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輝 馬黎 程衛(wèi)
[摘要]: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公共服務網絡平臺風靡一時,遠程開放教育教學手段應運而生。其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特征、靈活、及時的教學方式,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然而,對其具體的教學手段,制約因素應需深入探討。筆者通過運用微信、呱呱等公共信息平臺,連續(xù)三個學期在《經濟數學基礎》在線教學支持服務中開展在線小組學習模式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對遠程開放教育教學手段的基本要素、運行模式、搭建環(huán)境、團體形成過程進行研究,并以圖、表的方式對在線小組學習實踐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可知,教師在在線小組學習中起主導作用,其配合程度、設計水平、及時支持都影響著小組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習環(huán)境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并在效果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具體的改進建議,使遠程開放教育得到更加合理的運用。
[關鍵詞]:在線小組學習 支持服務 網絡平臺 教學輔助
一、問題的提出
(一)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支持手段需要與時俱進
遠程開放教育賴以存在的信息技術突破了學校圍墻,為學習者提供了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可能,為教育工作者適應學習者需求拓展了服務的廣闊空間。但遠程開放教育多年來以趨于穩(wěn)定的教學平臺為主要支持手段,已對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產生固化和局限。面對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尤其是公共服務網絡平臺的風靡,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支持手段與快速更疊的多樣化的信息技術相適配,有助于構建師生積極互動的教育常態(tài),是促進教學模式改革的有利推手,是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
(二)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支持服務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
遠程開放教育要具體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教育特征,更需要教師在虛擬的空間中滿足學生的多樣化與個性化需求,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固化的教學支持平臺的限時交互,缺乏靈活的師生即時互動溝通渠道,滯后于學習者群體對新媒體的接收與應用程度,對教師發(fā)揮教學主導作用有所限制。而網絡即時平臺可突破時空限制,微信平臺創(chuàng)造無所不在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以微信、呱呱等公共信息平臺良好的即時、交互為輔助,可使課程輔導教師能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提供豐富多樣的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使學生能隨時、隨地、隨需開展學習,為終身學習的習慣養(yǎng)成打下堅實基礎。
(三)在線小組學習時效性極劇加強
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特點是利用多種媒體資源,采用多種形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交互式小組協(xié)作學習活動(簡稱在線小組學習)。在線小組學習是遠程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需要教師投入指導,使在線小組學習行為真正有效地發(fā)生。因此,在線教師主導行為在在線小組學習中的充分發(fā)揮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增強歸屬感,增加學習興趣與心理承壓能力,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在線小組學習模式的策略
(一)有效的學習支持服務
丁興富教授認為,“學生學習支持服務是遠程教學院校及其代表教師等為遠程學生提供的以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人際面授和基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各種信息的、資源的、人員的和設施的支助服務的總和,其目的在于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遠程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庇_放大學大衛(wèi)·西沃特對學生支持服務強調“遠程教育院校和教師應對學生有更多的持續(xù)關心,提供更好的學習支持服務和其它各類服務,否則,遠程學生會遇到種種困難而影響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并導致學生流失。”
筆者認為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支持服務是學校和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習者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學習技能、在線交互技能、學習信心等持續(xù)的關心、引導和指導,尤其是對初學者提供開展學習所必要的快速學習技能指導資料,并利用雙向通訊交流工具進行遠程的、適時地、簡潔的幫助。并以此連續(xù)三個學期在《經濟數學基礎》在線教學支持服務中開展在線小組學習模式的教學實踐與研究,贏得了同行及學生的認同。
