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艷
河北省武安市第二中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
黃紅艷
河北省武安市第二中學
信息技術較之傳統(tǒng)教學有著鮮明的優(yōu)勢,它們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教學信息,渲染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深入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審美情感,突出重點、難點。信息技術作為當今較為成熟的視聽技術和傳播科學被應用在語文教學中,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傳統(tǒng)教育發(fā)生重大的根本性的變革。
初中語文;信息技術;自主;合作;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tài)呆板的課本和板書,難免枯燥乏味。計算機多媒體的使用便改變了這種乏味的現狀。計算機讓課堂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梢娦畔⒓夹g與學科教學整合,是基礎教育課程的重點內容之一。下面就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談談淺略的看法。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變成一幅幅有趣生動的圖片再現于學生面前,再配以適當的音樂,使學生看得直觀、聽得悅耳,得到一種美好的視聽享受,就能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以《紫藤蘿瀑布》為例,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了兩組畫面:盛開的紫藤蘿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蘿,再配以適當的《命運》作為背景音樂。在讓學生仔細觀看紫藤蘿圖片的時候,利用音樂的起伏,結合當時作者的心境,思考:你從圖片上看到的紫藤蘿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作者對此有何感悟?
通過觀看畫面,聆聽音樂,讓學生感受到了紫藤蘿花的旺盛與作者內心凄涼的矛盾,進而理解了作者對于生命的感悟這一難點,舍棄了教師煩瑣的分析,自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形動感手段,采取圖畫、攝影、幻燈、音樂、語言描述和動作演示等方式,創(chuàng)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口誦心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
例如,在上《黃河頌》一文時,筆者在課前播放《黃河大合唱》組樂,同時播放黃河壺口瀑布等景色圖片。以這種方式導入是為了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很容易就進入了課文。這種設計以一種輕松、抒情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情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導入新課。例如,在講授《荒島余生》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荒島上的生活艱辛,我們可以找來電影《荒島余生》,并播放了片段讓學生觀賞,這樣不僅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興趣,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痘实鄣男卵b》本來就是一篇活潑的童話,運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連環(huán)畫,讓學生根據連環(huán)畫敘述故事,這樣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動了起來,學生也更樂于參與。又如在教學《春》這篇抒情散文時,我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在課中向學生展示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春風圖、迎春圖,即將下課時又在教室內響起歡快輕松的春的樂曲——《春天在哪里》,這樣不僅,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視覺、聽覺上的美。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障礙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創(chuàng)設和形象思維的幫助造成的,而信息技術的圖像可以幫助學生由抽象變?yōu)榫唧w,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從而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如《斑羚飛渡》一課中最激動人心的場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體為小斑羚做踏板,這是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的飛渡,是課文中最關鍵的情節(jié)。為了很好地展現這一情景,筆者從網上下載了用Flash制作的課件,動畫式展示了斑羚飛渡這悲壯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順利飛渡之時,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連續(xù)不斷的成功飛渡伴隨著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聲,令學生惋惜不已,他們的心靈為老斑羚們無私的犧牲精神所震撼,從而激起了他們對生命禮贊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激發(fā)是單純用口頭語言描述所難以得到的。
在激發(fā)情感方面,多媒體教學設施也發(fā)揮其獨特的優(yōu)勢。如學習《貝多芬》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命運交響曲”,提示學生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復傾聽的過程中,他們聽出了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的憂傷、孤獨與痛苦,也聽出了當命運之災降臨時,他內心洶涌的波濤聲,那是他對藝術執(zhí)著的熱愛與追求,旋律中回蕩著這位音樂巨人要與命運抗爭的決心與誓言。良好的多媒體音響效果,豐富了學生的視聽體驗,使他們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當課文內容涉及到孩子們比較陌生的事物時,多媒體課件也顯示出其直觀展示的長處。如學習《安塞腰鼓》一課,先連續(xù)播放粗獷豪放的演出畫面,讓學生看到了“一群茂騰騰的后生們,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黃土高原上人們的旺盛活力,體會腰鼓的火爆熱烈風格,一邊引導他們傾聽鼓聲,那能“使冰冷的空氣變得燥熱,使恬靜的陽光變得飛濺,使困倦的世界變得亢奮”的鼓聲,確是有著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學生的情緒迅速升溫,激動、興奮起來之后,再來朗誦課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還有利于形成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綜合性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