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粟一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樹立健康第一”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yǎng)成良好鍛煉身體習慣的重要原則。新課標理念中明確指出要注重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個性發(fā)展,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奠定基礎[1]。本文就如何使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進行研究,意在為學生切實提高身體素質提供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 體育鍛煉 鍛煉習慣 對策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一種習慣,以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并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它是學校體育成果的一個重要標志,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體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一、體育鍛煉習慣的概念
所謂習慣:是指經過多次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轉變?yōu)橹黧w需要的“行為方式”。與熟練技能緊密相連,它可在有目的、有計劃的練習基礎上養(yǎng)成,也可以在多次無意義重復中形成,是一種后天獲得的趨于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而體育鍛煉習慣是指人們在不斷的健身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自覺的、經常的、穩(wěn)定的身體鍛煉行為并構成現(xiàn)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體育鍛煉對參與的個體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它需要鍛煉者能夠憑借一定的毅力和耐力堅持長時間活動來獲得的,這樣才能對鍛煉者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二、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對策
(一)體育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是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教師通過示范和講解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對于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等根本不重視,導致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體育運動技能,更談不上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了。相反,如果體育教師能夠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體育鍛煉需求和鍛煉興趣的培養(yǎng),另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加以引導,學生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精神飽滿地參與體育鍛煉。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二)對學生體育鍛煉進行科學的指導
教師在教授學生體育運動技能時,要對學生時行科學地掌握體育技能時行培養(yǎng),只有科學地對身體進行鍛煉,才能感受到體育鍛煉對身體產生的鍛煉效果,才能讓學生有動力地進行長時間堅持進行體育鍛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體育教師在教學和活動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tǒng)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wèi)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guī)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其次,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為什么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再次是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
(三)注重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對鍛煉的興趣、愛好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鍛煉習慣的前提。興趣愛好會使學生對體育鍛煉產生積極參與的情緒和熱情,進而體會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如果缺乏對某一活動的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對該活動的愛好,一般來說,也就不可能形成從事該活動的習慣。反之,隨著對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形成和愛好的增長,習慣性也就越強。學生們之所以打起球來不覺得累,就是因為他們非常喜愛球類活動。隨著我們對這項活動的深入,學生從“只知亂蹦亂跳到打球打出些門道”這個過程,也就是學生的愛好不斷增強的過程,及養(yǎng)成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的過程。
(四)培養(yǎng)學生鍛煉習慣需要不斷的重復與堅持
體育鍛煉行為必須經過不斷的重復和長期的堅持才能上升為習慣,才能給個體帶來真正的效益。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體育鍛煉進行重復→鞏固→提高的教學過程,并將體育鍛煉內化為學生的內在需求,這也是體育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根據“最佳狀態(tài)”學說:“一個人的中心需要就是要從事一項活動,并在行動中成功地迎接一系列挑戰(zhàn)。當發(fā)現(xiàn)技能與挑戰(zhàn)處于平衡時“最佳狀態(tài)”就產生了。太弱的挑戰(zhàn)使人感到乏味,太強的挑戰(zhàn)使人產生焦慮。因此在鍛煉時要不斷的完成一系列的挑戰(zhàn),并沉浸在運動中帶來的樂趣,使鍛煉者始終保持一種鍛煉下去愿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鍛煉水平的提高終將使鍛煉主體從勝利的心理上產生一種鍛煉的需要。
三、結論
體育鍛煉習慣是屬于積極性習慣,它是在有目的,有計劃的練習基礎上逐漸養(yǎng)成的,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要深刻認識不斷地排除干擾,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鍛煉,不斷體驗化育鍛煉成功的樂趣,并使這種鍛煉行為貫穿于一生,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養(yǎng)成相對穩(wěn)定不變的鍛煉行為。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是促進學生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形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因此,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自覺參加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合理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并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基金項目:2014年黑龍江省教育廳教改項目《需求引導式教學對大學生身體鍛煉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