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銳洪
【摘 ? ?要】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的目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要不斷地增強自身的素質(zhì),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用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和評價觀來組織教學。教師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增強教學責任意識,將教學工作當作自己的天職,不斷的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用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最后要重視教學方式在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關(guān)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教師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85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這就針對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提出了要求。想要做好課堂教學,教師首先需要具有正確的教學觀念,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具有責任心。其次是要具有人格魅力,能夠?qū)v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最后教師要針對教學工作做好反思,不斷的提升教學質(zhì)量,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觀念。
一、增強教師自身素質(zhì)
(一)轉(zhuǎn)變教學觀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樹立現(xiàn)代的教學思想。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為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正確定位,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工作的輔導者,為學生的學習指出正確的方向,傳授正確的方法。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將課堂交還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善于了解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另外,教師還需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正確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深刻內(nèi)涵,找準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并且能夠有所創(chuàng)新。同時,教師還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用正確的評價方式來進行評價,改變傳統(tǒng)的只看重成績的評價方式,在教學評價中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改正問題,取得進步。最后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采用符合學生實際,滿足學生好奇心,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方式組織教學,不斷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掌握專業(yè)知識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需要具備廣博的專業(yè)知識,對教材的內(nèi)容有著十分深刻的認識,并且善于分析和處理教材,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歷史教師要開闊眼界,不斷的更新知識,能夠建構(gòu)正確的知識結(jié)構(gòu),將教材與自身所掌握的知識相結(jié)合,才能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歷史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但是在教學中,由于有些教師采用不正確的教學方法,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歷史事實用符合學生理解能力和興趣的方式進行講解,建構(gòu)有效課堂。
(三)增強教學責任意識
教學責任意識是指教師對自己應做的教學工作的認知,體現(xiàn)了教師的責任感。教師的責任意識,首先來源于教師把教學視為自己的天職,意識到國家、社會和家長將教育學生的工作賦予自己,通過自己來培養(yǎng)他們成人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該主動承擔責任,沒有理由不進行有效的教學,從而努力承擔自己義務。另外,教師的責任意識也來源于教師對自己角色的認識,在經(jīng)過教育教學的專門訓練,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才能更加具有資格扮演教師這一角色,符合人們對教師的期望。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以更加專業(yè)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學習。最后,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處于特殊的地位,應該發(fā)揮其作用。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能夠有效地引起、推動、推動、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掌握教學內(nèi)容。
(四)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還需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應變能力。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等一系列教學工作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教學應變能力是教師面臨復雜教學情況時表現(xiàn)出的一種迅速并且準確的判斷,能夠根據(jù)教學情境的變化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對突發(fā)的教學情境恰到好處的處理的教學技術(shù)。教學能力和教學應變能力是一個教師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想法,不斷的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機智。
二、提高教師人格魅力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魅力。首先教師要博覽群書,端正態(tài)度,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和知識儲備。在教學過程中要用理論知識支撐,將自己掌握的豐富知識展現(xiàn)給學生,避免在教學過程中依賴教輔材料的被動性和盲目性,從而組織生動有趣的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要重視積累,善于思考,形成獨立的見解,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zhì)。面對歷史事實與知識,在不違背正確歷史觀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理解與講述,讓學生能夠接受新穎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觀點。最后教師要鍛煉自己的語言,了解歷史,做好歷史教學需要語言和文學的積淀。正確的利用語言,可以讓許多模糊的歷史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使歷史事實更加生動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反思
積極的開展自我反思,是教師自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歷史教學良性循環(huán)的保障。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只有經(jīng)過不斷反思才能找到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jù)這些問題找到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通過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師之間互相討論不斷的改正,才能不斷的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在進行教學反思時教師要緊緊圍繞新課程的需要,要以促進自我的發(fā)展為重要的手段,反思的內(nèi)容需要緊緊扣住教學的實際。教師可以就一些具體的問題進行反思,比如在課上是否進行有效的提問,學生的參與程度如何,史料的選擇是否合適,教學行為是否合適等等,從具體的問題開始不斷的完善教學工作。
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學后記的方式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后記是教學的一部分,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是不容忽視。要針對課堂教學進行小結(jié),找到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一點點小小的疏漏也不放過,必要的時候查找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專業(yè)知識,完善教學工作。教師還可以通過寫教學案例來進行教學反思。教學案例并不是簡單的記錄,還需要對教學進行點評。教學反思記錄了教學的過程,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為教師教學提供一個記錄,也為教師的反思提供資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進行教學案例的記錄,用教學案例不斷地進行反思工作。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校本教研活動進行教學反思。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教師進行經(jīng)驗與方法的交流,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仔細的聽取同伴教師的經(jīng)驗,與自己的教學活動相對比,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學習其他教師的長處,從而不斷地進行反思,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想要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做好教學工作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完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與學生一同進步,共同構(gòu)建有效的初中歷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