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云
小學生天性好玩,精力容易分散,注意力集中不持久,數學知識的抽象性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F代教育技術集文字、聲音、動畫、畫像于一體,圖像清晰,動感強,速度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課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與“學”上的困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習效益。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一種從一定的目的任務出發(fā),有計劃、有組織、較持久地認識某一對象的知覺過程。小學數學幾何知識學習過程中觀察至關重要,學生從看圖到認識圖形都離不開觀察。教學中如能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圖形直觀明了,增強學生觀察,調控教學過程。例如,在講解長方體的特征時,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有關概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使原來實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學生在觀察上的難度。畫面動靜結合,刺激著學生的感官,使觀察重點更突出,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的專注力,融化了知識的難點,學生也很輕松地掌握這些知識。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過去經驗包括學習和生活實踐中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而現代信息加工理論認為,記憶是人腦對輸入信息進行編碼、貯存和提取的過程。
幾何初步知識中有不少圖形公式需要學生記憶,扇形面積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教學時,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個圓,并要求學生說出圓的面積公式S=πr。然后在圓中分別運行出一組扇形,第一個圓中顯示1800 的扇形,第二個圓中顯示900的扇形,第三圓中顯示600 的扇形,第四個圓中顯示n0的扇形,要求學生思考圓中陰影部分(即扇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學生通過課件演示,在頭腦中建立了圖式表象,發(fā)現了扇形的面積與所在圓的面積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也按照這個知識網絡的形成過程,記住了扇形的面積公式。
這種形象的演示,牢牢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十分投入地關注畫面的移動、展現,對每一處的變化都觀察得十分細致、全面。在這一活動中,沒有外在的強制性,也沒有機械地背誦公式現象,而完全是學生內心的體驗,這樣更有利于知識的長久儲存和適時提取,也為學生記憶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是指人們調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抓住問題的實質,我發(fā)現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所表現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學生調用諸種感官,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依靠思維去理解新知識。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直觀形象,把數學課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繪和靜止圖像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動態(tài)過程,這樣使難題、難點變得容易理解。
例如,為了加深對直線、射線、線段三者間關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映出一條光亮的線段,讓學生清楚地看到端點有兩個。再使一個光亮的點向一旁延伸,從而造成有關射線的具體生動的表現,認識到它與線段間的關系,看到射線的端點只有一個。最后使光亮的線段向兩旁延伸,又使學生看到直線的形象,認識到直線無端點。這種動感的演示,容易一次形成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及三者間關系,各自端點的個數。由于學生親眼看到那些變化過程及圖文并茂的形象,對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使抽象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培養(yǎng)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是多渠道的,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較多的優(yōu)勢,時空的開放性、聲形色的豐富性、查閱資料收集素材的迅速性、交互操作的便捷性與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