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釗鳳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用“導學案”教學,可以使學生主動學習,實現(xiàn)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問題驅動、多元互動的高效教學。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應用“導學案”,讓學生通過“導學案”實現(xiàn)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后自主歸納,教師通過“導學案”提高教學效益。
[關鍵詞]導學案高中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10059
在傳統(tǒng)課堂上,一般教學模式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边@種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記憶知識。而新課改的核心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服務于學”,它要求廣大教師要按照高中課程標準要求,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落實。下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應用“導學案”。
一、利用“導學案”實現(xiàn)課前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前就要把“導學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通過預習,完成本節(jié)課“導學案”中“課前自主學習”的相關問題。教師可要求學生控制好預習時間,以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做好標記,對重點問題及難點問題做好標記,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書上尋求答案,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課堂學習來完成。這樣通過“課前自主學習”使學生對上課內容有個初步了解,通過預習找到自己能夠解決的和不能解決的問題。
另外,學案中“課前自主學習”的設置要使學生的探究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從而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二、以“導學案”為載體實現(xiàn)高效課堂
教師對學生做好的“課前自主練習”全收全改,記錄學生中的共性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針對學案課前自主練習中的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導學案”中的問題:“你怎樣理解牛頓第二定律F=ma?合外力和加速度,誰決定誰?”要突破這個教學難點,我們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學生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也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出更多的問題與設想,教師可將學生的分析與設想在黑板上一一列出,并分類、整理。同時,利用“導學案”中設計好的例題,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把握重點、理解難點,并且開拓學生思維。
比如下面的例題:如圖甲所示,有一裝滿土豆的箱子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勻減速運動(不計其他外力及空氣阻力),箱子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其中一個質量為m的土豆A受其他土豆對它的總作用力大小應是()。
A.mg
B.μmg
C.mgμ2+1
D.mg1-μ2
通過這道例題,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總結出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和加速度的“矢量性”。
高效課堂常用課堂習題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把握程度,利用“導學案”中課堂反饋練習,讓學生及時訓練,鞏固所學。課堂反饋練習要讓學生在課上獨立完成,并及時給出解答。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現(xiàn)有知識水平,對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再重解,教師重點講解學生自己思考和討論過程中沒有解決的問題,講解問題時要注意層次性,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通過這種例題和課堂反饋練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給學生提供思維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本上的重點知識或難點知識,可通過師生間或學生間的討論研究來解決,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利用“導學案”落實課后鞏固
課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預習時有疑問而課堂上未能完成的問題,對學案進行及時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設計課后練習讓學生在課后完成。這部分的練習題目在編寫時就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教師要適時將“導學案”收起,仔細批改或審閱,對學生的共性問題應在下節(jié)課中及時解決,使學生有效突破教學難點、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導學案”教學,課前有效地指導學生預習,有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及時適當?shù)卣{整教案,提高課堂效率。而課后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方向性地自主學習,學會課后自我反饋與總結,更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特約編輯南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