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傳武
【摘要】語文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接觸、認識、掌握語言文字工具和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礎上,在新問題不斷出現(xiàn)和需要不斷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形成和發(fā)展的。語文是一門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學科。而正是它的人文性,決定了它擁有其他學科所沒有的藝術性。
【關鍵詞】中學語文 課堂興趣
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和新教育論思想家布魯納指出:“對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能產生和帶來興趣的事物,確實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實踐證明,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會轉化上升為愛好,而愛好則是一種積極強大的內驅動力。因此,中學語文教學首要的問題是教師要致力于把課上得生動、有趣,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如何了解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心理特點,如何認真研究培養(yǎng)和激發(fā)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措施和方法,就成為所有中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并將這些想法和措施歸結為明理、生情、設境、多練、強化10個字。
一、明“理”
所謂“明理”,即以目的教育為先導,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動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真正懂得學習語文的重大意義和具體要求,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葉圣陶老先生曾言:“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己學,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遵照葉老的教導,我一方面從宏觀上說“理”,使學生正確認識學習語文的社會意義,要求把今天的學習和明天的事業(yè)聯(lián)系起來。另一方面,從微觀上疏“理”,舉出一些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實例,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錯誤認識和行為進行疏導,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如針對某些學生常寫錯別字,認為一個字多一筆、少一筆無關重要這個問題,我就列舉一實例,象歷史上的馮、閻、蔣中原會戰(zhàn)時,電報將“沁陽”與“泌陽”混用,導致戰(zhàn)敗;再如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學生,他學數學很有興趣,成績也不錯,可語文就差勁了。他自鳴得意地說,語文是個死東西,可以無師自通,只要數學成績好,升學是沒問題。誰知到了初中二年級學幾何證明時,他怎么也理不清頭緒,表達不出來。針對這一情況,我及時給予疏導,使他懂得語文是各門學科的基礎,丟掉這一基礎課,其它學科是很難學好的。由于他有親身體會,加上老師的疏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學語文的興趣也上來了。我們知道,明白了事理才有興趣;明白為什么學,才會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趣”由“理”生,“理”“趣”交融,二者相互催化,相映成輝。
二、生“情”
所謂“生情”,即以愛生為前提,融洽師生關系,通過廣泛的情感交流,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興趣。
初中學生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過渡期,他們不象小學生那樣具有盲目的“向師性”,但卻具有朦朧的“擇師性”。他們學習時不但選擇學習內容,而且選擇師生感情。他們雖有為祖國、為人民而學的崇高理想,但也有為自己、為老師而學的局限認識。所以,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盡量抽出時間接觸學生,交流思想,培植感情,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選擇”“認可”了我這個老師,同時,對我所教的語文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上課專心聽講,勤于思考,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故而學習成績甚為喜人。如:我所任教的62班,每學期的期中、期末測驗,語文成績在全年級一直遙遙領先,以至升學統(tǒng)考取得及格率100%、優(yōu)秀率98%、人平99.39分的好成績。
三、設“境”
設“境”,即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創(chuàng)設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是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向自己提出了“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的要求,力求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教學,力戒抽象、枯燥的說教和灌輸。例如,我教都德的《最后一課》,走進課堂,我故意對學生說:今天我們上《最后一課》了,學生一愣,怎么是“最后一課”呢?難道……當看到我寫出《最后一課》的課題時,才恍然大悟,興趣不由得都高漲起來。抓住這種情境,我馬上引入正題,引導學生看課文主人公小弗朗士原來是怎樣對待學習的,現(xiàn)在又是怎樣珍惜這“最后一課”的,有幾個平時學習不認真的學生,這時都不由得慚愧地低下了頭。這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又進了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印象特別深。
在教學生劃分句子成分時,由于此項內容較抽象,枯燥乏味,學生難于接受,我便采用口訣法教學:“主謂賓,定狀補,主干枝葉分清楚,定語必在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后補?!庇捎诳谠E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又易懂,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劃句子成分的方法。
四、強化
所謂“強化”,即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之成為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積極力量。
這里所指的強化,主要指的正強化,即運用肯定、表揚、激發(fā)、鼓勵等手段,充分發(fā)掘其積極因素,使其所學知識及時得到鞏固,心理能力迅速發(fā)展,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定勢。在進行正強化時,我注意了下面幾點:
(1)及時反饋,對學生的作業(yè)、作文總是及時批改,及時發(fā)放,從不拖延時間。
(2)以肯定為主。課堂教學中以表揚為主,很少批評指責,從不訓斥。在作業(yè)、作文評語中亦是注重挖掘其積極因素,重在鼓勵。
(3)盡量給予學生以成功的機會,引導學生獲得成功。對差生,適當降低要求,使其獲得一次好分數,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總之,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們在教學活動中值得大力研究的課題,我僅僅是對此作了一點嘗試,其作法和措施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提高,切望各位高明批評指教,使我在語文教學上有所進步。
【參考文獻】
[1] 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劉儒德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曾文君.語文學習興趣研究及對策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2(05).
[3] 李榮婧.興趣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激發(fā)[D].南京師范大學,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