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博
〔關(guān)鍵詞〕問題行為;小學生;心理咨詢
一、基本信息
(一)基本資料
小A,男,13歲,六年級學生,身高正常,體型勻稱,面目清秀,性格外向。
(二)家庭背景
小A的父母為原配夫妻,家庭條件尚可。小A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父母去外地工作,小A自此便與爺爺奶奶同住,雖然父母偶爾會回來,但是與父母相處的機會很少,和父母的交流也較少,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從事什么職業(yè)。自小爺爺奶奶對其寵愛有加,現(xiàn)如今已難以約束。其母親生性溫柔,父親脾氣急躁。
(三)學校表現(xiàn)及同學關(guān)系
因本次咨詢開始時為開學第一周,所以開學第一次心理課上發(fā)生的情景,很好地體現(xiàn)了小A在學校的情況。
(情景回放)開學第一周心理課,當老師走進教室和學生互相問好之后,教室門被突然打開,走進一位個頭不高,一臉什么事都不在乎的男孩。進來后,看也沒看老師一眼,一甩門徑直走向自己的座位。這時,全班學生發(fā)出一陣哄笑,老師頓時有點摸不著頭腦,或許有學生看出了老師的疑惑,說:“老師,他被英語老師叫去了,開學這幾天他天天被叫去辦公室!”當老師正不知該如何繼續(xù)下去的時候,這位“甩門哥”發(fā)話了:“老師,不用管我,你上課吧。”老師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心想:不管就先不管吧,先上課再說。可是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接下來的課堂上,他一會兒發(fā)出怪聲、一會兒隨意插嘴,課堂被他嘩眾取寵的小伎倆屢屢打斷。
一下課,便有幾名學生跟著心理老師回到辦公室,爭先恐后地向老師敘述著小A的種種事跡,諸如他很壞、他有暴力傾向、沒人愿意理睬他、他在小學時就很出名、所有老師都拿他沒辦法等,可見小A的同學關(guān)系非常糟糕。不僅如此,開學短短幾天,幾乎每一學科的老師都會到班主任處告小A的狀。
(四)來訪者自述
小A自述比較喜歡媽媽,媽媽很溫柔,不喜歡爸爸,最怕爸爸。覺得爸爸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以前只要自己稍有犯錯,或者爸爸認為自己犯了錯,就會一頓暴打,不過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并且爸爸很少在身邊,爸爸對自己的暴力行為有所減少,但依然喜歡凡事都指手畫腳。當被問及認為自己是怎樣一個人的時候,他說自己經(jīng)常上課搗亂,學習成績又差,是一個“壞學生”,并且從小學開始就不是個好學生了。這些年一直是自己一個人坐在角落里,老師不會給他安排同桌,也沒人愿意和他同桌。
(五)問題癥狀
通過與小A的接觸和對老師、同學的訪談,我發(fā)現(xiàn)他有以下癥狀:脾氣急躁,易激惹,并且不主動控制;經(jīng)常擾亂課堂秩序,搞惡作??;與人交往中言語粗魯、舉止乖張;存在不合理的認知,自我負面評價較多。
二、評估分析
通過與小A的接觸和交流,結(jié)合教師、同學和家長對他日常表現(xiàn)的描述可知,小A沒有重大的疾病史,對自己的問題具有一定的自知力,排除存在心理障礙的情況。綜合咨詢中收集到的信息,我認為小A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家庭、學校及個人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情緒、行為問題。
(一)家庭方面
