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芳
本課題主要是對普通幼兒園中設置康復訓練班(針對智力障礙幼兒),在其中開展水平分組教學,運用多種方法,采取措施的研究,以獲取此教學形式對智力障礙幼兒發(fā)展起到的實際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研究幼兒園“一體化”與“中心式”教育模式對智障幼兒的早期干預所起的作用提供第一手資料。本文具體從訓練目標、內(nèi)容、采取的教學原則、實施要則、分組教學方法等幾方面入手,最終得出在“促進智力障礙兒智能、行為習慣等發(fā)展上起到積極作用”的研究成果。
問題的提出
目前,智障幼兒的教育在社會中雖已引起高度重視,但尚處于開步階段,因而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足。特別是普通幼兒園開設康復班進行康復訓練時,存在的缺陷屢見不鮮。例如,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使不同程度的智障幼兒在同一教學中不能較好的接受信息,從根本上掌握教學內(nèi)容,顯得籠統(tǒng)、平泛;采用單獨的教學,使智障幼兒缺少了彼此的聯(lián)系,不能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及基礎知識的統(tǒng)一鞏固,缺少統(tǒng)一性。為了避免兩者教學對幼兒的不良影響,我們提出了運用水平分組教學。此教學既避免了統(tǒng)一教學的籠統(tǒng)、平泛,又涵蓋了單獨教學時單一等不足,使幼兒在各自的基礎上,通過分組教學,能力等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都能朝著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邁進。為進一步探討普通幼兒園“一體化”與“中心式”教育模式對智障幼兒進行早期干預所起的作用,特提出本課題進行研究。本課題旨在康復班訓練中,通過運用水平分組教學方法,有效促進幼兒個體在不同程度上獲得發(fā)展,使其適應社會,將來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實驗的設計
課題界定 康復班是指對身心有缺陷的兒童進行恢復、提高的訓練機構(班級)。水平分組教學是根據(jù)幼兒智力水平或能力制定適宜的教育目標、進度和方法,并將幼兒分成幾個人數(shù)不多的小組,實施教育的組織形式。個體發(fā)展是指經(jīng)過教學,促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實驗假設 通過在康復班中實施水平分組教學,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促進幼兒德、智、體、美的發(fā)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初步學習習慣,同時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研究對象 研究選取對象為幼兒園開設康復班中的5名智力障礙幼兒。根據(jù)這5名幼兒的實際狀況,經(jīng)園領導、教師和家長商量,決定開設康復班,在康復班中采用水平分組形式對其進行教學訓練。
操作措施 第一,訓練目標和內(nèi)容。訓練目標和內(nèi)容是主要通過感知認知能力、音樂游戲、語言交往能力、社會適應、運動能力這幾個方面的教育訓練來實現(xiàn)目標,促使幼兒個體發(fā)展。又根據(jù)幼兒智力障礙度的不同和接受能力、興趣的不同,制定相應的具體目標與要求,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適當調(diào)整。第二,分組教學原則。從學齡前期智力障礙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自身發(fā)展水平出發(fā),本著遵循智力障礙幼兒的教育規(guī)律制訂了教學訓練原則,即可接受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針對性原則。第三,分組教學實施要則。面向全體幼兒作必要的統(tǒng)一講授;加強分組指導訓練;多作檢查,及時進行補救教學;爭取家長協(xié)助。
初步成效及分析
經(jīng)過康復班一年的水平分組教學,不同水平組幼兒在認知、語言交往等方面都有了相應的變化,促進了智障幼兒智力的全面提高。首先,幼兒的運動能力得到了提高。5名智力障礙幼兒的動作都較實驗前有不同程度的進步,特別是歐某(原來兩腳不會交替走路,往往是用右腳先行,左腳很難跟上),如今已能有意識地交換雙腳前進,并穩(wěn)當了許多。其次,幼兒表達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在水平分組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智力障礙幼兒的表達能力將其分成強、弱兩組,進行有意識地引導。通過情感激發(fā),運用游戲教學,增加幼兒興趣,加強幼兒交往,多說、多練,促進了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最后,幼兒的認知能力得到了較明顯的進步。5名幼兒的表象都十分貧乏,通過從幼兒生活中提取信息,根據(jù)幼兒的智力水平分組,因人施教,活躍了大腦皮層細胞,使幼兒的接受能力大大改善了。
運用水平分組教學,真正從每個幼兒實際出發(fā),從點到面,以面帶點,發(fā)展和鞏固了智力障礙幼兒的初步良好行為習慣,實現(xiàn)了教育目標。
研究結論與不足之處
經(jīng)過一年的實驗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第一,對智力障礙幼兒進行水平分組,進行系統(tǒng)的強化訓練后,進步是明顯、穩(wěn)定的;第二,實驗采取在康復班中實施水平分組教學,對“一體化”與“中心式”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推廣起到積極作用,不但彌補了單獨編班教學中的難教缺陷,而且有利于智力障礙幼兒在隨班就讀中的提高,建立起良好的學習信心和生活信心。
當然,在實驗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和解決。一是在實驗中,幼兒園雖然與家長進行了配合,但如何使家長主動配合教師的教育訓練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由于與健全幼兒相比,智力障礙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接受能力等明顯不占優(yōu)勢,因而教師必須有十分的責任心、愛心和耐心。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