量的完成老師教給的任務;在課堂上學生思維不夠活躍,不能形成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的活躍思維氛圍;可能會存在濫竽充數(shù)、渾水摸魚的學生。
1.2 教師經驗不足
教學質量參差不等;知識體系不完善,知識量欠缺,不能從分的為學生答疑解惑;教師課堂進度不容易控制,組織討論時引導、組織能力不夠;尚未有與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向匹配的教材、教案、教學評估體系。
1.3 教學時間不足
無論老師還是學生,花在任務驅動法教學準備中的時間和精力都要遠遠多于傳統(tǒng)教學,而目前的課程安排難以組織更多的教學內容。
2 對老師素質的要求
2.1 教師應具有較高的品德修養(yǎng)和無私奉獻的敬業(yè)精神
知識可逐漸改變或完善個人品質,而優(yōu)秀的品格也將為獲得新的、有益的知識提供可能。謙虛好學、幽默詼諧、智慧、友善都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品質。教師優(yōu)秀的品質有助于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文化[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對教學的配合程度,有利于任務驅動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開放式教學需要老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備課,需要教師具備無私奉獻的敬業(yè)精神,不計較個人得失,同時將這種精神帶到課堂,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
2.2 要求教師理解任務驅動法內涵,明確實施步驟
任務驅動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學習方法,老師是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3],通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擁有處理實際問題的“工具包”,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施步驟分為四步:一、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并盡可能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習更加直觀化,生動化,利于學生用有關知識和經驗去同化新知識。二、確定任務:教師要選擇與當前學習密切相關的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使學生面臨一個立即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新的知識體系;三、自主學習:在整個教學構成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主,教師起到引導思維和幫助的作用;四、總結評價:評價學生完成當前任務的過程和結果,以及團隊的協(xié)作能力和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只有真正理解其內涵并很好的掌握的實施步驟,才能真正將任務驅動法實施到教學當中去。
2.3 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同時加大知識的儲備量
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老師通過認真?zhèn)湔n,準備出課上教授的內容,課上有老師為主導,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學內容容易掌控。而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是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在課堂上學生就某一問題或某幾個問題做較為深入的探討,學生思維處于主動、活躍狀態(tài),思維所涉及的層面可能會超出當堂課所學內容,提出老師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儲備大量的知識,遇到類似情況能從容應對,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3]。
2.4 要求老師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
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正是師生配合,共同完成的一個教學過程。在上課前需要學生查閱大量資料,認真思考和準備。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才能自覺的、高質量的完成任務。怎樣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是影響任務驅動法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育人,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當前的學習是他們的需要和責任,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成功的教育需要教師和學生互動[4],只有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
2.5 要求教師具有課程組織和編制的能力
在傳統(tǒng)的醫(yī)學課程體系中,課程是按照醫(yī)學本身的系統(tǒng)性編制的,而在任務驅動法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實際任務來構建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需要教師將教材上的知識從新進行整合,教師對課程的組織和編制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
我們必須看到,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與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模式截然不同,只有培養(yǎng)與教學模式相一致的教師素質,才能進一步促進康復治療學科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鳳仁,李紅霞,趙陽,等.康復治療學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18):96-98.
[2] 蓋穎.大學教師現(xiàn)代素質的內涵芻議[J].教育探索,2011(12):119-120.
[3] 趙穎.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計算機中的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8):125-126.
[4] 陳燕,蘇霞,劉巧麗,等.討論互動式教學法在康復護理人員短期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