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兵
生命教育以生命為最高目的,珍視生命的唯一性、完整性與過程性,讓生命更加安全、健康、美好和幸福。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已經走進課堂教學。除了將網絡運用于學科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這一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展開生命與安全教育,增強教學效果,強化學習印象。
一、呈現(xiàn)視頻資源,誘發(fā)生命安全討論
網絡技術能給課堂教學帶來沖擊性的變革。特別是在生命與安全教育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直觀生動的視頻資源,誘發(fā)學生主動討論生命安全話題。在選擇視頻資源中,教師要充分結合生命與安全教育的需要,選擇獨特的視角,呈現(xiàn)播放,再組織學生即興討論,形成知識。例如,頻繁的自然災害使學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如地震、海嘯、泥石流、洪水等。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自然災害的危險,增強安全意識,教師利用網絡播放2015年4月發(fā)生的尼泊爾大地震視頻文件,觸動學生心靈。視頻中的地震情景歷歷在目,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再以一首感人的地震歌曲《生死不離》調動學生的情緒;緊接著,教師借助網絡溝通無障礙的優(yōu)勢,組建班級討論群,引導學生結合生命安全進行熱烈的討論。師:地震,作為大自然摧毀力極強的一種自然災害,我們應該如何在地震中勇敢地逃生呢?由于是借助網絡平臺而展開的討論,學生交流討論起來輕松無壓力,學生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教師滲透生命與安全教育于無形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引導模擬演練,強化生命安全認知
生命與安全教育僅靠理論的灌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特別是對于職高學生而言,他們認為自己已經趨向于成熟發(fā)展階段,對于外界、社會、自然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各種安全事件也都具備處理能力。但是當危及生命的事件發(fā)生時,職高學生卻束手無策、驚慌失措。因此,生命與安全教育要借助實際訓練來強化學生的生命安全認知。作為職高計算機教師,則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制作與生命安全教育緊密相關的程序軟件。學生借助這些程序軟件,模擬演練如何應對各種生命安全情況,如交通事故、火災事故、敲詐、綁架、性騷擾、校園暴力等。如今的網絡技術非常發(fā)達,再加上教師制作的程序軟件非常先進,能夠給予學生一種逼真的模擬演練情景,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演練,應對各種生命與安全的危機情況,從而達到強化學生生命安全認知的效果。對于一些可以現(xiàn)場演練的生命與安全情景,教師可以在學生利用網絡程序模擬后,再組織現(xiàn)場模擬?!熬€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演練模式能夠讓學生得到不同的體會,但是二者的演練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旨在強化學生對生命安全的認知,從而樹立起生命與安全意識。在模擬演練的過程中,學生的生命與安全技能也得到有效培養(yǎng)。為了檢查效果,教師還可以隨機抽查、隨機抽取情景模擬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演練模擬激情,增強學習效果。
三、搭建網絡平臺,延伸生命安全學習
網絡時代已經全面到來,為了跟上教育發(fā)展潮流,教師在展開生命與安全教學時,還必須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創(chuàng)新思路,主動為學生搭建網絡溝通交流平臺,拓寬和延伸生命安全學習。對于職高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教學實例視頻、PPT課件資料,教師可以共享至學校電腦,學生可以隨時存儲、下載、觀看等。此外,在學校的網站中開辟生命與安全教育專欄,定期更新這部分內容,讓學生隨時了解到最新的生命與安全內容。對于社會中的熱點生命與安全教育話題,如尼泊爾地震、校園暴力、各種公共衛(wèi)生事件(禽流感、食物中毒、水污染等)等,教師可以開辟專門的論壇,引導學生在論壇中發(fā)表觀點、看法以及應對方法。由于是在網絡世界,學生可以選擇以“游客”身份發(fā)表,也可以注冊登錄名身份發(fā)表,給予學生更靈活、更寬廣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交流。對于學生在論壇中的討論與交流,教師也要注意做好引導工作,如以客觀的態(tài)度分析生命與安全事件,在交流討論時不能嘲笑、攻擊他人。如此一來,教師維護網絡交談一片干凈、綠色的交流凈地,也真正利用網絡平臺實現(xiàn)延伸、拓展生命與安全的學習。
21世紀已經全面進入網絡時代。以網絡為主體途徑的生命與安全教育教學,讓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網絡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的有機融合,互為補充,從而達到教育的最優(yōu)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