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明巖
摘要:隨著現(xiàn)代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不斷體現(xiàn),社會對于身心存在障礙的孩子的包容和關注度都在不斷的提升。特殊教育事業(yè)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每一個城市都有一些從事特殊教育的機構或?qū)W校,但是近年來,特殊教育的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對于課堂教學過程,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個人建議和想法。
關鍵詞:特殊教育 語文課堂 情感教育 信息技術 觀察力 想象力
在我們周圍還有一群急需教育的聽力、視力等方面存在障礙的孩子們,隨著和諧社會的發(fā)展,他們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國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員開展特殊教育,讓這些孩子能夠進一步認知自我,認知世界,能自食其力,掌握一門生存的技能,這就是特殊教育的意義所在。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人才,進一步提高人類的整體素質(zhì),語文教學是一種情感、心靈的教育過程,也是一種理想信念樹立的過程。由于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們在與人交往、學習知識等方面存在比同齡孩子更多的困難,因此現(xiàn)代的特殊教育過程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其中的語文教學也是如此。
一、意義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以人為本的社會文明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共同的理想理念,實現(xiàn)一種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特殊教育學校里學習的孩子是一群有著很大陰影童年,他們失去兒時的快樂,很多孩子在心理上很大的扭曲,這種孩子需要更多的就是人們的關心、愛護。我們的語文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漢語語言的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等學習,更多的需要進一步融入教師的情感,通過一些勵志文章的學習,不斷地樹立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地升華孩子們的道德理想,不斷地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主動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
二、措施
(一)將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融入語文教學之中
語文的教學需要高效、合理的信息技術相融合,很多地方也將信息技術向數(shù)學領域引入了多年,但是效果一直不佳,主要原因還是整合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很難適應面基于特殊教育對象的語文教學過程。不斷增加整合的貼合度,特教語文教師進一步將信息技術科學合理地應用到教學之中。信息技術應用在語文的教學之中可以進一步提高其教學效果,整合教育資源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應用要張弛有度。教師在應用PPT做課件的時候,要針對特教對象的特點,將工作重心用在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上。在制作課件的時候,要著重考慮教學的重難點如何應用信息化技術完成講授,提高其學生的理解效率。這才是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要做到教學內(nèi)容需要視頻、需要圖片的時候,就及時準確的應用好信息技術,有些內(nèi)容一般的教學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可以直接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二)增強想象能力和全方位思考
重要的一點是要改變這些孩子習慣了的思維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即從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求得問題的解決。這些特教對象在心理上也正處在一個對生活充滿無限憧憬和幻想的階段,他們對周圍的很多人和事之間的關系都會產(chǎn)生很多假設式的想法,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利用他們已有的生活體驗,調(diào)動他們的想象力,拓展其思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的聯(lián)想,當然也可以帶他們外出參觀、訪問、看電影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其的聯(lián)想空間。例如,講授一些描述景色的課本時,教師在講授這一部分課程的時候,可以收集一些視頻供學生觀看,同時加以音樂背景和人文講解,對學生的想象力的拓展有著積極作用。
(三)情感教育不斷烘托特教語文學習環(huán)境氛圍
學習氛圍的營造對孩子們來說十分重要,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的主動性也是很難調(diào)動的,很多的教學過程需要學習風氣的良好狀態(tài)來實現(xiàn)。良好的氛圍具有一種感染力,對于那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是十分有利的一種學習環(huán)境,只有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學習興趣才能不斷被激發(fā)出來,才能實現(xiàn)一種良性互動的可能,特教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學的氛圍的營造十分重要。情感教育可有有效地烘托出語文教學的學習氛圍,就是一種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待中國的語言文字,帶有一種崇敬的心情去看待那些文章之中的主人翁和作者,學習他們的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同時也要運用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課件,音樂等手段,這樣的情感教育的效果更加明顯。前些年的《苦難的中國》這部歷史記錄片就十分適合學生對當時中國的歷史背景的了解。經(jīng)過歷史背景的介紹,學習魯迅先生這篇文章的學習氛圍就有了。整個教學環(huán)境就完全沉浸在當時的1934年的中國狀態(tài)的背景之中。
(四)特教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生活觀察力的培養(yǎng)
我國的特教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對我們?nèi)粘I畹目偨Y(jié)描述,這些孩子對身邊的例子一般都更有興趣,但是由于他們的身心問題,在認識社會方面存在一些障礙,語文課本中就有很多我們身邊的小事例,教師要針對這些孩子的特點,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來引導他們認識這些身邊的問題,理解其中的含義。有時孩子們可能存在理解能力上的困難,很難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觀察孩子們的生活和言行,不斷指導他們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對自己觀察到的問題和現(xiàn)象記錄下來,只有不斷的觀察、記錄,才能有相應的認知,深化理解,認識事物發(fā)展的本質(zhì)規(guī)律。例如,我們可以要求孩子們在下雨前觀察一下各種生物的不斷反映,同時將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在學習《要下雨了》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先把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幾個孩子的相互補充將勾勒出雨前各種小動物的表現(xiàn)。然后在學習課本,這樣的教學方式,將使得孩子們很有成就感,進一步樹立自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三、結(jié)語
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思考,針對特殊教育對象的特點,需要思考得更多。語文教學是對孩子語言能力、認識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身心存在缺陷的孩子在這些方面要比一般孩子弱一些,特教語文教師只有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度,才能不斷引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漆國生,譚鈺怡.廣州市特殊教育政策實施的困境及對策探析——基于融合教育的視角[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8(01):132-133.
[2]朱言璋,王莉華.智障兒童生存教育的研究——昌邑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生存教育側(cè)記[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09(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