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輝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我們更需要健康的心理來適應社會并改造社會,但當今中學生的心理不健康問題已引起多方的關注,各國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研究中學生心理障礙問題。但是,單就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問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卻寥寥無幾。由于數(shù)學學科的特殊性使一部分學困生在認知發(fā)展和心理健康上存在諸多問題,甚至對未來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分析并解決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在實踐中,我們得到了建立正確的認知、改善教育教學模式、改善家庭教育氛圍上消除學困生的缺乏志向、意志力低、心理情緒波動、惰性心理、逆反心理、恐懼心理、膽怯心理等心理障礙并使逐步提高積極性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建立正確認知,增強學困生學習自信心
(一)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消除學習志向上的心理誤區(qū),增強學習的信心
學困生在心理上通常是具有明顯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對學習喪失信心、缺乏理想,志向較低。因此,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偉人效應,心理學指出:正面故事是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實地思考問題的最好方式,也是激勵其改變人生觀,樹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應經(jīng)常給他們講一些偉人成長的故事,如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剛讀初中時,由于數(shù)學經(jīng)??荚嚥患案?,一度對學習數(shù)學失去信心,在教師的教育和幫助下,華羅庚對學習增強了信心,有了學習的興趣,數(shù)學成績提高很快,在畢業(yè)時,數(shù)學成績進入了全班的優(yōu)秀生行列,經(jīng)過后來的不斷努力,最終成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數(shù)學家。實踐表明:用一些偉人成長的故事來幫助學困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可以建立學困生自信心,減弱他們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二)學生對自己作出客觀正確的評價
很多學困生無法對自己作出客觀正確的評價,由于從小學開始他們的數(shù)學成績很差,早已對數(shù)學失去信心,覺得自己很笨,無法學好數(shù)學,不是學數(shù)學的料。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給予學困生的自信心,多鼓勵,多表揚,讓學困生看到自身的進步,逐漸找回自信心,從而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二、改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信念
(一)給學困生制定切合實際的數(shù)學學習目標
目標是指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旦制定了一個目標,就會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力量,努力朝著所定的目標前進。教育學生要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所以,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和效率,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設立非常明確的目標。制定目標要講求實效性,要符合學生實際,不應好高騖遠盲目制定,應腳踏實地,并且通過不懈的努力可以達到,建立他們的自信,同時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激發(fā)潛在的學習動力,并在學習活動中持之以恒,直到長期目標的實現(xiàn)。
(二)激發(fā)學困生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在問卷調查和座談中發(fā)現(xiàn)學困生存在自卑、膽怯的心理,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害怕問題回答錯誤;課下對不會的問題也不敢請教教師,害怕教師批評;久而久之他們的學習效率降低,不會的內容越來越多,與優(yōu)秀生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我們應該激發(fā)學困生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
針對其害怕心理,任課教師應向學生鄭重承諾: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回答問題即使有錯誤,教師保證不會批評、訓斥,同學之間更不允許挖苦、恥笑。這樣從思想上先解決了學困生的后顧之憂。提問題時應考慮到學困生的水平,避免難度過大時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應減緩坡度,降低難度,分層次提問,在起初提問時應選用比較簡單的題目,使學困生產生“我也會”的自豪感,提高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從而有了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在課上教師要多關注學困生,多給一些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發(fā)現(xiàn)學困生發(fā)言或板書內是否存在優(yōu)點,及時鼓勵。如“題抄寫非常認真”“這一步做的很好”“公式套的正確”“書寫很工整”等等。這樣會給學困生帶來自信,以后回答問題時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在綜合以上的做法后,學困生在課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任課教師應抓住機會,在學困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逐漸增加難度,但不能盲目,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加深,這樣使學困生的學習水平逐漸提高。
(三)開展小組合作,構成學習上的伙伴關系
在學校期間,學生之間的接觸比師生接觸要多得多,因此,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互相鼓勵學習,對提高學困生學習效果是很明顯的。每個學習互助小組應由數(shù)優(yōu)生和學困生共同組成,一般情況下有四人或六人組成,在日常的學習和練習中,學困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向本小組優(yōu)秀生請教,在學生中間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氣氛。也可以采取小組競爭的模式,看看那個小組的學困生進步得快,讓學困生產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三、改善家庭教育氛圍,創(chuàng)設學困生學習環(huán)境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率先示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此外,家長不僅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更要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與學校做好配合工作,共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多與學生進行思想和心靈上的交流,才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溝通。其次,要尊重學生。家長應負有社會責任感。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學生,不能把學生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這種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fā)生。所以,家長要尊重、理解學生,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以鼓勵。這樣學生在被愛、被尊重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他們才懂得知道怎樣去愛別人,尊重別人,幫助別人。
總之,使學困生能快樂成長,擺脫數(shù)學帶來的種種壓力,更陽光地接受數(shù)學,盡快走出低谷,走出陽光,邁向成功,這也是我們教師不可推辭的、更為艱辛的神圣職責!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