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沖 曹永勝 于國莉 王炳強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在高職教學體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只重技能不修素質不僅影響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同樣也給社會對學校帶來負面影響。國學教育在高職院校的落地生根,也是學校、家長、企業(yè)多方面的訴求,為培養(yǎng)高素質、專技能的人才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關鍵詞:國學教育? 高職院校? 德育
0 引言
高職院校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在高職教學體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只重技能不修素質不僅影響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同樣也給社會對學校帶來負面影響。在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中,教育部規(guī)定在教學體系中課堂德育也占了很大比例,但面對現實,高職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在學校方面也面臨多方面的難題。
1 高職院校的生源素質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目前包括有高中、中專轉段、對口升學、退伍軍人進修、“單招”、社會人員再提高等多方面,學生人員復雜多樣,本身素質參差不齊,這對高職院校的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在德育培養(yǎng)中,面臨的形勢也很嚴峻,課堂德育教學不能很好的適應全部學生,而分類教學師資力量浪費嚴重,效果并不明顯?,F今高職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面臨著一個新的難題。
2 高職學生的年齡偏大,世界觀初步形成
高職學生年齡偏大,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大多數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歸咎于社會、家庭的大環(huán)境通過應試教育過早的對高職學生進行評價定位,影響了學生本身的自我發(fā)展和人際交往,來自于社會和家庭,整體社會的不認同感容易導致學生對自身的否定,形成的世界觀大多不是對自身有益的。在高職德育培養(yǎng)中糾正本已成形的世界觀難度較大,學生的認同感低,有抵觸心理。
3 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消極影響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高速發(fā)達的社會,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接受知識,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同時網絡的爆炸式發(fā)展也使得各類人員交流變得毫無困難,獲得知識和其他信息變得異??旖?,知識面的涉獵范圍也變得廣泛,對學生自學和就業(yè)形成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是也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如果學生意志力不強,那網絡的不良習慣將大大的影響自身,如陷入網絡游戲、聊天交友、網絡賺錢等誤區(q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網絡中,變成現在人們眼中的“宅男”,精神世界陷入到網絡世界不可自拔。高職院校對學生德育培養(yǎng)同樣也無從談起。
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要走出困境,需要從傳統中華民族文化入手,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形勢,形成真正有力量、有體系的德育教育理念,引領高職學生提高素質,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內涵。九十年代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應試教育導致對學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疏忽,已經把目光轉移到傳統文化上來,希望通過傳統文化解決功利主義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國學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校設立國學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專門人才;全國各地“中華經典朗讀活動”蓬勃開展,中小學國學課本課程,民間各種形式的國學培訓班、國學堂紛紛開設,形成一股國學教育熱潮。
國學和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要繼承和發(fā)揚,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習做人道理,學習其博大精深的內涵鑄就的民族文化心理結構,學習我們自己國家獨有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國學教育即使在高職院校的德育培養(yǎng)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國學教育與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在知識上的契合
國學教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禮記》記載,虞、夏、商三代都設置有大學、小學。古代國學教育不論教育制度如何變更,教育學說如何差異,總體上是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架構知識體系。我們當前學習的思想品德、歷史故事,自己閱讀的名人傳記、小說、雜志等都脫離不了我們的知識文化體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貫強調以人為本,國學教育的顯著特點就是尊重人性,教化人性,聚焦于人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
國學教育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在知識上是契合的,我們的國學教育是在我們本有的知識體系上的發(fā)展與融合,是更深層次的探討與挖掘,是對以前歷史的回顧和思考。
5 國學教育提高高職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與道德素養(yǎng)
高職學生主要以技能學習為主,但是從家長座談、企業(yè)用工,反饋回來的建議還是環(huán)繞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要增強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需要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在此,國學教育擺在了首要位置。它不僅能從知識上、故事上、理念上貼近人們思想,同時也代表了社會上、網絡上整體積極向上的主題思路,有著對社會、對家人、對自身的反省和認知,這對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起著關鍵作用,它積極引導學生正面的價值思考觀念,形成和改善自己的正面世界觀念,對社會、對企業(yè)有著積極的認識,糾正“職業(yè)之上”、“賺錢為王”的功利思想,從而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從心態(tài)上擺正自己,端正了工作態(tài)度,滿足了社會和企業(yè)的需要。
6 高職學生國學類活動和社團建設有著正面積極意義
設立國學讀書社,圍繞閱讀開展讀書報告會、研討會等,加大對民族傳統節(jié)日的宣傳力度,以引起學生對中華民族風土人情的關注。(包括國家層面也開始了對中華民族特色傳統節(jié)日的重視,現在,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也被定為法定節(jié)假日)請專家學者作系列國學專題講座或學術報告,借助校園環(huán)境開設國學教育專欄,鼓勵學生團體自行組織各種文體活動,如演講比賽、文化沙龍、剪紙等民族工藝比賽,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
參考文獻:
[1]柳海民.教育原理[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張永生.國學在教育中拓寬渠道:訪中國倫理學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會會長欒傳大[J].教育,2009(28):19-20.
[3]駱兵.論國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