在小A的家里,父親的教養(yǎng)方式非常的簡單、粗暴,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較低,小A很少能有機會和家長進行坦誠的交流,家庭的互動關(guān)系出現(xiàn)嚴重的不平衡。這種現(xiàn)狀導致了小A極度缺乏歸屬感和認同感,這種心理需求在家里是無法實現(xiàn)的,因為父親是家里絕對的權(quán)威。小A父母外出工作以后,爺爺奶奶對他寵愛有加,這種教養(yǎng)方式的變化,讓小A長期壓抑的情緒有了釋放的機會。
(二)學校方面
在和小A的交流中,小A談到小學三年級一次偶然事件被老師和同學誤會,并因此被正好從外地回來的爸爸一頓打罵。為了表達他的不滿,他故意用上課搗亂、惡作劇等方式引起大家注意,如此一來,老師和同學越發(fā)認為他不是個好學生,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老師和同學漸漸疏遠他,甚至對他存在偏見。為了不影響別的同學,他的座位被安排到了角落里,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同桌,因此他對老師和同學的不滿與日俱增。
(三)個人方面
為了滿足自己合理的心理需求,小A在學校中不斷地采用不正當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渴望別人來關(guān)注自己,漸漸地養(yǎng)成了不良的習慣,他也慢慢地忘記了這些不良行為的初衷。這種行為表現(xiàn)讓多數(shù)老師和同學認為他是“壞學生”,他也逐步形成了“我是壞學生”的不合理信念,出現(xiàn)了認知偏差,助長了自身情緒易激動、言語粗魯、舉止乖張的一系列負面行為。
三、輔導過程
(一)第一階段(兩次咨詢):建立咨訪關(guān)系,制定咨詢目標
1.初次接觸
經(jīng)歷了第一堂心理課上的“甩門”事件,聽了同學們的敘述,我對小A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找他的班主任詳細了解情況。當我找到他的班主任時,班主任說正想找我,因為班級里有位學生讓她很頭疼,希望我能夠?qū)λM行心理輔導,這位學生正是小A。想到之前要和小A聊天時他的態(tài)度,我決定找一個能走近他的辦法。我問班主任,小A有沒有什么優(yōu)點或者愛好,班主任說他跑步還可以。說到這里,我馬上有了主意。
據(jù)班主任反映,每一次大課間活動時間,小A都會自己留在教室里,于是我就選擇了這個時間走進他們班的教室。
當我走到他跟前的時候,他頭也不抬地擺弄著手里的玩具,還沒等我開口,他說:“老師,你不用找我談話了,你要說的我都知道,很多老師都跟我說過了?!?/p>
“是嗎?你很聰明啊,我還沒開口,你就知道我要說什么,我就是想和你聊聊天呀!”我說道。
“我和老師沒什么好聊的!”
遭遇到了意料之外的碰壁,我想,反正也是在課間,沒多少時間,就說:“好吧,那就下次再找你聊,不過我想說一句,你很有個性!”在轉(zhuǎn)身離開的一霎那,我用眼角余光瞥見他抬起了頭。
2.正式面談
經(jīng)歷了上次的碰壁后,我找了一個中午值班的時間,請心理委員轉(zhuǎn)告他,讓他到學校的心理輔導室來。正在我猶豫著他會不會來的時候,我聽到了腳步聲,于是迅速走到輔導室的門口,果然是他。我迎上去說:“小A,歡迎你的到來,我正等你呢!”這時我看到他臉上出現(xiàn)了瞬間的驚訝,隨后又寫滿了不耐煩。請他入座以后,我們開始了咨詢。endprint
小A:(低著頭)老師,你又找我干什么?
我:(拿著學校運動會秩序冊)聽說你跑步跑得很快,學校要開運動會了,我想了解下你都報了些什么項目?
小A:(第一次用目光注視著我,停留了一會)你怎么知道我跑步很快?
我:我當然知道了,因為我是運動會的計時裁判,我希望看到我的學生取得好成績,不過我是很公正的裁判哦!
小A:(笑了笑)我從小學就擅長跑步,每次都是第一或者第二名,我想報所有的跑步比賽項目,可是學校規(guī)定個人項目只能報兩項。
我:我只知道你跑得快,原來你這么厲害啊,以后多的是機會,這次你就先報兩項,小試牛刀,學校的領(lǐng)導和老師、同學們看到你的實力,說不定以后會給你更多機會呢!
