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 要: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與資助工作已經成為各大高校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高校的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也直接關系到社會是否真正實現了教育公平。因此,為了能夠保障讓經濟困難學生能夠完成學業(y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要保證認定工作程序嚴格規(guī)范化與認定過程公開透明化。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引導對策。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對策;評價體系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數也隨之增加,尤其在一些農業(yè)院校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已經成為高校和社會關注的熱點,2007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我國開始實行的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高校貧困生的認定工作和認定程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到目前為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過程中仍有很多困難。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問題
1.認定依據不夠標準化
高校家庭貧困學生又分為一般困難學生與特殊困難學生,對于烈士子女、孤兒、單親子女以及父母患有重大疾病的經濟困難學生比較容易界定,而其他的一般困難學生與特殊困難學生的認定標準比較模糊,難以界定。此外,貧困又具有相對性,不同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對家庭經濟困難情況界定的不統(tǒng)一,學校對學生的真實貧困程度難以掌握。例如:一部分學生在填寫經濟困難學生調查表時,隱瞞真實收入。另外,即使同一地區(qū)收入相同的兩個家庭,由于受災、負債、疾病以及多子女上學等不同情況,導致了每個家庭的貧困程度不盡相同。因此,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認定的還不夠量化和標準化。
2.認定程序規(guī)范性不強
目前,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程序通常是:學生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門開具的家庭經濟困難證明,學生本人自愿申請,班級評議、專業(yè)評議、小組評議、學院審核、學校審核的程序。但是,在認定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幾種問題:(1)在學生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門開具經濟困難證明的過程中,有可能對普通貧困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無法準確把握;另外,由于目前還沒有相應的約束管理機制,導致證明材料的真實性無法保證。(2)有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自尊心的影響,不愿將自己的真實情況公開;也有一些學生為了能夠得到國家、學校的無償資助而故意夸大家庭經濟困難程度。(3)在班級民主評議階段,部分評議小組成員的責任心不強,或者對申請同學的日常表現沒有深入的了解。以上這些原因都導致了認定程序的不規(guī)范性。
3.大學生誠信意識缺失
在實際的認定過程中,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地看待貧困,部分學生自己填寫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與實際情況不相符,虛報家庭收入申請助學金。一些經濟困難學生在得到國家和學校給予的相關資助后,并沒有將資助用于學習及生活消費上面,而是購買了高檔用品、品牌衣物等攀比消費上面。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甚至想通過拖欠學費達到獲取國家助學金資格的目的,他們不懂得珍惜國家和學校給予的這份幫扶,在利益面前經受不住考驗。
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對策研究
1.嚴格規(guī)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程序
首先,輔導員對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有準確深入的了解,通過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談話,輔導員與班主任、學生干部、班級同學對學生日常學習狀態(tài)和生活消費水平進行多角度多層次了解,做到認定的真實、公正。其次,要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申請過程開始,對評議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把關。由評議前學生自愿申請,評議過程公平、公正,家庭情況評議人性化、認定工作程序嚴格規(guī)范化、認定過程公開透明化、困難學生自我約束常態(tài)化。
2.建立嚴格的監(jiān)督制約制度
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結束后,輔導員、班主任以及經濟困難評議小組的成員還要不定期地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日常生活消費、學習情況進行調查。輔導員可以通過談心談話、問卷調查以及校園卡消費記錄等方式進行了解。學校還應該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進行實地走訪,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受資助情況、消費情況反饋給家長,以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公平、科學、有效地做好。
3.建立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
大學生誠信觀的確立主要靠學生的自律,但要增強貧困學生的誠信意識,學校要建立起強有力的誠信約束機制。建立大學生的個人誠信檔案,個人誠信檔案中要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平均成績,上課出勤情況,有無考試作弊行為,有無違反校規(guī)校紀情況,是否按期繳納學費、公寓費、教材費,早操出勤情況,獲得過何種獎勵、獲得過何種資助情況等。要將每個學期的誠信表現記錄在案,對誠信度高的貧困生給予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同時加大對不誠信行為的處罰力度,使他人引以為戒,從而為高校誠信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4.加強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和感恩教育,讓廣大獲得獎助學金的學生能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譽和幫扶,要幫助他們樹立自強、自立的信心,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yè)。讓他們學會飲水思源,激發(fā)他們能夠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同時,通過參加勤工助學等多種方式來減輕生活負擔,讓他們端正態(tài)度、調正心態(tài),在利益面前要經得起考驗。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貧困,自強自立。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任重而道遠,能夠保證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此外,健全的認定機制也使假冒特困生的學生無處遁形,使學校在資源配置上體現公平的原則,形成一個誠信、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梁振聰.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