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筠
【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如今,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上已經(jīng)越來越多的開始引進更加與時俱進,有時代特點的事物對學生進行教學。微視頻是一種可以將包括文字、畫面以及聲音等眾多元素融合為一體的科技產(chǎn)物,與傳統(tǒng)的PPT教學相比,更加生動活潑,受到學生喜愛,在教學效果上表現(xiàn)十分突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運用微視頻進行簡要的探究,旨在為廣大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提供微視頻教學的方向。
【關鍵詞】微視頻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應用 效果 科技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154-01
微視頻對于教師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其一,微視頻與傳統(tǒng)的教材教學與ppt教學更加的生動有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一個較為理想的課堂學習氛圍。其二,微視頻的內容是在長視頻的基礎上進行有選擇的簡化和壓縮從而獲得的,在內容上十分精簡有用,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大大的將課堂效率提高了上來。
一、在時代背景之下開展微視頻教學工作
社會在不斷的改變,人類的接受傾向也在不斷的隨之變化,在當今科技文化的不斷沖刷之下,原本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而微視頻作為新興事物,能夠很容易的就被學生所接受,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及時的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比如,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先將相應的知識講授給學生,再由學生進行自主的操作,但是,由于這之間有一段距離,很多學生沒有及時的記住知識,仍然不知道應該如何操作。而微視頻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微視頻所展示出來的生動形象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也可以如魚得水,得心應手。
二、在教學要求之下選取微視頻教學內容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微視頻也是如此。在教師享受著微視頻教學所帶來的高效率教學的同時,教師也一定要在微視頻資源的選擇上多加注意,將最符合教學要求,最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用到課堂上,將不健康的資源及時的排除。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進行詳細認真的備課,應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以及視頻最終需要表現(xiàn)的內容,將課堂上需要向學生傳授的知識進行分類,并準備好相應的微視頻材料,在向學生傳授完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后,將微視頻播放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除此之外,在收集和創(chuàng)建視頻時,應考慮不同教師和班級的差異,在制作過程中應考慮學生的想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三、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微視頻的播放
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所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是十分突出的,學生在微視頻的教學之下,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實際操作能力,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學生對于微視頻的喜愛程度,也與日俱增。但是,微視頻雖然重要,受到學生歡迎,教師也切不可以在課堂上不分時機的,一味的使用微視頻進行教學。微視頻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用在教師的基本理論講解之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如果大面積的使用微視頻教學,則會使整個課堂盲目無重點,學生不僅不會提高學習成績,反而會陷入更深的迷茫,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微視頻的制作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于微視頻的喜愛,鼓勵學生自己對微視頻進行研究,并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微視頻的制作,在制作的過程當中鞏固信息技術知識,并且不斷的提高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主題的微視頻制作,并將各個小組最終制作完成的視頻進行播放,并做出表揚,尊重學生的勞動成功,激勵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之路上不斷的進行實踐與探究,使學生在實踐當中不斷的重視起信息技術,認識到在當代社會與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初中繁重的課業(yè)當中能夠找到自己的樂趣,樹立起更加完善的個人人格。
在初中階段,信息技術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得到一個有效的鍛煉,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奠定作用。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上進行改革,將微視頻應用在教學當中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不足的重要舉措。利用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jù)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時那樣緊繃神經(jīng),擔心遺漏什么,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只要堅持順應時代發(fā)展,保證微視頻資源質量,在課堂上有選擇性的播放微視頻以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一定會有一個飛速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謝建紅.廣東南海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狀況的調查研宄[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2]袁桂林,孫彩平.行動研究法及其在教育科研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1997(02).
[3]張劍平,陳仕品,張家華.網(wǎng)絡學習及其適應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22.
[4]祝智庭,張浩,顧小清.微型學習-非正式學習的實用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8(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