小A:好的,老師,你放心,到時會讓你看到我的實力的!
我:好的,我等著看你的精彩表現(xiàn)!小A,我之前說過,你很有個性,我想和你交個朋友,可以嗎?
小A:(用質(zhì)疑的目光看著我)你是老師,難道老師會愿意和一個“壞學生”交朋友?
我:為什么說自己是“壞學生”呢?我越來越覺得你很特別了,能跟我說說看你是怎樣一個人嗎?
小A:(有些激動)想知道我是怎樣一個人?你去問問班里的同學和老師,他們都很了解我,我經(jīng)常上課搗亂,學習成績又不好,就是一個“壞學生”!我從小學開始就不是個好學生了!
我:可是我感覺他們說的不一定都是事實,你覺得他們了解你嗎?在我看來他們都不了解你,你了解你自己嗎?
小A:(怔了一下,陷入了沉默,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老師,我先回去了,下次我來找您!
看著小A離開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一個六年級的孩子,為什么會說自己是“壞學生”呢?難道他內(nèi)心真的是這么認為的嗎?
第一階段的咨詢中,我主要運用了專注、傾聽、共情和質(zhì)問的技術(shù),用投其所好的方式打破了他原有的自我防御,使他感受到了被關(guān)注,感受到了被接納,漸漸減少了阻抗,與他基本上建立了良好的、信任的咨訪關(guān)系。另外,從這一階段的咨詢中,我發(fā)現(xiàn)小A存在“我是壞學生”的不合理認知。
(二)第二階段(兩次咨詢):認識到不合理認知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調(diào)整方法
1.同伴輔導
在覺察到小A上次咨詢結(jié)束前的沉默后,我決定在下一次咨詢開始前,讓班級的心理委員進一步跟進。我首先把小A的情況以及我的一些想法跟心理委員進行了溝通,請他尋找合適的機會,主動走近小A,目的在于讓小A意識到,除了心理老師外,同學中也有人會信任他。
2.主動約見
周三中午,我正在辦公室值班,聽到有人敲門,開門后看見是小A。他進來的時候滿頭大汗,面帶笑容,手里還拿著運動會的號碼牌。
小A:(神情興奮)老師,我們班級剛剛在訓練接力跑,我除了報名參加800米和1500米外,還參加了接力跑。
我:有你這樣一員虎將在,看來這次你們班要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了!
小A:(笑了笑)老師,我最近交了一個朋友,這幾天我們一直在一起跑步,我覺得他人蠻好的!
我:是嗎?真為你感到高興!
小A:(沉默了一會兒)老師,其實我之前跟您說了假話。
我:哦?
小A:大家都認為我是個“壞學生”,這是真的,我以前也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個“壞學生”,但是上次你問我是否了解自己以后,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真的很討厭別人說我是“壞學生”。在家里,我爸爸什么都說我不好,總說我沒用,完全不給我辯解的機會。在學校里,老師和同學都覺得我拖累了班級,我現(xiàn)在連個同桌都沒有,其實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沒有同桌了!
我:這種情況發(fā)生在誰身上,都會很難過。那你覺得為什么班主任不給你安排同桌呢?
小A:(情緒有點激動)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我無意間弄壞了同桌的文具盒,她硬說我是故意的,還向班主任告狀,說我經(jīng)常拿她的東西,上課總是找她說話。其實不是她說的那樣,可是后來班主任把事情告訴了我爸爸,還把我的座位調(diào)到后面讓我自己一個人坐,回家后還被爸爸打了一頓。從那以后,我就經(jīng)常上課插嘴,故意惡作劇,以此表示我的抗議,于是我就再也沒有同桌了。
我:這件事情的處理,對你確實是不公平的,你當時肯定覺得很委屈。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用這樣一種方式表示你的抗議會不會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你越是這么做,老師和同學就越會覺得你不是好學生,他們也越會覺得不給你安排同桌是對的,免得你影響別人。
小A:(低下了頭)之前沒有想到過,我只想到我這樣做老師才能夠注意到我,可是我現(xiàn)在怎么辦?他們是不會相信我的,我現(xiàn)在好想要一位同桌。
我:我相信你,這樣吧,我們來作個約定,你試著在以后的心理課堂上適當控制你現(xiàn)在的這些不良行為。當你每一次試著控制自己的時候,請分別把成功和沒有成功的具體時間和次數(shù)記錄下來,每天把你的記錄拿過來我們一起討論。當你有連續(xù)進步的時候,我就在心理課上給你安排一位同桌,你看可以嗎?
