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娟
一、讓親情不再干癟
高三模擬考試作文題目從“對視”到“告訴你”,從“免費”到“習慣之后”,每一次我們都會說同一個問題:寫作素材匱乏。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只能和母親對視?為什么總是母親告訴你?為什么很多學生寫有一個“免費的母親”?為什么很多學生寫習慣了母愛?為什么他們總是寫不出又跳不出親情這個圈子?
寫不出是因為只是將親情當作僵硬固化的浮雕,而不是一片包容萬物的汪洋。打開記憶的閘門,我們可以這樣跟學生說:父母一定有為你而一直堅持的“特別”習慣?一定有因為你的不喜歡,雖然很艱難,卻毅然改變的習慣?當你習慣了“特別”的習慣之后,再仔細品味,一定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當你看到父母形成某一個習慣之后,卻要因為你而改變,再仔細咀嚼,一定思緒萬千……
周銳同學《牽著母親過馬路》中有一段文字:
穿過馬路,就是菜市了。母親突然停了下來,她把菜籃挎在臂彎,騰出右手,向我伸來……一剎那間,我的心靈震顫起來。
小學時,我每天都要穿過一條馬路才能到學校。母親擔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過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橫穿馬路時,她總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牽著手走到馬路對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囑:“過馬路要跟著別人一起過……”
這樣的文章才是“母愛成為習慣之后”的佳作。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右邊的愛”“雙腳踮起的母愛”“側(cè)臥,只是為了給我一點空間”“我的成長與母親的日記”“其實他并不愛漫畫”等等。
跳出“習慣之后”,關(guān)于親情,還可以寫:“我的青春痘與母親的白發(fā)”“皺眉,不只是傷心”“戒煙,只是為了我”“爸爸的口頭禪”“媽媽的歪理”“一瞬間的二十年”……
二、讓生活不再乏味
很多教師一直在責怪學生不關(guān)注社會生活,可是我們又做了怎樣的引導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設(shè)計呢?讓觀察、感悟成為一種習慣,說多了就成了口號,做多了就成為本能。高三最后,我堅持讓學生寫一些“觀察日記”,這不是做秀,而是打開社會生活的閘門,讓學生到這多色調(diào)的世界里走一走、想一想、寫一寫??梢灾攸c關(guān)注幾個對象,也可以漫記沒有規(guī)律;可進行細節(jié)描寫,也可進行整體描述;可以正面描寫,也可以側(cè)面烘托;可以記敘,也可以議論、抒情;文字可長,亦可短。實踐下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就我們班級來說,學生寫到了:
1.人物和事件。辛苦而地位低微的農(nóng)民工、想融入城市的“農(nóng)民工二代”、被遺忘的角落“留守兒童”、寂寞無依的“空巢老人”、虛榮頹廢的“月光族”、行走在黑暗邊緣的流浪者、孤芳自賞的大學教授、空虛無聊的大學生、貪圖小便宜的人、失去人性的商販、心神不寧的修行者、提心吊膽的股民、口吐白沫的媒體人、精神虛脫的作家、爭權(quán)奪利的官員、麻木從眾的無知者、粗俗惡毒的說臟話的人……
2.思想主題。平等、尊嚴、人格、人性、審美、良知、個性、理想、情感等。例如,我班的方雨同學寫了一個“空巢老人”:
唯一一次見到老人的兒子或是女婿,是在一天下午。老爺爺木訥地站在那里,孩子用剃須刀給他刮胡子,那神情好似被老師化妝的小朋友一般,低著眼,不敢抬頭。老奶奶也木木地站在一旁看著,不時露出不易察覺的傻笑。忽然之間,我覺得這世界很小,不似電視劇上那般陽光為底的,快要溢出的幸福。只是那份怯生生像做錯事的小心翼翼,老人們似乎害怕這份快樂,如同自來水,若是縱聲便會“嘩嘩”地溜走。所以,他們只是偷偷擰開閥門,用心地享受著每一滴。
一定會有人懷疑這樣做的效果,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即使是十天的觀察,也一定會讓更多精彩、生動、深刻的細節(jié),在學生的作文中自然呈現(xiàn)。
三、讓語言不再蒼白
許多學生的考場作文語言比較蒼白,缺乏表現(xiàn)力?!罢f話聰明一點”,這對于就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顯得特別重要。我們都知道,文章關(guān)鍵部位,如議論文中的論點和分論點,記敘文中的描寫和抒情,文章的篇首和結(jié)尾,出現(xiàn)具有張力、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的句子,一定會為增添許多光彩。
方法很多,唯有練習才能達成。我想最后一點,每天說兩句聰明的話并不算為難學生。只要能堅持,一定會讓學生收獲很多。考前一周,每個學生選擇自己最滿意的10個句子,然后將全班同學“聰明話”裝訂成冊,人手一份;或者以黑板報的形式,學生每天將自己的聰明寫在黑板上,供同學們加強閱讀、吸收。
上學年,我讓學生以“等不了”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就出了不少好句子:
(1)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2)有時讓我們后退的并不是前方的對手,而是預留的退路。
(3)生命必須有裂縫,陽光才照的進來。
(4)等不到天黑,煙花就不會太完美。
(5)過錯是短暫的遺憾,但是錯過卻常常是永久的遺憾。
努力關(guān)注生活,認真思考生活,真實反映生活;讓親情不再干癟,讓生活不再乏味,讓語言不再平淡;在作文中提升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思考,這些是高三學子寫好作文的最佳途徑。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溧水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