(二)在線小組學習的合理搭建
1.教師、學生、資源、環(huán)境是在線小組學習不可缺少的四要素
教師是小組學習的設計、布置、安排與指導者,教師的指導是貫穿整個學生小組學習過程的,是學生遇到困難時解決問題的“搭手架”,并且擔任小組的總結評價者。學生是在線小組學習的主體,需分組由組長主持進行。任務驅動和組長選取是關鍵,學生的參與度、學習的狀態(tài)及完成任務質量等的好壞是評價在線小組學習的主要指標;資源是教師為學生提供部分的學習資料,主要指小組學習活動的指導和本課程的國家精品網絡課程,學生通過這些資料的學習后,把自己學習中體會和質疑的問題通過交流和討論,最終完成小組學習的任務,達到學習活動的目的;環(huán)境是指在線小組學習場所,一般分為兩類:做實時交互方式的在線小組學習場所,放在公共信息平臺上;做非實時交互的場所,放在分校電大教學平臺上的課程討論區(qū)(活動區(qū))。通過實踐發(fā)現,兩種場所兼用效果最佳。
2.在線小組學習團體的形成過程
遠程開放教育教學已形成線上虛擬課堂與線下面授課堂相結合的立體化教學形態(tài),在此基礎上的在線小組學習團體的形成有四個步驟:
第一,分組。第一次面授課參加學生較多,老師一定要把握時機把學習小組建立起來。先做全部動員,通過競聘確定組長,然后自愿組合與教師調配相結合進行分組,每組一般8~10人。即:組長和同學們雙向選擇,教師協(xié)調把沒有進入小組和沒有參加面授的同學調配入組。
第二,培訓。教師在機房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具體包括:登陸學習場所和熟悉利用網絡課程進行學習的路徑及網絡課程各模塊的作用;在學習場所進行遠程交流的多種方式,查找和閱讀對在線小組學習有幫助的信息資料等的培訓。這一階段重點在于關注組長和骨干的掌握情況。
第三,組長組織。組長通知沒有參加面授課的同學入組并帶領組員按老師設計的活動任務提前準備。這一階段教師對組長要做好網上答疑和進一步的培訓及心理疏導,給組長信心和力量。同時也要對同學們遇到的困難進行答疑、培訓,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其學習情況的持續(xù)關注,是他們的克服學習困難的強大后盾。
第四,學生自學。為在線小組學習自學開展時間段。學生們按照教師布置的時間,到指定的場所進行學習并對學習成果進行記錄。學習為分組學習,在組長帶領下進行,逐步完成教師給布置的任務。教師要全程跟蹤參與,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通過在線小組學習增長知識,獲得成就感。這正是學生能繼續(xù)參加后續(xù)組織在線小組學習,喜歡協(xié)作學習方式的原因。
(三)公共信息平臺的有效應用
2010年秋季以來,筆者不斷地進行了公共信息平臺KK、呱呱、微信平臺和電大教學平臺的網上在線小組活動的研究、探索及實踐。呱呱平臺的房間似逼真的教學教室,它可以最大滿足小組在線學習活動場所需求,而且平臺運行比較順暢,可以達到現實教室內學習活動的效果。呱呱房間有三個視頻窗口,組長在視頻窗口用語音、攝像頭或屏幕捕捉進行主持。組長通過組員的排麥有序地將組員遞上視頻窗口,組員即可通過語音及視頻進行交流,如遇冷場,則由組長動員和鼓勵沒有參與發(fā)言的組員完成活動任務,為了達到更好的活動效果,組長還可以通過房間廣播功能,多次重復發(fā)布學習信息,讓后進到房間的同學也知道學習信息。沒有麥克或語音不方便的同學可以通過打字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
微信平臺是當下使用人數最多的平臺,其移動交流簡單便捷,多功能的運用作為輔助在線小組學習順利開展非他莫屬。通過課程微信群發(fā)文字通知發(fā)布小組活動相關信息。學生們在準備任務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在微信群里用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提問,組長和會做的同學同樣可以用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回答,老師則對學生間解答不了的問題除了用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進行解答外,對能預料到的問題,提前做好圖文和視頻消息進行解答。這種做法使得遠程支持服務變得即時、方便、簡單、快捷和強大,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提高了在線小組學習任務的完成質量。
這兩個平臺的多項功能簡單易學,稍加培訓,學生就會靈活運用。線上指導教師則需要有嫻熟的遠程交流技能,并對平臺功能的應用有深入的了解。
通過公共網絡即時平臺建立的基于課程的聊天室及學校教學平臺的課程討論區(qū),在線小組學習與答疑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更加快捷方便,尤其是用微信拍照和微信語音,解決了數學符號輸入及表述難的問題,有利于答疑解惑,滿足了學生的視覺學習和聽覺學習的雙重要求。因此,網絡即時通訊平臺促進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雙向交互,多個平臺的合并使用可以有效彌補學校教學平臺即時互動效果差的不足,使在線小組學習有了全面開展的可能。
三、在線小組學習實踐的效果比較、分析與評價
(一)效果比較
在線小組學習能否順利進行,學生是否有收獲,取決于第一次學習活動。對三屆學生第一次在線小組學習情況的比較如下:
(二)效果分析
通過以上圖、表比較可知,試驗一班在線小組學習參與不夠理想,原因是使用呱呱平臺需下載呱呱軟件,在線小組學習前學生不熟悉,沒有參加面授的及電腦不太會操作的就沒有參加網上的在線小組學習。但由于在呱呱平臺的房間有聽覺、視覺的刺激,如同在現實教室參加在線小組學習,同時,輔導教師對應用平臺的熟練掌握,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即時解決都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活動熱情,提高了任務的完成質量??梢?,教師的支持服務和學習場所極其重要。
試驗二班在線小組學習情況比較差的原因是缺少輔導教師的線上督促和技術指導,很多沒有參加面授的同學還不具備網上交流的技能,遇到問題也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新生本身還不具備開展網上在線小組學習的能力,所以在線小組學習并沒有實際發(fā)生,只是個體學生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被迫網上發(fā)帖、回帖,學習的熱情和任務完成的質量都很差??梢?,教師的支持服務很重要。
