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洪山,馮 龍,李金龍
(1.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社體部,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大學體育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中國運動員在UFC賽場失利的原因探究
申洪山1,馮 龍2,李金龍2
(1.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社體部,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大學體育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采用文獻資料、數(shù)理統(tǒng)計、邏輯分析、觀察和訪談等研究方法從整體上系統(tǒng)地將中國運動員在參加UFC綜合格斗賽事的比賽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著重研究中國選手在UFC賽場上暴露的問題,探究其在世界主流格斗賽事UFC的實戰(zhàn)對抗過程中不占優(yōu)勢的原因,從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中國運動員;UFC;失利原因;探究
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是當前世界上水平最高的MMA賽事,比賽中允許選手使用各個門派的格斗技術,可以站立格斗,地面格斗和使用各種鎖技。UFC的比賽場地是一個八角形鐵籠,因此又被稱為“籠斗賽”,其創(chuàng)辦的目的就是為各個門派的各種格斗術提供一個相對開放統(tǒng)一的競技平臺。UFC賽事創(chuàng)辦20多年以來,受到了全世界格斗迷們的歡迎,截止到2015年3月1日,UFC賽事已經(jīng)舉辦到了第184期,有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觀眾可以通過電視和網(wǎng)絡收看到UFC系列賽事的轉播,UFC綜合格斗賽事已經(jīng)在全世界范圍引起了巨大反響,每年都能吸引很多新的粉絲。目前UFC已經(jīng)成為了獎金最高,格斗水平最高的MMA綜合格斗賽事,與此同時UFC也指引了世界格斗界的發(fā)展方向。中國目前也在積極發(fā)展MMA運動,河南電視臺的“武林風”欄目目前就有舉辦MMA綜合格斗賽事,并且受到了武術愛好者的好評。
UFC賽事雖然風靡全球,并且在中國也有很多UFC格斗迷,但是直到2015年2月,UFC賽場才出現(xiàn)了5位中國運動員的身影。而且中國選手總共出戰(zhàn)11場,戰(zhàn)績?yōu)?勝7負,TKO對手一次,被TKO四次,而這11場次的UFC賽事全部為副賽?;趪鴥?nèi)外學術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于中國運動員在UFC賽場的研究。國內(nèi)對于UFC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其傳播運營、發(fā)展趨勢、市場化發(fā)展等的研究,還有就是一些UFC綜合格斗賽與其他格斗賽事的對比研究,針對中國運動員在UFC賽場的相關研究尚處空白。因此本文探究中國運動員在UFC賽場失利的原因顯然很重要也很必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數(shù)理統(tǒng)計、邏輯分析、觀察、訪談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2.1 散打格斗技術特點不適應UFC賽場
表1 中國選手在UFC賽場上使用的格斗技術
從表1能夠看出,參加UFC的五位中國選手都有練習散打的經(jīng)歷,而且都獲得過散打冠軍頭銜,UFC比賽中主要有立式格斗與地面格斗兩種格斗方式,立式格斗中我方運動員主要是以散打格斗技術進行攻擊與防御,然而UFC的比賽中有很多地面格斗場景,散打技術主要是“踢”、“打”、“摔”,其中并沒有相應的地面技術,所以如果讓散打運動員出身的中國選手去打地面格斗的話,就顯得比較外行了。地面寢技技術較為豐富的巴西柔術受到廣大UFC選手的青睞,中國的五位選手也都練習了巴西柔術的技術,以彌補散打格斗技術在寢技方面的劣勢。雖然中國選手為了UFC比賽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格斗技術,但是在比賽中還是暴漏出了其寢技技術的不足。因為其長時間參與散打訓練,比賽中帶有著散打的特點。散打是發(fā)源于我國的一項頗具民族特色的格斗技術,它傳承了傳統(tǒng)武術攻防格斗技術中的精髓。主要技術包括拳法、腿法和摔法。其中,拳法為直拳、擺拳、勾拳、鞭拳、刺拳等技法;腿法為正蹬腿、后擺腿、掃腿、鞭腿、側踹腿等技法;摔法則為擊頭抱腿摔、拉臂過背摔、擋抓擊腹摔、直拳別腿摔、擊頜撞胸摔、插襠扛摔、下潛摔等摔法組成。腿法和摔法在散打比賽中屬于運用頻繁的兩類技術。UFC比賽中運用的格斗技術則比散打更加多元,UFC多元化的格斗技術囊括了拳法、腿法、摔法、肘擊法、膝擊法、掌法、鎖技、寢技等各項各具特色的格斗技術。因此使得比賽中運動員有著更為廣闊的發(fā)揮空間,也使得比賽更富有變化性。
