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治秀
摘要:視譯作為同聲傳譯的一種特殊形式,廣泛應(yīng)用于國際會議、商務(wù)談判及國際法庭等正式場合中。視譯雖然有稿可依,但囿于英漢兩種語言的結(jié)構(gòu)差異,英漢方向視譯仍然會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諸多問題。而介詞作為英語中最活躍的詞類,在英文行文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介詞處理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視譯譯文的產(chǎn)出質(zhì)量。本文基于筆者的實際經(jīng)驗,從省略、增添、轉(zhuǎn)換三個方面就英漢方向視譯中介詞的處理方法談幾點認識,以期引發(fā)更多思考。
關(guān)鍵詞:英漢視譯 介詞 省略 增添 轉(zhuǎn)換
【中圖分類號】H31
一、介詞及其重要性
語言學家有云“英語是介詞的語言”。介詞雖小,卻在組織句式結(jié)構(gòu)、連貫語義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牛津高階英英字典(第七版)將“介詞”解釋為 “a word or group of words, such as in, from, to, out of and on behalf of, used before a noun or pronoun to show place, position, time of method”[1](P1560)。由此可見,介詞及其短語見于名詞及代詞之前,在句中不單獨做任何句子成分,只表示其后的名詞或相當于名詞的詞語與其他句子成分的關(guān)系[2](P380)。
根據(jù)寇姆的統(tǒng)計,相比于漢語中區(qū)區(qū)不到30個介詞,英語中的介詞達到約285個,且位置活躍,無處不在[3](P64)。布朗語料庫所提供的資料則顯示:英語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100個詞中,介詞占15個,多余名詞(8個)和動詞(13個)等其它詞類[4]。因此,如何在視譯中處理好介詞及介詞短語,對譯文質(zhì)量高低頗為重要。
二、英漢視譯介詞的處理方法
介詞的作用主要是其句法功能。介詞在句中使詞與詞之間產(chǎn)生語義關(guān)系。因此,翻譯介詞最重要的是抓住介詞所在的特定語境中詞與詞之間可能存在的最準確的邏輯語義關(guān)系[5](P100)。在英語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介詞以其本意出現(xiàn)在句中。對于此類介詞,只需按照介詞本意處理即可,一般不會給口譯員帶來太多困難。
例1:We also sincerely hope that the Lebanese people through national reconciliation will be able to restore political and social stability.
我們真誠希望,黎巴嫩人民通過民族和解,能夠恢復(fù)政治和社會穩(wěn)定. [6](P259)
但是,英語中還有大量介詞用法靈活,在連接句子、凸顯句間邏輯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谧g員采用何種策略瞬時處理大量介詞決定了譯文產(chǎn)出的質(zhì)量高低。本文以正式場合的演講致辭中語句為例,從省略、增添、轉(zhuǎn)換三個方面淺析英漢視譯中介詞的靈活處理方法。
1. 省略
盡管某些介詞在英語語句中扮演著連接句子的關(guān)鍵作用,但由于漢語的意合性,因此在翻譯時可以將其省略,且不會影響譯文的完整輸出。
例2:We need to think freshly about how we do our work.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開展工作。
例3:That is why we must do our utmost to advance the Doha Development Agenda, with its emphasis on development and “aid for trade.”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竭盡全力,推動多哈發(fā)展議程,強調(diào)發(fā)展及“援助貿(mào)易”。[6](P261)
總結(jié)后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英語中動介詞、某些介名詞固定搭配短語中的介詞,其主要承擔語法功能,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省略。例如例2中think about短語中的about、例3中with the emphasis on 的with及on。
2. 增添
由于漢英兩種語言在語序和結(jié)構(gòu)上有多種差異,且口譯譯員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處理接踵而來的大量信息,因此,譯員為爭取主動,總是下意識的追趕講話人的速度,縮小翻譯與講話之間的時間差。這樣,“譯員就需要按照自己聽到的原文的順序,不停的把句子切成個別的意群或概念單位,再把這些單位比較自然的連接起來,翻譯出整體的原意。這種方法可稱之為斷句基礎(chǔ)上的順句驅(qū)動”[7](P32)。
順句驅(qū)動是口譯不同于筆譯的最大特征。這就意味著譯員在很多場合需要在沒有處理完整句子的情況下先行處理接收到的信息,也就是說,譯員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進行翻譯。在此種情況下,為保產(chǎn)出譯文通順達意,譯員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酌情增補銜接內(nèi)容。針對英語中出現(xiàn)的大量介詞引導(dǎo)的句子成分,只要合理添加連接成分,就可以在遵循順句驅(qū)動原則下流利產(chǎn)出譯文。
在英語中,介詞不僅承擔語法功能,還承擔連貫上下文邏輯線索的意義功能。對于此類介詞,增添的方法有助于凸顯句間邏輯。在一般情況下,增添的內(nèi)容主要為突出句間邏輯的狀語成分。
例4:Finally he succeeded in inventing the new product through repeated consultation and experiments.
