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百燕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重視,課堂應該成為師生共有的課堂,而不僅僅是教師的課堂。高職英語的課堂中加大師生之間互動,對于提升課堂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備受關注。本文從互動形式、個體差異、考核體系三個角度提出了實現高職英語互動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職英語;互動教學;方法
在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進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采用新型的互動性課堂模式,成為必然要求。
師生互動的英語課堂能夠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但是目前的高職英語互動教學中,仍然存在互動效果不強、注重互動形式而忽視互動內容、互動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互動教學的實效。所以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改進高職英語互動教學的方法。
一、豐富互動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
互動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所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必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豐富互動形式,以新奇的形式吸引學生的關注。教師可以采用的互動形式有:雙人互動形式、小組內部互動形式、小組之間互動形式。
雙人互動又叫微型小組互動,是一種兩人組成的一對一的合作和交流的學習形式,教師將學生分成兩人一個小組的合作體,讓他們二人進行交流和合作。這種互動形式的好處是,兩人的參與度很高,其中一個發(fā)表看法的時候,另一個是必然的傾聽者,而另一個發(fā)表看法的時候,第一個就成為了傾聽者,二者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都承擔著重要角色,不允許偷懶或者走神。因為一旦有一個停止了互動,二人小組的交流就難以繼續(xù)下去。
小組內部互動是指教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內的成員針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互動,這是比較常見的互動教學形式。小組互動的優(yōu)勢是能夠發(fā)揮小組內多個成員的優(yōu)勢,集思廣益,為解決問題提供更多的智慧,同時內部討論氛圍也相對自由和輕松。
小組之間的互動是指小組內部互動結束之后,小組成員針對小組的最終討論結論與其他的小組交換意見,以對話、競賽、辯論或者表演等形式展開。這種形式的優(yōu)勢是能夠實現更大范圍的信息共享,同時以形式多樣吸引學生的關注。
二、注重個體差異,提升學生自信心
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最忌諱的是將學生的英語水平想象成在同一起跑線上,采用“一刀切”的策略。這種做法會嚴重挫傷那些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所以在高職英語的互動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根據差異來進行互動。
一方面,在分組組合的時候,教師應該將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作為分組的依據,注意英語基礎強弱學生之間的搭配,讓優(yōu)生帶動差生,尤其是在一對一的雙人小組中,教師可以發(fā)揮互動性強的優(yōu)勢,實現一幫一。
另一方面,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做到關注基礎弱的學生,設置的問題盡量難度適中,讓所有學生都有參與的可能。教師還可以專門設置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讓他們進行競猜,以此來豐富互動內容,兼顧所有的學生,提升每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三、改革考核體系,增強學生參與度
在高職英語的互動教學中,仍然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盡管教師采取了多種方式,花費了較大心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但是學生的參與熱情依舊不高。這可能與考核形式有關,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學的最終考核形式就是以考試為主,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占比例或者占的比例極少,所以有的學生就認為沒必要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只要課后努力復習考出好成績就可以了。
所以要提升高職學生在英語互動教學中的參與度,教師還應該積極改革考核體系,對學生在互動學習中的表現納入最終的考核體系,將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時的表現進行打分,并且將這些表現進行細分,包括學生的積極程度、回答問題時英語的發(fā)音標準程度以及所回答問題的準確性等,最終以成績的形式表現出來。
互動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新課改而形成的一種新型課堂形式,更應該成為一種良好的、內容豐富、參與度較高的課堂模式。所以高職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既要注重多種互動形式的運用,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學生參與互動的信心,同時還應該從考核體系入手,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學習中,以此提升高職英語互動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曹 云.淺議高職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04).
[2]徐 張.高職英語互動式教學探討[J].林區(qū)教學,2008(11).
(作者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yè)學院基礎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