表2 散打比賽與UFC終極格斗比賽的技術對比
通過表2的二者格斗技術對比,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第一,中國散打比賽跟UFC格斗比賽技術在拳法、腿法的技術上基本相同。UFC比賽由于受到美國文化背景的熏陶,在拳法的練習上更多的以拳擊的訓練方法為主,擅長重拳,組合拳的技術。相比之下中國散打的拳法則在力量上和組合速率上稍顯不足。第二,中國散打在技能上,最為注重腿法,腿法是散打中進攻采用的主要技術,主要有賴于腿的攻擊范圍比拳更長,力量也更大,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散打比賽,腿法的得分率很高,散打界中素來有“拳打三分腳打七,贏人全憑腳下?lián)簟钡恼f法。結合中國散打與國外格斗術的比賽,我們也能夠明顯地看出中方運動員在腿法進攻上的優(yōu)勢。相比中國散打?qū)ν确ㄟM攻方面的優(yōu)勢,UFC格斗技術中對腿法的依賴性便沒有那么強。雖然UFC的腿部技術與散打相比相差不大,但是選手在運用的頻率與效果上都不及中國散打運動員。第三,在摔法上兩者有一定差別。散打主要技術特點在于靈巧多變,擅長借力使力。UFC選手的摔法則更加簡單實用,注重結果,更為依賴力量。由于散打規(guī)則中規(guī)定一方運動員倒地后另一方不得繼續(xù)進攻,而且摔倒對方可以得三分,因此散打訓練中會著重練習摔法與防摔技巧。UFC的比賽中摔倒對手不得分,摔法只不過是將格斗從站立向地面的一項過渡動作,格斗過渡到地面之后再使用寢技將對手降服。雖然散打在摔法上具備絕對優(yōu)勢,但是摔法并不是UFC格斗制勝的重點。第四,散打沒有肘擊技術、膝擊技術和寢技,這也是中國散打與UFC實戰(zhàn)格斗最大的區(qū)別所在。但在實戰(zhàn)場景之中,在沒有規(guī)則限制的情況下,不可能缺少上述幾項格斗技術。散打作為一項格斗技術而言,缺少了關節(jié)技擊和寢技的技術,無疑嚴重影響了散打的實戰(zhàn)威力。
表3 中國運動員參加的11場UFC比賽中立技和寢技的使用率
中國運動員在11場比賽過后的總戰(zhàn)績?yōu)?勝7負,其中KO對手一次,被KO四次。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運動員參加的11場UFC比賽總共耗時117分鐘,比賽過程中格斗選手的格斗方式主要有站立格斗和寢技格斗。其中站立格斗用時一共為67分鐘,占據(jù)總時間的57%,寢技格斗(也就是地面格斗)用時一共為50分鐘,占據(jù)比賽總時間的43%。從寢技在比賽中的使用率來看,可以看出寢技的好壞對于選手在比賽中的表現(xiàn)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11場比賽中總共出現(xiàn)了5場KO,而這5場KO全部發(fā)生在地面格斗當中,由此可見寢技對于實戰(zhàn)格斗的重要性。UFC貼近實戰(zhàn),符合格斗術存在的根本意義,即最快、最狠、最有效的制服對手。所以各門派格斗術在UFC賽場的戰(zhàn)績能夠從客觀上來反映其實用性。寢技是一項以地面技擊技術為主的格斗技法,主要是使用反關節(jié)技、鎖技、拿技等技術手段制服對手,使對手喪失進攻能力。它有點類似于中國武術的擒拿。但是散打在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剔除了中華武術的實戰(zhàn)精髓“拿”技,所以散打在寢技格斗上的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參加UFC比賽的中國散打運動員在參賽前為了彌補自己在寢技方面的不足都學習了巴西柔術,避免了中國散打沒有寢技技術的尷尬。但是短時間的突擊加強并不能掩蓋寢技技術的不足。第五,通過對二者取勝方式的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的規(guī)則對散打運動和UFC運動的發(fā)展起著導向性的作用。散打主要通過點數(shù)來分出勝負,UFC則是通過KO與降服,所以雙方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與比賽戰(zhàn)略制定上就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中國運動員受散打影響深遠,所以在比賽中帶有一定的散打的特點,散打技戰(zhàn)術在UFC中并不十分占據(jù)優(yōu)勢,這也從客觀上決定了中國運動員的成績。
3.2 中國運動員參加國際頂級MMA比賽的機會有限
