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通過閱讀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理解能力,更能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水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中學教育 ?語文閱讀 ?現(xiàn)代文 ?文言文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073
作為教師,我們知道對于語文這門科目來說,課文是知識的主要呈現(xiàn)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講解課文將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體會情感,掌握詞匯,從而進行文化的傳承與洗禮。因此,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至關重要,中學語文閱讀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現(xiàn)代文閱讀,一部分是文言文閱讀,這兩種文體雖然都是以漢語為載體,但在學習過程中教學的方向迥異,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作為教師來說,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從而使得學生在現(xiàn)代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因此,下文中我將對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教學進行具體的分析與研究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現(xiàn)代文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語文教材中現(xiàn)代文占據著主要的位置,現(xiàn)代文主要以現(xiàn)代漢語為載體,因此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的障礙較小,并且現(xiàn)代文閱讀與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的提高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我看來,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重點不應僅僅放在字詞教學方面,更要在語言欣賞、個性引導和閱讀技巧等方面下工夫。
(一)轉變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
由于現(xiàn)代文是采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并普遍是用的白話文來寫成的,因此學生在文章初步閱讀方面并不存在障礙,因此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對現(xiàn)代文閱讀的教學放松警惕,對學生閱讀能力要求也相對寬松,這就容易導致學生自身在閱讀過程中容易疏忽大意,自我要求降低,尤其是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僅僅注重于陌生字詞的掌握,對文章本身進行瀏覽式的閱讀,從而忽視了文章中所包含的寓意和情感。因此教師在現(xiàn)代文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在現(xiàn)代文教學中對文章進行整體性的分析和講解,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文章的深刻內涵,從而在心理上對現(xiàn)代文產生重視心態(tài)。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
寫作是作者將自身的情感利用文字表達在紙上的一種形式,因此文章往往圍繞某一主題,承載著作者對于某件事物、現(xiàn)象的觀點和看法,字里行間中隱藏著作者獨特的情感和人生感悟。而受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中國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很少采用開門見山的情感表達方式,在情感的表達往往處于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tài),尤其是中學語文課本中所選擇的文章,這些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因此情感的表達更具技巧性和神秘性,作者的情感往往隱藏在平淡無奇的語言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平淡的語言中提煉作者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個性
語文原本就是一門以感性思維為主導的學科,尤其是閱讀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想象力、感悟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受到考試至上觀念的影響,容易遵循所謂的標準答案來教學,以期待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揮,更導致語文教學陷入理性教學方式的誤區(qū),進而導致教學模式和學生思維模式的僵化。新時期素質教育體制更加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延展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給予學生以充分的自由,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放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體會和感悟過程,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以文字為媒介與作者建立起情感的交流通道,而不同的讀者由于人生經歷和自身感悟側重點的不同,對于同一篇文章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求同存異”,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尤其是對于學生在閱讀方面合理的突發(fā)奇想,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囊龑?,從而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當然,對于一些嚴重偏離實際的聯(lián)想和想象,教師也要及時的糾正,幫助學生回歸閱讀正途。這種引導式的教學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更可以讓學生在語言欣賞、情感體驗方面擴大思維角度,能夠幫助學生更全面的理解文章,體會文章精髓所在。
二、文言文
文言文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相對于現(xiàn)代文閱讀來說,文言文在字詞理解,情感體會方面,難度都要提升一個層次。因此,文言文教學是師生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所公認的教學重難點之一,在我看來語文教師要想做好文言的教學工作,必須完成以下兩個教學任務。
(一)跨越字詞翻譯障礙
文言文一般是古代文人采用古代漢語寫成的,而古代漢語在意思和使用方法上與現(xiàn)代漢語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我們在文言文閱讀過程中最常見的字詞如“之”、“其”等,其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差非常大,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在文言文閱讀方面,要跨越的最基礎的障礙就是字詞的翻譯和轉化,這就需要教師在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將其中所涉及到的實詞與虛詞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從而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文言字詞知識,為初步讀懂文言文做好準備。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中學階段所涉及的文言文往往篇幅短小而語言精悍意義深刻,作者的情感和觀點往往采用極為簡練的語言進行表述。另外古代漢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其原本的意思表示也會有細微的差別,尤其是古詩詞學習過程中,詩詞在翻譯時往往會導致意境和情感的缺失,甚至作者的某些情感和場景描寫都很難利用現(xiàn)代文表達的淋漓盡致,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fā)揮想象力,甚至是借助語感進行文言文的體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如我在教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的時候,會簡單的將詩詞翻譯給學生,并給學生進行大致場景描繪,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移情移景”,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具體場景,并“融己于景”,讓自己可以以詩詞為媒介身臨其境的去體驗作者的場景,從而更好地了解和體會作者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
總之,閱讀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于文章的感悟、思維和升華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僅僅起到指導作用,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自身,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滴水穿石的過程,因此對于教師來說,閱讀教學也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工作,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不斷個性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順利的跨越閱讀這一語文學習中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