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琪
美國的高中階段是9至12年級,相當于中國的初三到高三。在美國,高中分私立和公立。私立高中追求好的“升學率”,生源開放,但學費很高。一年3萬至5萬美元的學費讓眾多美國家庭望而卻步。公立高中實行免費教育,堅持教育機會平等的理念。學生中,盡管不少人想升入大學,但也有一些會選擇直接就業(yè)或進入兩年制的社區(qū)學院。
公立高中的生源基本來自所在學區(qū),“學區(qū)房”是一個必要條件。因為,只有在學區(qū)內有合法住址和身份的學生才能申請入校學習。當然,公立高中也有優(yōu)劣高下之分,如果想進入某些公立名校讀書,那么無論是購房還是租房,一定要查清楚該套房源是哪所學校的“學區(qū)房”。
一些美國家庭會選擇讓孩子就讀私立學校。不過,記者在采訪時發(fā)現,除少數有特色的私立名校外,大多數私立中學與公立學校相比不但無明顯優(yōu)勢,而且費用高昂。不少美國家庭之所以選擇私立學校,除了承擔得起學費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房產或租住地所在學區(qū)的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
在美國,教育權限下放到每個州。每個州根據自身情況確定本州青少年的受教育年限,并制訂教育大綱。為了便于管理各個區(qū)域內的公立中小學,由州教育局批準,每個州都會成立數量不等的“學區(qū)”。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學區(qū)”并非指一大片房產,而是一個具有獨立管理職能的第三方機構,有些類似我們的縣區(qū)級教育局。學區(qū)擁有獨立管理權,負責雇用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和后勤人員。
“學區(qū)”的主要資金來源為州教育局撥款,基本占總支出的40%至45%。除此之外,最大的進項是依托于學區(qū)內住宅所繳納的房產稅。在美國,房主每年都要根據房產市值繳納一定比例的房產稅。這其中,繳納給地方的部分就包含相當比例的“學區(qū)稅”。因此,一個學區(qū)房產稅越高,用于公立學校的資金就越多,學校教學質量也就越好。
由此看來,與中國父母一樣,美國人也一樣有“學區(qū)房”的困擾。即便是收入還不錯的美國中產家庭,也會精心算計一下,盡量在合適的好學區(qū)內購買或是租用住房,然后送孩子進公立學校。這樣,可以省下私立學校高昂的學費。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