他終于發(fā)明了這一新產(chǎn)品,因為他做了無數(shù)次的咨詢和實驗。[6](P62)
例5:I confess I am a little intimidated, Lord Hurd, at being moderated by a veteran statesman of your distinction.
老實說,我有些誠惶誠恐,赫徳勛爵,因為有您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資深政治家為我引見。[8] (P1)
在視譯中還有另外一種情況。由于順句驅(qū)動原則的運用,許多譯員會在遇到介詞時將句子斷開優(yōu)先處理前句內(nèi)容。在此種情況下,為保句意完整,譯員需補充說明上半句內(nèi)容以完成句子。
例6:Prof. Clark asked his students not to be afraid of failure \ in making the study of science.
克拉克教授要求學生不要怕失敗,在科學研究上 \ 不要怕失敗。[7](P33)
例7:I welcome the progress we have made over the past nine months in streamlining our budget processes, crafting our Capital Master Plan and putting our financial house in order.
我高興地看到在過去九個月中所取得的進展,進展涉及精簡預(yù)算程序、制定基本建設(shè)總計劃以及整頓財務(wù)等方面。[6](P259)
3. 轉(zhuǎn)換
“轉(zhuǎn)換”主要指詞性轉(zhuǎn)換,這也是順句驅(qū)動原則下視譯中流利產(chǎn)出譯文的常用方法。由于“漢語的特點之一可以說是動詞優(yōu)勢,動詞造句能體現(xiàn)漢語風格”[7](P51),所以,英語中的非動詞轉(zhuǎn)換為漢語動詞是口譯過程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介詞也不例外。
一般情況下,承擔補語、表語及含有動作意義的介詞(如across, toward等)均可以在適當情況下處理成動詞。
例8:It is a pleasure and an honor to be with you, at this opening of the general debate of our 62nd General Assembly.
我很高興并且榮幸能夠和各位一起,出席六十二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的開幕式。[6](P258)
例9:All the member countries are for this plan.
所有會員國均贊成此計劃。
劉宓慶指出:英語中幾乎所有介詞都可以在雙語轉(zhuǎn)換中獲得漢語動詞的含義[9](P 497)。例如by bus(乘車)、off shore(離岸)、for \ against(贊成 \ 反對)等,可見英語介詞轉(zhuǎn)化為漢語動詞的廣泛應(yīng)用性。
三、小結(jié)
介詞作為英語中大量存在的小詞,常常會被人們忽略。然而,其在銜接句子、貫通語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視譯作為同聲傳譯的一種特殊方式,要求譯員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處理大量信息,因此如何處理語句中大量出現(xiàn)的介詞對于譯員而言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基于筆者有限的研究及實踐,總結(jié)出幾點較為常見的處理技巧。只有通過大量實踐,將上述方法融會貫通,才能在大腦中對介詞形成自動化處理,以節(jié)省腦力處理后續(xù)信息。惟望本文對英漢視譯中介詞的處理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商務(wù)印刷館, 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
[2]《薄冰高級英語語法》,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0年5月新1版
[3]彭啟良. 翻譯與比較 [ M ].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80.
[4]王書魁, 李崇月. 英語介詞漢譯法探討 [ J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9(6): 64-67
[5]劉宓慶. 英漢翻譯技能指引 [ M ].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1989.
[6]秦亞青, 何群. 英漢視譯 [ M ].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
[7]張維為. 英漢同聲傳譯 [ M ].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1
[8]王燕. 英語口譯實務(wù)2級 [ M ].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0
[9]劉宓慶. 文體與翻譯 [ M ].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