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英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項目,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作文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不知道怎么寫好,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所以就需要教師盡早做好學生的作文寫作引導,從學生對于作文的認知、寫作素材的積累、寫作方法的教育、作文評改的運用等角度引導學生科學的認識作文、有效的寫好作文,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作為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309-01
一、引導學生科學認識作文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作文是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作業(yè)”,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心智發(fā)育不完善,學習積極性不足、學習自主性較弱,對于作文寫作缺乏科學的認知,單調(diào)的教學形式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應付、敷衍的狀況。新課改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地位,更加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感知,想要做好作文教學工作,首先就要從學生入手,引導學生科學的認識作文、理性的對待作文。例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是學生自己內(nèi)心情感、所見所聞的一個綜合體現(xiàn),作文是記錄自己生活軌跡、成長軌跡的一個最佳途徑,引導學生能夠重視自己的作文寫作。另外教師也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一定程度上就是書面化的“口語交際”,將自己想要說的話運用書面化的語言進行描述、記敘,就是一篇作文。生活中我們經(jīng)歷的事件、遇到的人物、見到的風景、想到的點子都可以是作文的素材,從寫作范圍、寫作內(nèi)容上引導學生科學認識作文,減輕學生的寫作難度。
二、引導學生做好素材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寫作中也是如此:想要寫好一篇作文,首先要擁有足夠的素材積累,擁有一定的寫作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做好寫作素材的積累,以便能夠在日后的寫作過程中進行恰當?shù)囊?,豐富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在平時教師可以經(jīng)常帶領(lǐng)學生們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觸發(fā)學生有意注意的興趣,把聽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及時寫下來。要重視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方法,如有序觀察法,定時、定點觀察法等,讓學生在多角度的觀察過程中,逐步形成對周圍事物保持一種敏銳的觀察力。事實上,現(xiàn)實生活常常是在平凡中孕育著非凡,平淡中包含著新奇。一旦學生養(yǎng)成了觀察生活的習慣,非但不會害怕作文,而且會經(jīng)常產(chǎn)生寫作的沖動。因為學生每天都會經(jīng)歷一些新的事件,每天都會學習到新的知識,每天都會有新的感觸,這些內(nèi)容都可以是學生作文的素材,將這些內(nèi)容積累起來,相信就會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積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拓展他們的寫作素材。特別是在中年級階段,正是學生知識積累的關(guān)鍵時期,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在課堂知識學習之外進行課外知識的學習,通過品讀優(yōu)秀范文,給學生以真實的啟發(fā)。當然對于來自他人的作品,教師要認真地進行篩選,只有具有典型意義和遷移價值的,才能作為學生習作的范文。在賞析時,學生可先多讀幾遍有關(guān)文字,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訓練重點有針對性地賞析,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寫作特點、寫作風格,這些對于他們的寫作能力提升都有重要的促進價值。
三、注重學生寫作技能培養(yǎng)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再多的知識也不如教給他們一些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技能。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做好知識積累之余也要注重對于學生寫作技能、寫作方法的培養(yǎng)。作文能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先積累后表達,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從量的積累到質(zhì)的突破。在學生剛接觸作文寫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就像臨摹字帖一樣進行模仿寫作,仿寫重在形成,內(nèi)容可以變換??梢允欠抡Z言、仿文體、仿片段、仿篇章,也可以是仿立意、仿章法、仿表現(xiàn)手法等。長期地、反復地、靈活多樣地進行模仿,才可以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為創(chuàng)造性地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讓學生習作的初級階段,教師要少約束多鼓勵,少限制多放手,讓學生“率性而為”,樹立習作的信心。
此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對于學生自身修改技能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一直存在學生作文教師改的現(xiàn)象,很多學生對于寫好的作文不會再次閱讀、查看,也不愿意進行再次修改、完善,導致寫作素材的浪費。所以,在作文起步階段,教師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我一方面向他們介紹古人名家錘字煉句的故事,進述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道理,提高他們認真修改草稿的自覺性,另一方面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一篇作文學生做好草稿后,我就選擇一篇有共同毛病的習作投影在大屏幕上,指導學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給學生正確的修改符號。修改完后,再讓學生比較修改后的作文和原始的作文,使學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確實是改出來的。再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生有了修改作文的興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養(yǎng)成了習慣,這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大有好處。
四、科學運用作文評改藝術(shù)
作文評改是學生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教學項目,作文評改既要關(guān)注學生寫作“成品”的評講,也要關(guān)注學生日后寫作方向的引導教育。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數(shù)量、不重視質(zhì)量,導致學生寫作任務量大,寫作效率低。在新時期就需要教師能夠改進評價方式,每篇作文我講評兩次。學生作文草稿交上來后,先進行一次評改,之后引導學生在教師評改意見的基礎(chǔ)上進行再次修改、完善,重新交上來。第二次講評,著重表揚改后有進步的同學。特別是對于寫作基礎(chǔ)差的學生,教師要堅持正面引導,鼓勵為主,充分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學習寫作。這樣,教師雖然辛苦一點,但是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及時改正寫作過程中的誤區(qū),對于他們的學習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
總之,作文教學中既需要教師做好教學引導,也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guān)注學生的寫作認知培養(yǎng)與寫作技能提升,以便能夠更好的做好學生的作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