小A:好的,謝謝老師!
我:不用謝,今天就這樣吧,期待你的進步哦!
小A:(靦腆地笑著點了點頭)老師,再見!
第二階段的咨詢中,我首先運用了同伴輔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隨后的咨詢中,我繼續(xù)運用了專注、傾聽和共情技術(shù),還嘗試運用了認知技術(shù),幫助小A調(diào)整不合理的認知。通過此階段的咨詢后,小A不再認為自己是“壞學生”了,同時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被認同的需求。我與小A的爺爺奶奶也進行了一次交流,把小A的情況和他內(nèi)心的需求向他們作了說明,并提供了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在接下來的一周里,小A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進步,鑒于此,在事先溝通的基礎(chǔ)上,我安排小A班級的心理委員作為小A心理課的同桌,同時請他督促小A進行自我控制。
(三)第三階段:開展行為管理訓練,改善不良行為,鞏固咨詢效果
隨著小A在心理課堂表現(xiàn)和日常行為的逐漸改善,我及時對小A的變化給予肯定。和小A約定,把在心理課堂上運用的行為管理法應(yīng)用到其他學科的課堂上,并邀請班級心理委員進行監(jiān)督,每天把當天所作的行為管理記錄拿到心理輔導室共同討論,當有一半學科的課堂上自我控制成功次數(shù)達到三分之二以上時,由我去找班主任協(xié)商,在座位調(diào)整時為他安排同桌。
另外,我還將小A吸納為心理社團的成員,鼓勵他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舉止,并跟他約定,當心理社團一半以上的同學支持他的時候,我就把他推薦到他向往已久的足球社。
四、個案小結(jié)
(一)效果評估
在整個輔導過程中,我始終采取傾聽、接納、共情的技術(shù),以投其所好的方法切入,和小A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guān)系,從而可以更好地引導小A傾訴自己內(nèi)心的煩惱,宣泄負性情緒。在小A認為大家和自己都了解自己,認為自己是“壞學生”的時候,適當運用了質(zhì)問的技術(shù)促使他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并采用了行為管理法幫助小A改善自己的不良行為。整個過程基本做到了以來訪者為中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經(jīng)過兩個半月的咨詢,小A課堂上的不良行為有了大幅度的減少,能夠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舉止,人際關(guān)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僅擁有了同桌,還如愿加入了學校心理社團和足球社團。
(二)自我反思
雖然在我和心理委員的協(xié)助下,小A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不良的行為表現(xiàn)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本個案的咨詢中還有很多需要努力和改進的方面。
由于咨詢經(jīng)驗有限,本個案缺少測量工具的使用,行為訓練技術(shù)的使用中也不夠規(guī)范。
學生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影響,本個案咨詢中,我對小A的信息來源主要是班主任和小A本人及其同學,雖然也與小A的爺爺奶奶進行了一定的交流,但是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沒有與小A的父母進行溝通。
本案中小A的問題行為也受到學校因素的影響,在咨詢中還要和班主任、學科老師以及學生形成咨詢聯(lián)盟,這對小A的后續(xù)支持系統(tǒng)的建立將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單位:上海市金山區(qū)教育學院,上海,201508)
編輯 / 丁 堯 終校 / 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