試驗三班在線小組學習完成質量不如一班的原因是缺少呱呱那樣逼真的教室環(huán)境對聽覺、視覺的刺激;又因輔導教師運用微信時間短,對它的功能運用還不夠嫻熟,盡管不斷及時為同學們做支持服務,但由于手段和方式的欠缺,對部分問題的解答表述不夠簡潔。所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在線小組學習完成的質量??梢?,教師的支持服務水平很重要。
綜上,第一次在線小組學習成功與否,取決于以下四點:(1)與班主任組織面授出勤有關。(2)與教師的在線小組學習設計有關;(3)與教師的支持服務的手段、方式有關;(4)與在線小組學習的場所有關。其中,后三點極其重要。
(三)評價
中央電大林秀欽老師看了筆者對2013秋季班《經濟數學基礎12》課程第一次在線小組學習活動的安排與指導及學生在省校電大在線教育平臺上的在線小組學習記載實錄,以電子郵件方式給予了回復,她的評價:“看完活動記錄,我真的非常感動!感動于您的守信,感動于學生的參與,更感動于您的實踐付出。不論是您,還是學員們,都讓我看到了電大未來在線教學變好的希望。學生的熱身活動表現、帖子內容,讓我很驚訝,電大學生也可以很棒!電大學生們實際上可以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以前可能我們的活動缺乏設計,學生們‘無話不說‘不知道從哪做起。而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非常明確該做什么說什么,他們就能展現出真實的水平。我從您的2次活動中能感受到您的設計,您給學員們搭的‘腳手架。非常棒,可操作性很強。僅是我的個人建議。希望您繼續(xù)堅守,設計出更多的《經數》精品在線學習活動?!?/p>
班主任的評價:開展在線小組學習好的班級,他們的班級凝聚力更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好,遇到問題能獨立找到解決的途徑,對教師的依賴性變小,班級同學的出勤率更好,媒體資源利用程度和網上作業(yè)完成情況更完善,同學之間學習、生活的交往更密集。學生們享受這種學習氛圍,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在輕松、愉悅和友愛的環(huán)境下學習,心靈的開放度更高。他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收獲了友誼,同學們從入學到畢業(y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一直保持了親密的聯(lián)系。
事實證明小組學習好的班級,專升本的比例高于其他班級。優(yōu)秀學員獲得比例也高于其它班級。
四、結論與建議
(一)總結
第一,教師不但要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還要熟悉開放教育課程的各種媒體的教學資源,掌握遠程教學規(guī)律及相應的技能,指導學生掌握遠程交流的基本技能。從事遠程教學的教師應該是使用信息技術的先行者,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能夠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學習活動策劃、組織與一體化設計,不斷豐富網絡教學內容與在線小組學習環(huán)境。在設計教學過程,應充分考慮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把知識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針對遠程教學特點,教師不但要具備較高的組織、溝通和管理能力,而且能夠有效組織學生在網上進行課程交流、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監(jiān)控力度,以求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在線小組學習活動開展的效果,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1)班主任的積極配合。(2)教師的在線小組學習設計水平。(3)教師支持服務的技術水平及支持服務是否及時。(4)在線小組學習的環(huán)境也很重要。盡管呱呱平臺的房間是在線小組學習的最佳交流場所,但使用它的人大多是為了娛樂,它不是專門的教育平臺,要在電腦上進行,退出房間很多信息將消失,并且第一次使用的時候要下載它的軟件,安裝和使用也要培訓,給學生增加了格外的負擔和不便。微信平臺是很多人都已經頻繁接觸的平臺,在電腦和手機上都可以使用,利于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要求我們僅建立課程微信群即可,通知在線小組學習信息和培訓技能可在微信群里進行,學習資料便于隨時、反復閱讀。所以,筆者認為在微信平臺輔助下的在線小組學習不僅可行而且能有效開展出高質量的協(xié)作學習活動。
(二)建議
在三個學期《經濟數學基礎》課程實踐及研究基礎上,以實踐效果明顯的實證數據,對開放教育教學平臺建設提出建議如下:
首先,它必須具有以學習為中心的“社交網絡”功能,以滿足群體性自助與互助即時學習;其次,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實施最需要“雙向”交互功能,在融合當下第四代即時通訊產品功能基礎上,應增加以支持滿足教師授課需求為中心的即時授、導、輔、督功能;再次,要有遠程電子視頻會議功能。大窗口視頻即要實現傳統(tǒng)黑板、投影傳播展示功能,更需要具有教師電腦屏幕的廣播與聲音廣播功能;最后,要具有良好的學習跟蹤與學習評價功能。
在具有上述基本功能的開放(電大)教育資源平臺,才會使教師的教學思想、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得以自由的發(fā)揮與實現。使技術不再是教學的壁壘與隔閡,而是隨心的教育教學工具,使遠程教育走得更遠,對學習者終身學習影響更深。
參考文獻:
[1]丁興富.論遠程教育中的學生學習支助服務(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2,(3):55-58.
[2]丁興富.論遠程教育中的學生學習支助服務(下)[J].中國電化教育,2002,(4):56-60.
[3]武麗志,丁新.學生支持服務:大衛(wèi)?西沃特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遠程教育,2008,(1):25-29.
[4]常萬新.從教學活動諸要素看教師的角色定位[J].中國遠程開放教育,2011,(6).
基金項目:2015年遼寧現代遠程教育學會科研課題(2015XH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