中國格斗選手與國外優(yōu)秀格斗選手的交流途徑,大多通過參加商業(yè)性賽事,主辦方的辦賽目的,往往受到利益驅(qū)使,拿中國功夫?qū)雇鈬穸沸g為噱頭,煽動一些不理性的愛國情緒,從而博得眼球。盈利性為目的的比賽,有其很大的弊端,對于雙方運動員的交流,常常帶來很多負面的消極影響。例如,我們在本土舉辦中外對抗賽事,打輸了就背負了羞辱國家的“罪名”,與觀眾心意不合,也使得主辦方的利益蒙受損失,這都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那么,比賽在如此心理的影響下,很容易就喪失本真的面目,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主辦方為中國的對抗賽中,裁決處理上明顯偏向中國散打。絕大多數(shù)的比賽規(guī)則,都為國外格斗術技法的真實發(fā)揮戴上了鐐銬,使得對手對比賽結果的公正性多有詬病。MMA賽事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使得比賽的公平性得到了保證。成為了真正檢驗選手技術水平的非常理想的舞臺,而這樣一個平臺,卻很長時間以來鮮見中國運動員的身影。原因之一,就是中國選手從各方來講,并不具備成熟的迎戰(zhàn)UFC的條件,從客觀上來說,作為世界頂尖的職業(yè)格斗賽事的UFC,參賽的選手基本上也都是簽約的職業(yè)選手,參加比賽獲得比賽獎金是這些拳手的收入來源。而中國高水平的職業(yè)格斗選手太少,主要以散打運動員為主,并且集中在國家隊和省隊,是以體制解決收入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格斗界職業(yè)化水平低,成為了選手參加UFC比賽的資格的限制。UFC聯(lián)盟畢竟遠在大洋之隔的美國,選手若想實現(xiàn)參賽的夢想,僅憑一己之力是難以實現(xiàn)的。這個過程,必定離不開經(jīng)紀人或是相關人員為其組織和籌備,然而,中國運動員中,僅有極個別頂尖選手可以有這樣的條件。因而,中國運動員要踏上UFC的八角籠賽場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3.3 中國運動員的心理負擔過重
中華武術在我國人民心中,是國粹的代表,是國家孔武力量的象征,是我國國力和國家形象的代表。這樣的認識和理解,早已經(jīng)深深地植入到了中華兒女心中,在對比世界各國格斗術的同時,人們不自覺地會有“月是故鄉(xiāng)明”類似的先入為主的想法,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在潛意識中偏袒中國功夫,認為中國功夫所向無敵,勢不可擋。后期在武術的全球傳播化進程中,傳播媒體把這種其實帶有虛空性質(zhì)的說法,又推向了難以控制的新高潮: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功夫電影大賣叫座,風靡世界,中國功夫也在全球范圍內(nèi)廣為人知。營造出的中國武術的無所不能的神奇色彩已經(jīng)蒙蔽和遮擋了人們對中國武術應該有的客觀認識。MMA誕生以前,各個格斗術之間的較量切磋并沒有一個很好的平臺。早年曾有過的“中國功夫VS美國職業(yè)拳擊”、“中國功夫VS泰拳”、“中國功夫VS跆拳道”等比賽,雖然比賽冠以中國功夫的名號,而代表中國功夫的實則中國散打。由于邀請選手的水平、比賽規(guī)則的限制等都使得比賽的結果往往是我方勝多負少,這樣的比賽,又有多少信服力可言呢。隨著近些年來MMA綜合格斗比賽的發(fā)展,K-1、UFC等高水平賽事組織的誕生,為各種格斗術在相對公平的環(huán)境下切磋比拼提供了可能,格斗迷們也因此熱衷于此類賽事。UFC作為全世界最頂級的格斗賽事也擁有著最為廣大的觀眾群體,其影響力非常巨大。在一個全球矚目的平臺背負著“事關國家形象和民族榮辱”的重擔,再加上高關注和高曝光率,運動員早已喪失了格斗比賽最應該具備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tài)。得失心成了一道看不見摸不著,但卻作祟多端的坎兒?!爸辉S成功,不許失敗”“成功盡享功名利祿,失敗終生備受冷落”已經(jīng)成為中國競技體育界普遍的現(xiàn)象。相對而言,國外的運動員則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壓力,從參加比賽的意愿,到獲得的比賽結果,乃至比賽中所需要的費用,所贏得的回報,都只關乎自己,沒有任何人、任何輿論可以操控和左右。中國運動員與國外運動員有著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而我國選手在參加UFC比賽之前肯定會考慮的非常謹慎,尤其對于那些名將而言沒有絕對的把握絕不會輕易參賽的。即便去參加比賽,過重的心理壓力下,猶豫、怯弱等早已干擾了正常的發(fā)揮。作為中國功夫的代表之一,是否有勇氣去面對失敗,培養(yǎng)和保持真正成熟的客觀心理狀態(tài),成為決定中國運動員在UFC賽場取得好成績必須邁過的一道考驗。
