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麗榮
摘 要:本文從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提高專業(yè)師資隊伍素質、充分發(fā)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量化體系和評估體系、加強科研力量的投入、關注學生心理動態(tài)等方面對中等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中職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考 建議
筆者所在的中職學院,學生基本上以初中畢業(yè)生(中技班、直升高技班、預備技師班)為主,外加部分高中畢業(yè)生(或肄業(yè)生)和職高畢業(yè)生(雙高班、預備技師班)。學生素質較低,大部分學生在小學三四年級甚至更早的時候就被老師視為另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束手無策,尤其是那些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幾乎與升學率、就業(yè)率無關,看起來也和我們提了許多年的素質教育關系不大,自然就不為各級、各類學校和家長們所重視。由此導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個個看起來陽光帥氣的孩子,其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甚至變成了所謂的“問題學生”,專門在課堂上尋釁滋事,同學之間稍有言語不合就拳腳相向,甚至用武力解決。在學習上,普遍存在厭學情緒,十分抵觸學校教師的教育;面對種種社會不公現象,表現得極為偏激等,這些現象不勝枚舉。這就是目前中職院校心理教育所面臨的現狀,即心理不健康的種種表現在學生身上多有體現。
所以,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具體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性、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因此,心理健康至少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無心理疾??;二是要有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雖然筆者所在學院早已設立心理咨詢室,并配有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教師,但還是鮮有學生問津。也許學生們都認為自己沒什么心理問題,或者沒有必要去咨詢。這就直接造成了學管教師焦頭爛額、學管主任愁眉不展,甚至任課老師無法正常開展教學的現狀。
針對這些情況,緊密結合筆者所在學院學生管理和教學實際,提出以下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高認識
目前,職業(yè)院校迫切需要開設一門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在前幾個學期,筆者所在學院就已開設了專門的心理健康課,但沒能取得太大的實際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學生的重視程度不足。心理健康課作為一門考查課,基本是講課時教師介紹幾個案例,考查時劃幾道重點題,最后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的印象就微乎其微了。其次,教學組織形式已不再適合現在的教學對象,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普遍認為課本上所學知識和自己將來的就業(yè)沒有多大關系,還不如學點專業(yè)課對將來的工作幫助更大些。最后,很難通過開設一門課程在短時間內就取得明顯的效果,這也是導致大家不重視心理健康課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盡快提高大家對這項工作的認識,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進一步科學化、系統(tǒng)化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所有教育教學活動中,而不是把這項工作僅僅視為心理輔導教師的分內之事。
二、普及教師心理健康知識,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從事職業(yè)教育的教師自身不僅要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同時,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從而保證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的教育和指導。
鑒于上面提到的各種原因,必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員重視、齊抓共管的局面。心理教育、心理疏導要貫穿于每天的學習生活、甚至每堂課中,這就對每一位任課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精通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心理素養(yǎng),有一定的心理學專業(yè)知識。同時,對已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還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適應當前教學的需要。
為盡快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有必要對所有職業(yè)教育工作者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輔導培訓,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成為可能,而不再是一句口號。
三、加強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
當前,專業(yè)心理教師隊伍缺口大,師資隊伍素質和專業(yè)化程度亟待提高,專業(yè)的師資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為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有必要引進專業(yè)的心理學從業(yè)人員,通過對教師的培訓,提高師資隊伍的心理學素質,達到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的效果。
專業(yè)心理從業(yè)人員不僅可以對系統(tǒng)化的教學工作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對所有任課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正確的引領作用。這一點正是目前教學最緊缺的。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還要從源頭著手,領導層面真正重視,現行體制加以改變才行。目前,職業(yè)院校的心理輔導教師遠比專業(yè)課教師更為稀缺,這一點有目共睹。
四、發(fā)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課程建設及時跟進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發(fā)揮的主渠道作用有限,課程建設沒能及時、有效地跟進。
要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單靠課堂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各部門齊抓共管,做到時時講、處處抓,引導學生向陽光、開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fā)展。例如,通過特色主題班會、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等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
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的作用至關重要,除了上課,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的言傳身教甚至會影響到一個班的班風。因此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有針對性地對課堂教育的內容加以強化,改變“到職業(yè)學校學習就是為了學一門技術,將來到社會上能混碗飯吃”的觀點,明確職業(yè)院校同樣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從這里走出去的學生不僅要有一技之長,更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一個人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即使擁有再廣博的專業(yè)知識,也不會走得長遠。
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量化和評估體系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化體系和評估體系還很不完善,工作渠道需進一步拓寬。
為適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有必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量化,把最終要實現的大目標進行足夠的細化、量化,增強工作的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對已經量化的目標進行科學的評估,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六、提高教師素質,擴大工作渠道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加強科研力量的投入,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素質,大力拓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
為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的,學校乃至其主管部門都有必要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從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素質入手,不放棄、不妥協(xié)、不氣餒,把每一項工作都按照量化細則落到實處,做到每項工作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從學校層面盡可能地拓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
七、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教師扮演適當的角色
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在課堂內外營造良好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教師要扮演心理教育的引導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的角色。
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不僅是班主任和每一位任課老師的事,學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有責任、有義務做好、做實這項工作。例如,有的學生從垃圾桶旁邊經過非要踹兩腳不可,漂亮的不銹鋼欄桿無緣無故被人掰斷兩根,造型可愛的路燈燈泡時常不見了……這時,如果教師能及時制止并正確引導,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關系到學生人生之路的實際走向,甚至會對社會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