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峰
【摘要】分層教學是基于學生個體差異性而提出的教學方法,如今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活動當中。在高中地理課堂使用分層教學法,不僅有助于不同類型學生掌握不同程度的地理知識,而且對于落實地理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分層教學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學
一、高中地理分層教學的概念及模式分析
(一)概念及意義闡釋
分層教學主要指的是將班級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然后根據分層結果,分別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于學習的不同需求。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克服傳統(tǒng)“一刀切”所帶來的弊端,而且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和教學活動。從指導思想上來說,“分層教學法”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單方面推崇教師的主體地位,而是主張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根據“學”的差異性來實施不同的教法。
(二)“分層教學法”的主要模式
現(xiàn)階段,高中地理課堂所采取的分層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在一個班級之內劃分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內既有優(yōu)等生,也有“困難”生,各小組整體能力均等,教師以學習小組為對象進行統(tǒng)一內容的教學;第二,根據班級內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習能力細化教學目標,保證每一層的學生都能學習到自己能力范圍以內、或可接受領域內的知識;第三,打亂固有的班級形式,將所有的學生全部納入到統(tǒng)一的分層體系中來,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師,使同一層次的學生組成“臨時班級”集中到某一個教室進行學習。這三種分層教學方法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無論哪一種都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分層的目的,即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全面而協(xié)調的發(fā)展。
二、分層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一)動態(tài)分層
在高中地理教學展開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地理知識掌握水平以及學習能力建立綜合的檔案資料,并進行細致分析。這樣在劃分學習小組時,就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特征,實現(xiàn)組內的優(yōu)勢互補,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層次的劃分還要注意秉承發(fā)展的動態(tài)原則,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不同階段的能力是可能發(fā)生變化的,一成不變的分組從本質意義上來講,無異于“一刀切”。鑒于此,教師就要隨時觀察學生狀態(tài)與能力的變化,隨時調整分層策略,以發(fā)展的眼光來進行分層教學,如此才能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分層作業(yè)
除了教學方法的分層,作業(yè)上的分層也屬于分層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基礎較差、知識掌握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易于模仿和完成的題目,這樣有助于促進其對于知識的消化;針對基礎較好、知識掌握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針對思維較為發(fā)散、并具備一定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探索性題目,讓學生在完成題目的過程中,不斷發(fā)揮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力。
而在后續(xù)的測試單元,教師也可以將試題劃分為基礎、拔高、深化探索三類;在評價單元,可以基于學生層次的不同而展開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標準。利用表揚評價,將有助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利用激勵評價,將有助于學生在現(xiàn)有的成績上愈發(fā)奮進。
三、分層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學生科學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高中地理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種應用策略。它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學習地理的基礎、掌握和接受知識的能力、日常學習表現(xiàn)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對學生的水平層次做出科學性的劃分。而且,這種劃分越科學,分層教學在課堂中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也就越大。鑒于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依靠必要的調查與測試,將全班同學劃分為三個(數(shù)量較為合理,層次太多容易引發(fā)教學混亂,層次太少則達不到區(qū)分的效果)層次:
第一層,學習成績較好,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較為強大的發(fā)展?jié)摿?
第二層,學習態(tài)度良好,但是成績表現(xiàn)較為一般;
第三層,學習基礎較差,且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大部分學習活動是出于被動和非自愿的。
與此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心理,要讓學生樂于接受這種分層,不能以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前提。要讓學生在理解分層原則、接受分層結果之后,還能夠繼續(xù)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不斷提高對于知識的認知、提升學習能力。高中生大多處于心理發(fā)展較為敏感的時期,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封閉分層理由之類的消息,保護學生心理。
(二)教學目標分層
分層教學要想真正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發(fā)揮作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必須要明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進行分層教學之后想要或者說可以達到什么水平。鑒于此,教師需要在對學生完成分層后,分別制定出合理且能反映其學習能力及狀態(tài)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自然災害”這一節(jié)的內容時,可以將其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分別對應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是全體學生都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而這一部分課程中所涉及到的具體案例,則是需要不同層次學生區(qū)分掌握和理解的內容。教師要想完成對于不同層次目標的合理制定,就需要充分深入和理解大綱內容,對其擁有宏觀性、統(tǒng)籌性的認識,如此才能做到運籌帷幄、胸有成竹。
(三)方法合理選擇
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是高中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而言,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比如一些普通自然現(xiàn)象的概念、形成原因,教師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放其自學;對于那些學生通過自學能夠掌握一部分,但是不能完全消化的知識內容,教師需要采取必要的講解;對于固定的知識難點,教師必須要結合直觀而形象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獲得對知識的全面理解。比如,教學“季風氣候的形成”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采用圖標法、歌詞記憶法、圖像展示法等多種手段來幫助學生充分掌握其形成的原因和特點。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元素,選擇出適當?shù)摹⒂嗅槍π缘慕虒W方法,必然能夠促成事半功倍的課堂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將分層教學方法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不僅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必然選擇,而且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學習興趣、克服學習困難的良好方法。它不僅有助于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導致的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而且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全面提升其地理學習成績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微,高超.分層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探索和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07).
[2]陳明生.實施分層教學 落實因材施教——中職地理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信息,2012(17).
[3]蘇少敏,江金如,鄭群娣,李麗誠.農村高中地理課程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