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隨機將我院接診的老年慢阻肺患者60例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而研究組實施綜合康復護理,對比分析兩組臨床效果及肺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及FEV1/FVC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加強老年慢阻肺患者綜合康復護理,可以明顯提高療效,同時更好地改善肺功能,值得借鑒。
【關鍵詞】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綜合康復護理;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133-0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儆诔R娂膊?,而且會因反復發(fā)作而導致肺功能受損加重[1]?;诖?,臨床治療本病除了加強常規(guī)治療外,還要做好肺功能改善,而加強臨床護理就顯得十分關鍵。為了進一步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我院進行了研究,現(xiàn)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接診的老年慢阻肺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院后皆確診,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時排除重度肺動脈高壓、結核、腫瘤、精神疾病等患者。隨機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0-82歲,均值72.6±3.7歲;病程5-20年,均值10.3±3.6年。研究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60-81歲,均值72.3±3.9歲;病程5-22年,均值10.5±3.3年。兩組患者在前述資料上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皆采取常規(guī)支氣管舒張藥、祛痰藥等治療,同時加強氣道炎癥控制,減少發(fā)病次數(shù)及緩解與控制癥狀等,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而研究組采取綜合康復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呼吸訓練:護理人員要指導與教會患者采取有利于緩解病情的呼吸方式,包括腹式呼吸、膈肌呼吸、縮唇呼吸等,每天2-3輪,每輪5-8次;叮囑患者若有咳嗽時則要采取坐下或站立,上半身則要略微前傾進行深呼吸,待屏氣幾秒后方可咳嗽,且連續(xù)咳嗽3次,并按住上腹部促進咳嗽;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指導他們進行全身性呼吸體操,包括平靜呼吸、立位吸氣、前傾呼氣,以及單舉上臂吸氣與雙手壓腹呼氣等,最后則由腹式縮唇呼吸轉變?yōu)槠届o呼吸,每天2次;此外,叮囑患者睡眠時吸氧,吸氧時間每天應超過16h,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鐘1-2L。
1.2.2 運動鍛煉:指導患者定期采取緩慢運動進行運動鍛煉,比如采取步行、打太極拳等,盡量減少劇烈運動,每次時間為10-30分鐘,每天1次即可。運動鍛煉要盡量減少肌肉損傷,為此每次活動鍛煉前需進行彎腰、聳肩及伸臂等放松肌肉的準備。
1.2.3 營養(yǎng)指導:根據(jù)營養(yǎng)師的建議對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該方案應結合患者營養(yǎng)狀況、飲食習慣等處理,指導他們合理飲食搭配,并且要盡量避免過咸、生冷及油膩食物,多鼓勵他們吃蔬菜與水果以及魚蛋奶類食物,減少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熱量食物。此外,輕中度患者除了要加強肺功能改善,還要增加牛奶、雞蛋、微量元素等攝入,而重度患者則要再適當注射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劑等處理。
1.2.4 心理干預:慢阻肺患者遷延不愈,并且極易反復發(fā)作,這可能引發(fā)患者長期伴有焦慮、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睡眠障礙等癥狀,極易出現(xiàn)焦慮、悲觀及抑郁等不良情緒?;诖?,護理人員要根據(jù)患者心理狀態(tài)予以對癥護理,一對一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并耐心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最大限度滿足他們合理的需求,消除不良情緒。與此同時,要提前將本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法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同時告訴他們飲食、心理、生活習慣等對本病的影響,促使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此外,建議患者每日午后可聽一些舒緩且輕快的歌曲,每天15-20分鐘為宜。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臨床效果與肺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并對比分析。肺功能相關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及FEV1/FVC。
1.4 療效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采取的療效評價標準[2]為:1)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并且半年內(nèi)未復發(fā);2)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3)無效:臨床癥狀未能達到前述標準??傆行室杂行?顯效率計。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PS18.0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采取卡方檢驗,而計量資料采取均數(shù) 表示,采取t檢驗,以P<0.05差異作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2 結果
2.1 臨床效果對比
研究組治療后顯效14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13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3.33%,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2 肺功能相關指標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及FEV1/FVC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相關指標對比( )
組別 例數(shù) FVC(L) FEV1(L) FEV1/FVC(%)
研究組 30 2.57±0.55* 1.79±0.26* 62.27±11.03*
對照組 30 1.35±0.45 1.01±0.05 43.65±10.09
注:與對照組相較,*P<0.05
3 討論
老年慢阻肺會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ATS與ERS指出采取肺康復可通過穩(wěn)定或逆轉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來減輕癥狀,并且優(yōu)化肺功能狀態(tài),從而提高參與率并降低醫(yī)療費用。為此,近幾年臨床逐漸將綜合康復護理應用在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中,取得了不錯效果。本次研究中已經(jīng)證實,采取綜合康復護理老年慢阻肺,臨床效果與肺功能改善情況皆要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綜合康復護理盡管至今無統(tǒng)一與系統(tǒng)治療模式,但作為非藥物治療方式,包括呼吸訓練、運動鍛煉、營養(yǎng)指導及心理干預等,其中呼吸訓練可改善呼吸肌耐力與肺功能,并增強肌力;運動鍛煉屬于核心,可改善運動能力與呼吸困難及疲勞等癥狀;營養(yǎng)指導則能維持患者理想體質(zhì),增強抵抗力;心理干預可轉變患者對疾病消極態(tài)度,并消除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王亞勤,鄭彩娥.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5-27.
[2] 季惠娟,陳巧蘭,湯冬香等.綜合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