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萬福
【摘要】“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叭蝿镇寗印笔侵附處熢诮虒W過程中,以若干個具體任務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任務,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特別適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 “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chuàng)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fā)展性特點的課程?!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符合信息技術教學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我在教學中就主要以這種形式組織教學。比如在進行段落格式設置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前我設計了一段小文章,保存為兩份,一份故意打亂各種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協(xié)調。另一份則是調整好的效果。通過對比較,孰優(yōu)孰劣一看便知。開始向學生提出任務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調整過來。然后先讓學生自己探索,接著請已經完成(或許只完成一部分)的學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給大家看,學生最后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老師指點,最終終于調整完畢時,一篇清晰優(yōu)美的作品也就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發(fā)出“原來如此”的感嘆,可以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yǎng)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筆者根據(jù)多年教學經驗,從三個方面述說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一、任務的設計
建構主義者設計教學:“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幫助和引導,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合作,但這都不應妨礙學生的獨立思考,而應配合、促進他們的探索過程。要進行有效的學習,探究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在問題解決中,學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綜合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從而作出合理的推論,分析、解釋當前的問題,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解決方案,而在此過程中,學生便可以建構起與此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再進行提煉和概括,使學生所建構的知識更明確、更系統(tǒng)。所以教師在設計的任務同時應該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分析的空間、探索的空間、交流的空間、拓展的空間等。任務要富有挑戰(zhàn)性,要能提供想象創(chuàng)意的空間,要能激發(fā)好奇心,要具有一種內在的激勵因素,能推動學生主動學習。
二、任務的導入
把任務的精心導入納入到“任務驅動”中來,作為“任務驅動” 之一,并和“任務驅動”連為一體。在精心導入的任務中,教師針對所要學習的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有意義的問題,首先讓學生去思考。
三、任務的操作
操作練習任務,是信息技術課堂“任務驅動”必不可少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可以把操作練習任務分為兩類:集體操作練習任務和個別操作練習任務。
首先,在設計操作練習任務時,操作練習的目的要明確、要求要合理,以便學生提高操作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內容安排要具有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并要抓住重點和難點,以提高操作練習的效果。
1.集體操作練習任務
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此類操作練習的任務設計要符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難度。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及時操作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對學生操作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問題及時評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作業(yè)質量的自我檢查意識,并能夠主動糾正自己的錯誤,從而做到精益求精。
2.個別操作練習任務
操作做得優(yōu)秀的學生在網(wǎng)絡平臺演示操作,教師對其進行鼓勵和贊賞,共同欣賞他們的作品,讓其他學生得到啟發(fā)和激勵。
操作練習任務讓學生的“手”動起來,以達到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技巧。同時,通過反復操作練習,還有利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習慣、勤于實踐和學習態(tài)度。
總之,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tǒng)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真正體現(xiàn)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訓練他們的各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實驗).2003年.
[2]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3]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鐘柏昌.“任務驅動”教學的誤區(qū)及淺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0.
[5]劉 敏.“主動任務驅動”教學法探討.教育信息技術.2011,05.
[6]雷 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教育信息技術.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