3.4 中國運動員的訓練方式與UFC選手的訓練方式有差距
運動項目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規(guī)則的制約,這一點在如今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散打在訓練時無論步法、拳法、腿法、摔法等都長期囿于規(guī)則的范圍之內(nèi)進行訓練。即便涉及到實戰(zhàn),也是在散打自成一家的規(guī)則體系下進行的,在同項目的競爭中,問題并不明顯,但是一旦走出家門,脫下了規(guī)則的套子,就變得不知所措起來。UFC在形式上更接近實戰(zhàn)格斗,格斗技法也完全沒有限制,散打運動員若是參加UFC的話,地面技術的缺陷會成為左右比賽勝負的關鍵問題。筆者在研究了大量UFC比賽錄像后發(fā)現(xiàn),決定比賽勝負的主要戰(zhàn)場還是在地面,寢技技術的優(yōu)劣成為了選手能否獲勝的關鍵因素。散打規(guī)則規(guī)定對方在倒地后不再允許進行擊打,勝負主要以打點得分為主,因此我國散打運動員向來在寢技的訓練方面處于劣勢,而沒有高超的寢技技術若想在高手云集的UFC賽場雄起是不現(xiàn)實的。而反觀征戰(zhàn)UFC的選手,其日常訓練是一到兩種技術為主,同時吸收各家之長。而從教練員角度來說,UFC的選手的訓練能夠得到專業(yè)教練的指導,而教練往往自身都是有過UFC實戰(zhàn)經(jīng)歷的“過來人”,專業(yè)化程度很高。以張鐵泉為例,張鐵泉是中國第一個參加UFC墊場賽的中國選手,他的出場開創(chuàng)了我們進軍UFC的第一頁。但是,即便是張鐵泉,寢技方面也是其弱項,而中國又沒有專業(yè)的MMA訓練館,張鐵泉只能聘請外國柔術教練安迪為其指導,來訓練自己的地面技術。所以說散打規(guī)則限制了其在實戰(zhàn)過程中的技術運用,導致了以散打為主要格斗技術的中國運動員實戰(zhàn)威力的不足。
3.6 中國與西方國家格斗文化背景的差異
中國的競技武術是從傳統(tǒng)武術中慢慢采用西方的競技模式而形成的。而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歷來十分注重武德、武道的修為。習武之人自古以來都十分重視這種倫理道德對自己的約束。這張道德之網(wǎng)大致由武德倫理規(guī)范、習武中的意志品質(zhì)和體現(xiàn)為“內(nèi)圣外王”的俠義精神三部分內(nèi)容組成。其中,儒家思想對中國武者的影響十分巨大?!叭省焙汀岸Y”尤其成為儒家思想中影響中國武術的兩大主要元素,強調(diào)“中庸”與“和為貴”。因而,在我國的武術文化中天然有著一種抑制競爭的思想意識,許多習武者將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內(nèi)修,而不熱衷冒險、沖突和對抗性質(zhì)的競爭活動。中國含蓄內(nèi)斂的哲學思想與西方世界更加強調(diào)主動爭取,主張獨立個性,冒險競爭,實用主義哲學為西方的主流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西方人更樂于向傳統(tǒng)和先例挑戰(zhàn)。他們在武術格斗的理念上更加強調(diào)武裝自己的身體,充沛的體能和擁有絕對力量的肌肉成為他們“堅固的鎧甲”,格斗項目的技擊性與這樣的意識形態(tài)的追求十分切合。正是這種挑戰(zhàn)自然,挑戰(zhàn)自我的冒險精神,決定了西方人爭勝好勇的性格。正是受西方體育思想的影響,我國演化形成了競技武術,散打等競技形式的體育項目,但是以中庸和諧為核心的文化思想教育下的中國運動員,或多或少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讓他們參加簡單粗暴直接的UFC賽事勢必會經(jīng)歷一段轉化和適應的過程。西方搏擊術著眼于超越極限,以科學化、系統(tǒng)化、定量化的大負荷訓練來換取傲人的成績;而中國武術則強調(diào)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一切遵循自然,以人為本。傳統(tǒng)文化的差異也是導致中國散打格斗技術在實戰(zhàn)過程中存在缺陷的原因之一。
4.1 加強中國運動員訓練中的力量訓練,增強拳腿在比賽過程中的打擊力量,從而使技術在實戰(zhàn)中更具威脅。力量是格斗的基礎,技術是依托力量來完成的,所以注重力量訓練可以增強中國運動員格斗技術在實戰(zhàn)當中的威力。
4.2 中國運動員應向國外優(yōu)秀格斗術學習膝擊術、肘擊術與寢技技術。這些技法在實戰(zhàn)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選手的實戰(zhàn)能力較弱主要是受到上述三項技法的制約。
4.3 要調(diào)整訓練目標。中國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當中要更加注重體能和抗打擊能力的訓練。這兩項是中國運動員的軟肋,已經(jīng)多次在UFC比賽中顯現(xiàn)出來。除此之外,也要加強自身KO技術的練習。中國選手風格相對偏軟,只有在訓練中著重練習,才能在賽場上有所表現(xiàn)。
