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萍
摘 要:初中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注重因材施教,選擇合理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平時訓練的時間久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也就會逐步有所提高。
關(guān)鍵詞:初中;閱讀;方法;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3-282-01
閱讀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針對當前初中學生閱讀興趣低下、方法老套、效果不佳等狀況,如何優(yōu)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通過多年的教學研究,我認為還應該從教師、學生、教材這三個方面入手,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相關(guān)的體會和具體做法。
一、教師應精心備課,引導學生通過鉆研文本提高他們閱讀能力
古往今來,無數(shù)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生疑”開始的,牛頓從蘋果落地產(chǎn)生疑問,后來發(fā)現(xiàn)了地球的萬有引力;瓦特對開水壺蓋為什么跳動產(chǎn)生疑問,發(fā)明了蒸汽機;同樣作為一名學生在課堂上如能面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諸多疑問,一定會引起他們的探究興趣。而在這中間作為教師首先就應精心備課,充分挖掘教材,找出有價值的疑點,合理設計問題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在具體研究教材時,教師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做起:一是從文章中表面的一些“相互矛盾”的地方多設計問題:如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時,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少年的閏土”和“中年的閏土”變化去尋找問題,想想少年閏土的天真、可愛,再看看中年閏土的木訥、老氣,以及“我”喊他“閏土哥”,閏土卻喊“我”“老爺”,學生如能抓住這些疑問去深入閱讀,一定會對文章的中心有深刻的認識;二是采用優(yōu)劣對比,即將作者所描寫的內(nèi)容與教師自己設計的寫作內(nèi)容進行對比,讓學生去自主感悟;三是抓住文章的插圖,多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借助圖畫來找出問題。
二、教師可因材施教,采用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如針對體裁相同而主題不同的文章就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閱讀。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發(fā)散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闭Z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可以使學生在學新課時聯(lián)系舊課,收到開闊視野,啟發(fā)思路的效果。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鄧稼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的星期天》這幾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這四篇文章聯(lián)合起來比較分析,通過分析比較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文章主人公優(yōu)秀的品質(zhì),還能了解了不同體裁的作品刻畫人物的不同風格和方法。學生在比較之中學會了辨別,在比較之中抓住了特點,在比較之中培養(yǎng)了能力,自然也就有了閱讀的興趣。
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強課內(nèi)和課外聯(lián)系,從閱讀領域中提高能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學段明確地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學生要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段)。與此同時,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本的前言也明確地告訴剛剛踏入中學學習的學生:在這新一階段的語文學習之旅中,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了。在新的語文課本中,語文與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責任無疑就是要引導和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絲縷”。
當然更有效的方法還是要教師將課內(nèi)和課外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如七年級語文上冊的《秋天懷念》一文表達的是這樣的中心:作者并不只是對命運不公的抱怨,他想的是當你的不幸降臨,并不真的天崩地裂,你的不幸也是你親人的不幸,記住關(guān)心你的人比你更難過。史鐵生的母親想讓兒子去北海看菊花,目的是想讓兒子坦然面對生活,母親去世后妹妹推著他去看菊花,作者看到了花朵的各種顏色,其實這正象征著母親堅強的品格,它讓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氣,也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也正是由于受到母親的鼓勵,此后,史鐵生才寫出了《我與地壇》等優(yōu)秀文章,編者在《秋天懷念》一文后選輯了《我與地壇》一小段,這里運用的是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比來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此外,老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史鐵生所寫的《病隙碎筆》等文章,體會作者對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shù)等重大問題看法,相信學生只要在要課外能認真去閱讀也一定能鼓起與苦難做斗爭的勇氣,去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夢想。
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結(jié)合,提高他們閱讀能力
讀和寫永遠是相聯(lián)系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引導他們寫寫讀后感、對文章中某些細節(jié)進行擴寫,或?qū)σ淮蠖挝淖诌M行縮寫,這樣通過以寫來促讀,同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時,針對課本中“鄧稼先”、“貝多芬”、“福樓拜”等名人的事跡,就可以讓學生寫寫自己的讀后感,暢談自己的人生的夢想,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這一點也是很好的做法。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注重因材施教,選擇合理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平時訓練的時間久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也就會逐步有所提高,同時再加上他們能主動向前探索,相信在很短時間內(nèi)他們就能適應未來閱讀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 《新教材完全解讀》(中學)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