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子霞
【摘要】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以下方面進行:(一)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二)教學語境化,使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氛圍中提高英語交際能力;(三)開放課堂,使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勇于交際;(四)借助媒體提供給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
【關鍵詞】英語 交際能力 培養(yǎng)
一、引言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用它進行交際的能力。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語音、語法和詞匯規(guī)則只是作為工具幫助初學者達到預期目標——熟練使用已學到的語言。因此,學習英語不是僅為懂得英語知識而學習;學習英語是為了用英語與人交際。課堂既是學生獲得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該以語言知識的學習為立足點,努力克服種種不利因素,創(chuàng)造條件,優(yōu)化認知過程,循序漸進地滲透語言交際。
二、現(xiàn)狀分析
基于我國目前的考試制度及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啞巴英語”成了我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據(jù)了解大多數(shù)中學學生的英語成績是非常拔尖的,但是他們很少能用英語進行交流。這樣就達不到學習英語進行言語交際的目的。因此,要想改變“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從而達到學習英語進行言語交際的目的,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建立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也就成為當務之急。我們要把英語的教學目的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上,即在遵循語言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之上,采取切實可行的教法,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進行大量的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從而使語言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fā)展成為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培養(yǎng)英語交際能力的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思維能力是智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英語課堂教學雖然是一個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但是通過教師的調控作用,按照思維的規(guī)律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使用課堂用語精心組織和提問,對于學生養(yǎng)成英語思維能力也是一種良好的促進。然而,大多數(shù)中小學英語教師依然使用傳統(tǒng)授課法,這樣就形成了從一種語言到另外一種語言的翻譯式的教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以母語為中介。因此,雖然教師講課重點突出,內容詳細,學生也會做題,卻沒能體現(xiàn)出學生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語境化,使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氛圍中提高交際能力。
外語學習要有濃厚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當然還需要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運用和發(fā)展。這是不可違背的語言學習規(guī)律。要創(chuàng)設立體的語言環(huán)境應堅持以下三個原則:整體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和實效性原則。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中學階段要讓學生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周幼紅,2004:55)。因此,學生學習的知識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活的語言,它來自于生活,并為生活所用。因此,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生活走進課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在動態(tài)真實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
在課堂進行教學交際活動,教師還可以設計相應的視覺情景,如通過電視、錄像、幻燈片等創(chuàng)設豐富生動的視覺情景。但目前許多中學都缺乏這種設備,因此,教師可以因陋就簡根據(jù)教材內容準備一些可能搜集到的事物、圖片,或自己在黑板上繪制圖畫及示意圖等來加強視覺效果。此外,還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參與的生動活潑的活動,這更能加強師生之間信息的交流,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表情、手勢或體態(tài)來解釋某些詞匯和語言。為了讓學生掌握一組介詞短語,可以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使用不同的介詞短語描述教室的不同位置。
3、開放課堂,使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勇于交際
英語課堂是師生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學生最容易產生焦慮心理、影響學習效率的地方。因為在課堂上,教師為了使英語教學獲得成功,必然會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練習,并不斷的進行測試。這樣就要求學生動腦、還要動手,而學生就會害怕犯錯,在班上出丑。從而就不愿意說,加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形象,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害怕、緊張甚至惶恐的消極信心,也沒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厭學英語的心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及信心,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努力開辟第二課堂,為學生設立一個仿真的語言交際和應用環(huán)境。例如,設立“班級英語角”(Our English Corner),要求學生自己根據(jù)當前學習的內容,每周確立一個話題(Weekly Topic)進行活動和交流,把語言交際落到實處,如學習了有關服飾類的單詞和一些簡單的購物的句型后,內容就定位Go shopping!圍繞“What colour?What size?How much?How many? Do you like it?”等句型進行交際。這些內容既拓寬了課文知識,同時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在語言運用中交際能力也得到提高。
4、借助媒體提供給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
錄音機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媒體。教師可以讓學生聽與英語課程相配套的磁帶,也可以自己錄制一些內容讓學生聽,并讓學生講解其所聽到的內容。在學生聽完內容后,要求他們進行討論,給他們提供說英語的機會,這樣使學生邊練習聽力邊練習口語。學校配備了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手段,直觀的圖片和視頻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充分調動他們的視覺和聽覺,使他們熱愛英語學習,進行更多的交流活動。通過這些現(xiàn)代化的媒體技術,可以使教材中的許多英語內容聲情并茂,更加生動有趣,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能更靈活地運用
四、總結
新課改明確地指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觀念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較困難,教師應從語言的實際意義出發(fā)來安排語言教學形式,以達到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同時,教師也應在運用語言交際中創(chuàng)新,不要墨守成規(guī)。因此,教師應該吃透新課改教材,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濃厚的英語交際氛圍,逐步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流的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用統(tǒng)一。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使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掌握英語知識,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小燕.淺談英語教學中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08(35)
[2]陳昌義. Hymes交際能力理論的反思[J] . 外語學報,2003(113)
[3]陳艷麗. 淺談如何增加英語課堂的趣味性[J] . 中學外語教與學,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