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杰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會愛孩子則是一種智慧,一種能力。父母對孩子過多的愛或缺失的愛,都會成為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羈絆。從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遇到過各種類型的家長,體會到家長各種各樣愛的方式。
家長應懂愛
前些天,與友人小聚,席間談到了孩子的成長與教育話題,朋友大吐苦水,向我取經,詢問如何教育正處于青春期叛逆的女兒。聽她一番傾訴后,傳授經驗之余,我深入反思。在我看來,她女兒出現的問題多半是她的溺愛造成的。
曾教過一個孩子,她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學習成績優(yōu)秀,從小在一片贊揚聲中長大,享受來自家人及周圍人的寵愛,唯我獨尊,但上中學后她漸漸地對家人霸道冷漠。疼她愛她的奶奶去世,她的麻木冷漠、無動于衷令家人驚詫不已,深感心痛。她更不愿意去陪伴生病孤單的爺爺過年,當媽媽問她理由時,她卻回答說:沒意思,在爺爺家過年,連鞭炮都不能放……這種愛結出的果實竟如此苦澀與辛酸。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這種溺愛,實際上是父母的不理智的愛,也不是真正的愛。這種溺愛使孩子遇到挫折、困難時喪失了抗挫能力。他們從小過多地享受來自父母親人的愛,感到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從而生活中不懂得感恩他人,不會對他人付出愛。溺愛的種子最終結出的是酸澀的果實。
同樣還有一個不懂愛不會愛的家長,其做法更讓我們?yōu)閹熣邭鈶嵟c痛心。班里有一個男孩子,3歲時父母離異,孩子隨母親遠走他鄉(xiāng),母親忙于工作,將他寄養(yǎng)在南方農村的親戚家里,孩子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度過童年。上小學后,母親再婚,又將他送回父親身邊,而他父親也再婚,孩子只得跟奶奶生活。脾氣暴躁、性格粗魯的父親認為: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教育那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責任,家長負責掙錢供他念書,從此便不聞不問,自己也瀟灑自在。孩子在學校依然無拘無束,無所顧忌,不聽老師管教,不寫作業(yè),行為隨便,經常與同學打架,問題重重。當我與其父親溝通情況時,父親則將孩子拎到一邊,暴打一頓,孩子遍體鱗傷……這其實是一種放縱的愛,更是不理智的愛。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過?!薄吧斫檀笥谘詡??!痹噯?,這樣一個不懂愛的粗暴無理的父親,怎能反思自己的教育缺失?又怎能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孩子在他身上只能學會暴力與冷漠。
做智慧家長
還有的孩子大部分時間是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的,隔代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溺愛、代溝、放縱等問題,在孩子的身心成長階段留下很多遺憾與不足。那么如何做一個有愛會愛的智慧家長呢?
一方面,要把握分寸,適度的愛。在愛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掌握好“分寸”。愛得理智,才是真正的愛?,F在的孩子不缺少愛,缺少的是感動與感恩。教孩子感恩,就需要父母理智的愛,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錯誤正確認識,客觀看待,既不可以姑息遷就、任其發(fā)展,更不可以簡單地棍棒教育。而恰恰可以利用孩子的錯誤來引導孩子明白生活的道理和人生哲理。其實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不如培養(yǎng)孩子追求美好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剛柔并濟,嚴寬兼顧。嚴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愛。嚴格要求,對孩子來說,是很必要的。因為孩子們缺少生活閱歷,有時遇到事情,是非界限不清,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往往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如果父母對他們要求不嚴格規(guī)范,他們還不能主動、自覺地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這就更需要父母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有嚴格的要求,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結束語
愛孩子,還要會愛孩子,做智慧型家長,這才是真正的“愛”。父母的愛要適度、有分寸。只有這樣的家長,才能培養(yǎng)出懂愛、會愛,感念親恩的好孩子,才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品行兼有的有用人才。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