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 黃雅敏
練習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將數(shù)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習題,不僅可以使學生跳出“題海”,而且提高學生數(shù)學的解題能力。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突出重點,減少錯誤率
練習的設計應該圍繞教學重點和學生易錯點,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習題的針對性。
1.重點知識加強練——鞏固提高
課堂練習要講究技巧,機械、盲目地練效益不高。在設計練習時要抓住學生對重點知識理解的薄弱之處下功夫。通常在學生因理解含糊或容易疏忽,因相似因素的干擾而容易產(chǎn)生混淆,作業(yè)中出現(xiàn)錯誤須及時訂正,為克服思維定勢或防止思維定勢形成的地方設計專項練習。
2.相關知識結合練——構建網(wǎng)絡
數(shù)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很強。教師在講解一個新知識后,應把與此相關的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選擇練習題讓學生練習。促使學習遷移往正向發(fā)展。把新舊知識連成片,串成線,形成知識網(wǎng)絡。減少單一的練習時間,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小數(shù)乘法教學時,可讓學生用類比整數(shù)乘法進行練習。
二、以生為本,練習安排要層次合理
學生是作為具體的、活生生的個體而存在的,我們設計問題時必須明確肯定學生認識活動的個體特殊性,正視他們在已有知識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的差別,所以練習必須有層次性。所謂層次性,指的是問題里面含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有淺、中、難適合各層次學生的需要。從而形成一連串的問題鏈,淺層次的記憶性問題可供單純的機械模仿,較深層次的問題可用來掌握和鞏固新知識,高層次的問題可供用來引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1.分層練習,循序漸進
題目安排可從易到難,形成梯度,雖然起點低,但最后要求較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得成績一般的學生能正確解答大部分習題,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也能對難度較高的探索性習題,使全體同學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應該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從模仿性的基礎練習到提高性的變式練習,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練習,降低習題的坡度,同時不拘泥于書本,對具有創(chuàng)新思想見解的學生,予以鼓勵。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體會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
2.同一練習,分層要求
把統(tǒng)一層次的課堂練習變?yōu)槎鄬右蟮挠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自己的訓練目標,充分調動各類學生的潛能,促使每個學生都有自我發(fā)展的機會,都有成功的體驗。進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在練習“9”的不同表示法的時候我是這樣設計的:“9”可以說成“比10少1”、“比5大4”、“11-2=9”、“三本書與6本書疊在一起是9本書”,你有哪些說法,中下的同學每說出3種獎一個印章,學優(yōu)生每說出4種獎一個印章,表示法越多,獎品越多。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有獲獎的機會,真正體現(xiàn)“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學理念。
3.不同學生,因材施練
由于教學目標的多層次,在設計練習上也應該是多層次的,這是課堂教學分層的延續(xù),也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讓不同基礎的學生實行“自由選擇”,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如,在教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時,設計了這樣一組層次性非常強的習題:第一層次:簡便計算下列各題(基本題,與例題
55+346+45 36+25+64+75
第二層次:簡便計算下列各題(變式題,與例題稍有變化)
92+38+62+8 135+46+65+154
第三層次:下列各題能簡便計算的簡便計算(綜合題,新知適當結合舊知)
(92+58)+(142+108)(96+49)+157 (68+76)+32+24
第四層次:簡便計算下列各題(發(fā)展題,知識的靈活運用)
999+99+9+3 11+13+15+……+25+27+29
在分層練習中,在每個學生保證一定題量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選擇,同時鼓勵學生向高層次突破,以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活動,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滿足了各層次學生的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求知的欲望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實現(xiàn)各自的自由,達到多層次學習優(yōu)化的目的,真正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
三、緊跟學情,練習要及時調控與反饋
在設計練習時,無論是新授課、練習課,還是復習課,都要重視及時反饋,以便調控教學。為此,教師應盡量做到作業(yè)當堂完成,當堂批改,當堂訂正,當堂解決問題。
學中如何安排反饋的環(huán)節(jié)呢?我認為必須設計好以下練習形式:①準備性練習,這是在新授課之前,安排一定的內容,了解學生掌握與本節(jié)課有聯(lián)系的舊知識的情況,為新授課的調控提供依據(jù)。②新授課后的嘗試練習,這是為了了解學生理解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情況,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控教學。③鞏固練習,這是第二次集中反饋,經(jīng)過第一次反饋和補救后,可提高練習要求,使學生鞏固新知、深化練習,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當堂解決。
為了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還要從提問中獲得信息反饋,并及時地對原來設計的教學過程進行調節(jié)。這樣就能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練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