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德
摘 要:《西方社會學理論》是社會學專業(yè)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但現(xiàn)行《西方社會學理論》教材大多內容單一,體系僵化,難以很好的完成它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因此,必須對《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教學體系與內容繼續(xù)進行改革。
關鍵詞: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4-009-01
一、《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教學體系與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體系結構存在不足,沒有真正推陳出新。目前,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選用的教材大都按社會學人物講授,如雷蒙·阿隆的《社會學主要思潮》、賈春增的《外國社會學史》等,他們大都從社會學的創(chuàng)始人孟德斯鳩、孔德開始,分析研究了馬克思、涂爾干、韋伯等社會學家的基本觀點和主要著作。按人物講授的好處在于,突出了每位社會學家的獨一無二,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和觀點,但同時也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缺點:首先,按社會學人物講授很難從總體上把握某種流派的來龍去脈,也無法窺探每種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他的后繼者之間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關系。其次,按社會學人物講授看重的是人物的理論意義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而忽視了理論所具有的實際意義。再次,按社會學人物講授很難考慮到地域的差異對社會學家的問題領域、概念構架、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產生的影響。最后,社會學盡管研究面廣,但也不是雜亂無章,它被分化成許多專業(yè)化了的關注點。把握了這些主流問題,無疑就把握了社會學發(fā)展的主導線索。按社會學人物講授側重于不同人物的研究興趣與研究特點,很難全面把握社會學的主流問題。
2、教學內容依然陳舊,理論與現(xiàn)實結合不夠。眾所周知,在經濟全球化發(fā)展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步發(fā)展成熟,這就使我國教育必須迎合市場經濟需要,進行新的社會定位。因此, 社會學理論教育也必須適應這一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然而,經過若干年的教改,雖然有不少成功經驗,但仍然存在較多問題,諸如教學內容仍然“囿舊”,不能完全擺脫前人的“窠臼”,或理論膚淺,障礙畸重,依舊習慣于套用“階級斗爭”、“階級分析法”等觀點分析理論問題,不能與活生生的社會現(xiàn)實緊密結合。凡此等等,嚴重制約了西方社會學理論教學的深入開展,不利于人才市場所需要的有文化,有修養(yǎng),有學歷,有底蘊,有創(chuàng)新的社會學人才的培養(yǎng)。
3、教學方法沉悶,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教學涵蓋內容廣,專有名詞多,理論比較晦澀難懂。這種情況客觀上造成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難以突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時下所進行的種種改革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教師講課仍然過于追求“完整”,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余地,仍然習慣于把知識講解給學生聽,然后通過考試來驗證。這種過于呆板、枯燥的教學方法難以引起學生的求知興趣和思考,難以喚起師生的共鳴,既造成教師教學情感上的自我閹割,也壓抑了學生的學習激情,不利于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因此,從以上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必須對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的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一套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二、《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教學體系與內容改革的思路
1、調整教學思路?!段鞣缴鐣W理論》教學體系的改革必須以轉變教學模式為起始,將新型的教學理念融入其中,深刻體會到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的教學體系改革必須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丟棄因循守舊的教學思想及觀念,把握時代潮流,勇于創(chuàng)新,將先進的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以實踐作為檢驗教學思想正確度的唯一標準,以之作為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方式和目的,深化教學改革活動。
2、轉變教學要求。轉變教學要求必須突破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純粹講授書本內容、知識過于細化的誤區(qū),拋棄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的單向傳遞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精力主要應用于全局思考、綜合掌握、知識運用等方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必須調整西方社會學理論考試及測評的目標和要求,幫助學生擺脫舊式的考試模式,注重測試學生綜合理解課程知識體系的水平和程度,從而激發(fā)學生自發(fā)學習的動機與意向,使學生真正掌控自己的學習活動。
3、選擇優(yōu)質教材。面對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國內各高等院校均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對社會學理論教材選擇的重視,各種社會學理論教材因而大量出現(xiàn)。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教學改革因而必須面對如何選擇優(yōu)質教材這一難題。選擇教材必須以教材的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綜合性、時代性為原則,具體表現(xiàn)為所選取的教材適應教學大綱要求、符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能夠與時俱進,及時吸收學術界的創(chuàng)新成果,在知識體系與內容安排上較為科學,表現(xiàn)出知識預見性、學術創(chuàng)新性及理論前瞻性。
4、改革教學內容。對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應實行適當?shù)摹霸黾印?、“刪減”及“保留”。增加意味著融入當今時代所急需的知識,將之有機地轉變?yōu)闀旧系牟牧?。刪減意味著剔除書本中過時或落后的知識。保留意味著保持教材西方社會學理論原有的基本知識體系,在最大限度上保留知識的系統(tǒng)性。只有合理調整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關系,才能使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教學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并重,體現(xiàn)出實踐性強、內容凝練、適用面廣、體系嚴密的特色。
5、優(yōu)化教學方式。一方面要將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增加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比重,強調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幫助學生從教學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并能夠將之靈活運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國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及社會發(fā)展的特殊性、規(guī)律性,合理把握西方社會學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層次。
6、更新教學手段。一方面,在教學形式上,教師應該廢棄晦澀難懂的言語,將教學手段轉化成高效率的教學手段,靈活采用幻燈片教學、多媒體教學、模型教學等現(xiàn)代化的手段,實現(xiàn)圖、文、聲、動的有機結合,將抽象內容具象化,高深內容淺層化。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選取易為學生所理解并接受的資料來闡述教材中的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