4.4 中國選手要放下沉重的心理負擔,客觀地去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而武術界人士也應當去正確引導觀眾的心態(tài),加大對散打運動員輸?shù)舯荣惡笮睦淼年P懷。增加中外功夫的交流機會,在實戰(zhàn)中總結,失敗中提升。
4.5 從目前來看,中國運動員在UFC賽場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精神層面、文化層面、物質(zhì)層面等等都有涉及。也與MMA綜合格斗賽事在中國發(fā)展的程度低有關。隨著中國國內(nèi)MMA賽事的發(fā)展,定會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高水平格斗運動員。
[1]張文天,劉明亮.中國散打與西方拳擊的體育文化比較[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1).
[2]張新萍.美國精神與競技運動文化關系的闡釋[J].體育文化導刊,2004(12):50-52.
[3]劉明亮,高靜.中國散打與美國綜合格斗體育文化比較[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0(03).
[4]Kane.鏖戰(zhàn)曼徹斯特—UFC105歐洲之戰(zhàn)[J].拳擊與格斗,2010(01).
[5]李際麟.對2011年UFC終極格斗比賽中技術運用的分析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2).
[6]曾恒輝.武術散打的現(xiàn)狀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4):120—122.
[7]張峰.武術散打國際化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6(6).
[8]毛濃選.我國優(yōu)秀散打運動員“攻防格斗應答能力”訓練前后的對比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5).
[9]倪紅鶯,朱瑞琪,李俊峰.武術散打新舊規(guī)則下散打技術運用狀況的對比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1).
[10]張君舫.對散打運動中技術特點及其作用的探究[J].讀與寫(教師教育),2008(9).
[11]鄧炯.巴西柔術:四兩撥千斤—與巴西柔術館長安迪一席談[J].體育博覽,2004(02).
[12]付玉龍.“勇氣的力量”—2009年日本年終大賽[J].拳擊與格斗,2010(02).
Research on causes to the failure of Chinese athletes in UFC stadium and countermeasures
SHEN Hong-shan1,F(xiàn)ENG Long2,LIJin-long3
(1.Dept.of Social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Polytechnic College,Taiyuan 030006,Shanxi,China;2.P.E.Colleg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Shanxi,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mathematical statistics,logic analysis,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ompetitions of Chinese athletes in UFC on thewhole.We focus on the problems exposed by Chinese athletes,explore why they do not hold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s,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Chinese athletes;UFC;failure;countermeasures
G819.19
:A
:1009-9840(2015)02-0054-04
2014-12-0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武術文化的學校傳承研究”(編號:13BTY040)。
申洪山(1968- ),男,山西太原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