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柏茜茜
【摘要】本文以當前形勢下的大學英語教改為背景,結合視聽說教學實踐,將任務型教學模式融入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進行研究,探討了提高大學生英語聽說水平的切實可行的新途徑。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大學英語 視聽說課
【基金項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3B160)、2013年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3-JG025)、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23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99-01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概念
任務型教學法,是教師依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歷來教學經驗和語言文化背景等因素設計各種貼合日常交流實際的任務,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完成任務加強學習的高效率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綜合傳統(tǒng)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的有優(yōu)勢,讓學生既做到了學以致用,又做到了學用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因此,任務型教學法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徑,也是提高語言學習實用性的創(chuàng)新理論,更是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提高教師指揮能力的互動型教學手段。
二、大學英語視聽說課中的任務型教學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是一門綜合語言技能課,包括語言功能、學習策略與跨文化交際等方面,它通過多樣化的信息輸入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現(xiàn)代化電子教學設備,尤其是計算機網絡,融“視、聽、說”三位于一體。該課程通過直觀的畫面和豐富的內容,使學生在練習聽力的基礎上就所視聽的材料展開對話交流、角色扮演及課堂討論等活動,同時通過聽說技能的提高促使學生了解英美文化、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新實施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無論是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程學習,還是基于課堂教學的課程,其設置都要充分體現(xiàn)個性化,要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因材施教。因此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中實施任務型教學不僅符合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需求,也對當前大學生英語視聽說學習模式起到積極作用,突出了師生間互動與學生間合作,體現(xiàn)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視聽說課堂設計
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前任務(pre. task)、任務環(huán)(task cycle)和語言焦點(language focus)。
(一)前任務
在任務型教學法指導下的視聽說課堂中,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首要環(huán)節(jié)是明確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學習語言知識、進行技能訓練??梢哉f,該階段在整個任務型教學中起到一個先導作用,為后面學生的交際活動指明了方向。任務前活動作為任務型教學法實施的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視聽結合,循循善誘
部署任務前活動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導入。教師一邊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和文字,一邊向學生介紹本次任務的主題和目標,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通過短小的視頻或是影片中的一個片段提煉任務。
2.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教師要通過自己對重難點的把握有選擇的教授學生基本語言知識,主要包括重要的詞匯及短語、文化背景知識和相關趣味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便于其對新知識的掌握,但要注意把握時間,避免陷入本末倒置的境地。
3.熟悉技巧,掌握內容
教師應當教授學生相關的閱讀技巧,讓其能夠更為迅速準確地了解任務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完成任務。
(二)任務環(huán)
任務環(huán)(Task-cycle)是實施任務型視聽說課堂的核心部分,教師通過對預期學習效果的分析,明確要讓學生完成的具體任務、操作難度、人員分組等細節(jié)。
課堂主題是總任務,還可按任務的難度、內容、特點、涉及知識、文化背景等指標分為各種分任務、小任務等。任務的劃分應具有邏輯性、目的性、可行性、針對性和一定的難度級別。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利于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同時凸顯“化整為零”的戰(zhàn)略思想,而且可以極具針對性的根據(jù)學生個人或小組的實際能力進行劃分后任務的部署,既不會過于簡單,沒有挑戰(zhàn)性,也不至于難如登天,打擊學生積極性。
在任務的計劃和實施過程中,學生要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囊括相關知識和人員分工兩大方面的精心準備。如果教師也作為小組中的一員,就應該以學生角度去提建議,并且教師的建議不能過于明顯的透漏整個任務的核心要點。當然,教師參與任務,最主要的是當好配角,提供真實的交際情景,注意不能喧賓奪主,這對教師的教學藝術提出了相當高水平的考驗。
最后,學生需要向大家用英文和中文兩種語言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和下步改進等具體實在的個人感受向全班進行展示,做更進一步的語言學習層面的分析和如何完善個人能力的總結。教師對每一個解決方法要進行點評,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并針對不足給出行之有效的改進建議。
(三)語言焦點
Willis模式的最后一個階段是語言焦點,也叫語言分析。本階段是學生完成任務之后的延伸階段,旨在分析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各種錯誤,并要求學生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與之對應的改進。也就是說,學生需要經歷一個從思想認識到行為改正的過程。具體地講,語言分析階段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比如根據(j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涉及的語言材料,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以語言為焦點的諸如角色扮演、命題演講、觀看視頻、模仿經典臺詞類的活動?,F(xiàn)代課堂教學要堅決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機會、有能力、有欲望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自己對學習內容的需求。
四、結語
為了實現(xiàn)新時期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這一目標,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大學英語視聽說任務型教學模式正是新時代下英語視聽說課程與任務型教學有效結合的產物。任務的實踐性、綜合性、自主性和開放性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空間和展示平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了極為和諧的統(tǒng)一。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教學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同時逐步開發(fā)學生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為社會輸送新時代的復合型學習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程曉棠.任務型語言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探索[J].東北大學學報,2006.
[3]張國鴻.“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寧夏教育,2007.
[4]王漪.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網絡科技時代,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