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我國中職教育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卻日益突顯,引起了社會普遍關注。受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中職貧困生大都存在焦慮、自卑、恐懼、失眠等諸多心理健康問題。本文分析了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xiàn)狀及其成因,并提出了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現(xiàn)狀;成因;解決策略
一、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xiàn)狀
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其大都因為應試成績不理想或者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等而選擇了中職教育,只有少部分學生是因對職業(yè)教育的興趣和熱愛而選擇了中職學校。調查表明:中職學校學生中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農民工家庭以及城市相對貧困家庭,部分學生為單親家庭子女,許多中職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貧困,學習與成長常陷入無助困境。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中職學生在面臨成長困擾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對社會的激烈社會競爭,其未來職業(yè)選擇也迷惘無助。中職學生面對著生活、學習、成長、職業(yè)選擇等諸多問題,容易引發(fā)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中職貧困生更為明顯和嚴重,其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焦慮或輕度抑郁問題。表現(xiàn)為針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極為不滿,缺乏對自己學習和生活意義的正確認識,不愿與人接觸,容易出現(xiàn)抑郁、自殺以及犯罪等問題。
(2)過度自卑或盲目自尊問題。中職貧困生中部分學生消極自我評價,自己看不起自己,總認為其他學生優(yōu)于自己、高于自己,而產生過度自卑心理。也有部分貧困生盲目自尊,不愿意接受其他學生的幫助,特別是故意隱瞞自己家庭實際狀況,表面上感覺很自強自立,內心深處卻極其脆弱敏感,實際也是自卑的一種表現(xiàn)。
(3)情緒不穩(wěn)或心理恐懼問題。部分中職貧困生脾氣暴躁喜怒無常,部分學生不愿與人交往或者不會與人交往,缺少朋友,不懂溝通,還有部分貧困生心理恐懼,生怕與人接觸交往,使人際關系陷入困境,身心無法健康發(fā)展。
(4)壓力過大或失眠多夢問題。部分中職貧困生因心理壓力過大而造成失眠多夢,或者影響學習聽課質量,給其學習生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導致其自卑心理嚴重,情緒焦慮不穩(wěn)定等。
二、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1.學生自身因素
中職貧困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其生理與心理變化很大,也是影響其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盡管中職學校學生的學業(yè)壓力相對較輕,無需面對頻繁的應試考試檢測等,然而由于部分貧困學生自律性較差,在學業(yè)壓力減輕的同時,卻造成了精神空虛、意志薄弱、不思進取等現(xiàn)實問題。加之正值青春期的貧困學生中大都多疑、敏感,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的局面,從而帶來許多煩惱和困惑。再有部分貧困生比較內向、自卑,在青春期出現(xiàn)各種問題時,也不愿與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求助,不喜歡與學生溝通交流,導致問題日益嚴重。
2.家庭環(huán)境因素
中職貧困生家庭經濟條件大都較差,其衣食住行與其他學生相比無法滿足自己理想要求,學習方面的需求也很難實現(xiàn)。這種情況下,貧困生的穿著服飾,手機、電腦等日常用品等方面與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相比之下存在明顯差距。因為穿著粗鄙、用具簡陋、生活拮據(jù),造成貧困生容易引發(fā)其他學生的異樣目光或者被視為“異類”。這種情況下,貧困生容易自卑,遇到挫折時容易自暴自棄,缺乏對學習、生活的信心,甚至陷入自我封閉的境地。
3.學校教育因素
中職教育以職業(yè)技能教育為主,針對貧困生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限,或者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也容易引發(fā)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調查表明:我國中職學校的貧困生比例占20~30%比例。針對這部分貧困學生群體,許多學校通常只注重經濟上的資助,卻未能對貧困生的特殊境況給予充分考慮,未能注重其心理健康問題。還有部分學校雖然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然而專業(yè)心理健康教師缺乏,無法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策略
1.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
針對中職貧困生而言,心理健康問題會嚴重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此,中職學校應加強學校和班級管理,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會、社團、班委會等的作用,有效開展心理互助活動,為中職貧困生營造健康、和諧、團結友愛的良好環(huán)境氛圍。老師和同學都應給予貧困生以關愛和幫助,通過師生、同學之間的關愛、團結,讓貧困生感受到學校和集體的溫暖,幫助貧困生自覺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來。同時應讓貧困生和其他同學之間建立真摯的感情,社會、學校也要多給予經濟上、心理上的支持和幫助,讓貧困生能夠正確對待社會和學校的支持和幫助,逐漸消除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給其身心帶來的不良影響。此外,相關調查表明低年級學生相比高年級學生更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因此中職學校應尤其關注中職新生的適應問題,不斷完善入學教育,既要做好中職學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又要加強心理健康、人際關系、生理衛(wèi)生、就業(yè)擇業(yè)等教育工作。
2.加強貧困生心理教育
中職學校應建立一支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針對貧困生而言,教師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教師個人品質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貧困生產生巨大影響。這就要學校應加強教師隊伍的心理素質。針對班主任、心理健康輔導員等教育工作者,應定期組織有計劃的集中教育培訓活動,幫助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有效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水平。教師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正確和積極指導貧困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再有,學校應科學設置心理健康課程,并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整個教學體系當中。特別是對貧困生更要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從而幫助其有效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消除心理困惑,保持樂觀心態(tài),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此外,還應在各學科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師應積極利用各學科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為貧困生提供適當心理輔導,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幫助貧困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完善貧困生資助體系
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需要社會、政府部門、教育部門的共同協(xié)助支持。中職學校應充分利用各項助困政策,盡量減輕貧困生的經濟壓力,為貧困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相對良好的環(huán)境。針對當前部門中職學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建設不完善的現(xiàn)狀,中職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完善,特別是要建立健全獎學金制度,鼓勵貧困生努力學習。同時,還應結合中職貧困生特點,設置勤工儉學崗位等,幫助貧困生通過自身努力有效減輕經濟負擔,并形成自強、自立的良好意志品質。通過勤工儉學活動,既能夠改善貧困生的家庭經濟困難,又能夠使貧困資助從無償轉化為有償活動,進一步增強貧困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四、結語
總之,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倍受關注,整個社會、政府部門、教育部門等應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加強貧困生心理教育,完善貧困生資助體系,從而幫助中職貧困生能夠身心健康地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新偉.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02).
[2]汪鳳炎,燕良軾.教育心理學新編[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3]佘雙好.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紀秋紅(1982.09~ ),女,教育碩士,中級職稱,研究方向: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