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蕾
摘 要:文學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中某些要素的變化也必然伴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審美變化就跟當時的社會外部環(huán)境有著緊密的聯系。本文分為三部分,分別介紹了前秦時期、秦漢唐宋之間、元明清時期這三個時間段中敘事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審美變化,從這些變化出,可以看出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對文學形象產生的巨大影響。
關鍵詞:古代敘事文學;女性形象;審美變化
女性是歷代文人墨客所歌頌和稱贊的對象,尤其是在文學作品中很多女性形象都給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民族記憶的一部分。中國古代文學敘事文學作品中有眾多女性形象,在不同朝代、不同時期女性形象審美經過了不斷的變化。女性形象審美變化往往會伴隨著社會思潮的變化、審美觀念的變化而改變。下面對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中女性形象審美變化做一個梳理和分析。
一、先秦時期敘事文學中女性形象審美
先秦時期是我國文學發(fā)展的濫觴時期,文學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完全從文化中分離出來。敘事文學也沒有顯現出明顯的特征,在一些作品中往往敘事、抒情、說理等雜糅在一起,對于這時期女性形象的審美探究只能從一些作品中敘事特色明顯的部分去分析。先秦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詩經》,在詩經中有一些關于女性的描寫,對于先秦敘事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審美分析就以《詩經》為例進行分析?!对娊洝分械脑娖涍^了長時間的發(fā)展而形成,最后由孔子編訂而成書?!对娊洝分械脑娖臅r間跨度大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在這一時間段有禮樂制度建立的過程,也有禮樂逐漸崩潰的過程。這時期人們對女性的形象審美還主要以禮樂制度下的道德和審美為標準?!对娊洝分懈桧灥呐酝堑赖律媳容^高尚的,另外對女性較好的外貌也加以歌頌。比如《詩經·碩人》篇,其中描寫的是衛(wèi)莊公的夫人莊姜,詩中對莊姜的美貌做了細致的描寫,成為我國描寫美人的經典詩篇。其中描寫到莊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幾句詩充分表現出了莊姜的美貌。但是對莊姜歌頌有一個前提便是其在道德上十分高尚,其無嗣,衛(wèi)人作詩來歌頌她,這說明了先秦時期對女性德貌兼重的審美標準。先秦時期儒家思想還不處于正統(tǒng)地位,對女性的約束還較少,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還比較生動、不呆板,有一種靈動之美。
二、秦漢唐宋間敘事文學中女性形象審美
秦漢唐宋之間的女性形象審美跟先秦時期相比有一定的不同,但是在中間1000多年的歷史中,女性形象審美也經過了很多變化,只不過跟先秦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差別。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逐漸居于正統(tǒng)地位,對社會上一切事物的評價標準皆以儒家道德標準為標準,在人物審美也以儒家的眼光為主。在這個時間段內,中國文學逐漸獨立發(fā)展,文體也出現了較為細致的劃分。這時期出現了“樂府雙璧”,《木蘭辭》和《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敘事詩,這兩篇詩歌中涌現了兩個女性形象,花木蘭和劉蘭芝,這兩個女性有不同的特征,不過從某個角度也可以反映出當時人們的形象審美?;咎m的形象主要是對其孝順、愛國方面的歌頌,花木蘭身上的這些品質跟儒家思想相符合[1],突出了仁孝、忠君愛國的思想?!犊兹笘|南飛》中的劉蘭芝是一個悲劇,在這篇詩歌中也有對劉蘭芝忠貞的品質的歌頌,也是對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故事的贊揚。《孔雀東南飛》從另一個角度看,劉蘭芝被焦母驅趕出門原因也是“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這個理由也完全是儒家的道德標準[1]。從花木蘭和劉蘭芝這兩個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在這個時期對女性的審美標準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都是以儒家道德思想為準繩,女性的審美標準逐漸單一化,審美開放性有所降低。
三、元明清時期敘事文學中女性形象審美
元明清時期我國的敘事文學作品不斷增多,并且達到了一個頂峰。這時期我國文學在戲劇、小說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把敘事文學推向了一個高峰。在這個時間段內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女性形象,無論是元雜劇中還是明清小說中,一些經典女性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元明清戲劇中有竇娥、崔鶯鶯、杜麗娘,明清小說中潘金蓮、孫二娘、扈三娘、林黛玉等,這些女性身上有一種反抗精神,是對當時儒家禮教的一種反抗。在這個時期社會思想已經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儒家思想的控制力曾一度減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進了新思想的產生,在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審美方面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這時期對女性形象的審美關注點也發(fā)生了變化,挖掘出了女性身上更多的閃光點。竇娥身上有一種不屈的精神,對社會秩序產生了懷疑[2]。杜麗娘和林黛玉,在她們身上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對傳統(tǒng)禮教的反抗,努力追求自的解放。作者在描寫這些人物時并沒有以衛(wèi)道者的姿態(tài)對這些人物進行批判,而是采用一種贊揚和肯定的態(tài)度。作者在描寫這些人物的時候,發(fā)掘出了更多女性身上的真實的東西。這些女性還都是多才多藝,對琴棋書畫都較為精通,跟傳統(tǒng)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不相同,這也體現出了作者在這些女性身上的美好寄托。
四、結束語
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審美經過了一系列的變化,這些變化跟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社會思潮等緊密相關。在這些女性身上有作者的美好寄托,也代表了一個時期對女性的審美態(tài)度。同時通過敘事文學中女性形象的變化,從中也可以窺探出一個時代的某些特點。
參考文獻:
[1]高方.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女性形象審美嬗變——從“德言容功”到“琴棋書畫”[J].北方論叢, 2013,(02):1-5.
[2]董琦.論元雜劇的女性審美形象[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