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楊
[摘 要]政府危機管理在當前的政府政務建設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網絡問政發(fā)展如火如荼的當前社會,通過網絡問政可以進一步提升政府政務透明度,加強了人民群眾對政府部門的執(zhí)政監(jiān)督。因此在網絡問政大環(huán)境下,高效推進政府危機管理的轉變,真正實現民主執(zhí)政與民主監(jiān)督,進一步促進政府的行政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網絡問政;政府危機;民主執(zhí)政;執(zhí)政監(jiān)督
[中圖分類號]D62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5 — 0066 — 02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參與政治活動的積極性以及了解政府信息的政治權益意識也在不斷得到增強。尤其是在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下,政府的一舉一動都在人民群眾的監(jiān)控中,而政府執(zhí)政中一旦有重大過失就會產生重大的信任危機。網絡問政改變了政府的執(zhí)政方式,加大了網民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力度力度,有效實現了政府職能的轉變,促進民主法治社會的建設。
一、當下網絡問政下政府危機產生原因分析
(一)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不完善
由于我國深受兩千多年封建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在“官本位”的思想的影響下,很多政府部門不愿意將政府信息傳遞給人民群眾〔1〕。尤其是近些年經濟不斷發(fā)展,政府的經濟工作越來越多,再加上政府部門缺乏有效的經濟監(jiān)督,這就給很多政府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利為己謀私的空檔。他們認為“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說政府制定的政策缺乏一定的民主性和公開性。一些政府部門對于人民群眾申請的信息公開要求采取拖延的方法,甚至以這些信息的流傳會威脅到國家的安全以及社會的穩(wěn)定為借口,拒絕將政府信息透露給民眾。在信息公開上缺乏主動性,不能夠及時主動將有關政府信息傳遞給民眾,他們認為這些信息的傳遞會造成社會謠言四起。由于政府信息涉及到很多政府部門內部的事物,尤其是涉及到政府部門的財政收支以及政府人員的工資收入等方面的時候,這些信息也是民眾關心的問題。但是由于政府人員害怕這些信息傳播給人民群眾的時候,人民群眾就會對于這些信息有其他的想法,因此只會將一些缺乏實用性的信息傳遞給民眾。尤其是在政府信息的主要傳播媒介—政府網站上,民眾只能見到一些與自己使用不大的信息,而對于民眾關心的問題如財政收入、政府的工作情況以及其他與民生緊密聯(lián)系的信息則基本見不到。這樣就給政府信息傳遞效果帶來較大的影響。
(二)政府人員缺乏對于政府危機的認識
由于目前我國的相關政府部門人員對政府危機認識不夠,再加上很多基層執(zhí)行機構基礎建設不夠完善,這就使得民眾不知道政府在做什么。很多政府機關人員認為政府的舉措是關系到國家“顏面”的問題,因此即使國家法律規(guī)定人民享有行政知情權,但是這些政府人員在進行政府信息公開執(zhí)行中,往往會相互推卸,給當事人設置各種障礙。再加上長久以來,政府機關已經形成根深蒂固的官本位的行政觀念,政務信息公開無疑會將他們的行為暴露在公眾面前,因此他們在潛意識里就會不認同人民群眾參政議政,尤其是對于網絡上傳遞政府負面消息予以網絡封殺,對于人民群眾的意見不予以采納,缺乏足夠的政府危機認識。
二、網絡問政視下政府危機管理的特點和趨勢
網絡問政的產生是新形勢下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我國政府權力過大,而權利的過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就容易產生各種社會問題。網絡是一個很開放的虛擬社會,各種信息傳播很快,為了提高政府執(zhí)政效率,政府應該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監(jiān)測與研判,及時掌握社會輿論對于政府的執(zhí)政看法,從而有效化解政府執(zhí)政中出現的危機,穩(wěn)固政府的執(zhí)政地位〔2〕。
(一)實現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執(zhí)政理念的轉變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將公眾權利交給政府,政府應該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利,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政府的一切執(zhí)政行為都是為了人民利益,政府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因此政府在執(zhí)政中要扮演好人民公仆的角色,堅持一切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原則,實現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執(zhí)政理念的轉變。而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網絡日益成為輿論信息傳播的集散地,人民群眾利用網絡反饋社情民意和社會情緒,實現自己參政議政的權利。因此在這種網絡問政越來越主流化的現代社會,政府應該及時準確掌握輿情動態(tài),加強對于網絡問政的管理,及時解決網民在網絡上提出的有意義的問題,從而科學引導網絡輿論,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二)政府從指令者向引導者執(zhí)政角色轉變
在網絡信息不發(fā)達的過去,社會輿論導向容易控制。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的開放性以及互動性,使得廣大網民能夠在網絡上自由發(fā)表自己對于政府執(zhí)政的看法,政府正實現從指令者向引導者角色轉變。政府必須學會善待和善用媒體,通過網絡與廣大網民實現互動,從而有效化解政府執(zhí)政中出現的危機。
(三)從單一主體治理向多元主體共治的執(zhí)政方式轉變
在傳統(tǒng)的政府執(zhí)政結構中,政府往往采取宣傳、說服民眾的單一主體治理方式,政府引導著治理結構,輿論媒體只能按照政府的意思將社會信息傳遞給廣大人民,而人民則只有被動接受這些信息。而在網絡問政環(huán)境下,政府執(zhí)政方式正開始實現從單一主體治理向多元主體共治轉變,網絡問政成為一種全新的方式推動人民群眾參政議政,實現了“群眾‘問事于政府與政府‘問計于人民的有機統(tǒng)一。
三、網絡問政視下提升政府執(zhí)政能力的措施
(一)轉變政府信息公開觀念
信息公開是政府政務工作之一,當前很多行政人員對于信息公開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需要轉變政府信息公開觀念,真正將信息公開當做是實現民主法制建設的基本任務。但是長久以來的文化傳統(tǒng),將行政神秘化,影響了權利的透明化運作。而民眾對于政府信息擁有知情權,只有讓人民群眾充分了解政府的政務信息,才能夠有利于保護公民的知情權, 杜絕腐敗。
(二)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保證政府執(zhí)政公開制度的正?;\作,也這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法律缺乏有關民眾知情權的規(guī)定,這就使得網絡問政制度建設缺乏有效的立法支持,從而弱化了網絡問政的效果。尤其是我國歷經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仍然存在,這就使得公民缺乏參與民主政治的意識,很多人仍然對于網絡問政認識程度仍然不夠。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加強網絡問政主體政治參與權、參與流程的體制建設,使得所有民眾都能夠表達自己對于政府的看法。政府應該設定正當公開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在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前提下就網友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保證網絡問政過程透明有序。
(三) 完善監(jiān)督與救濟機制
網絡問政下的政府危機管理制度建設是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現代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措施。完善政府公開救濟制度是保障政府執(zhí)政信息獲取實現的制度,從而進一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參政議政的合法權益。在救濟機制中不斷促進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民主化建設,成立獨立于現在行政體制之外的政府信息網絡問政公開委員會,不斷完善完善監(jiān)督與救濟機制。進一步明確政府的人民公仆角色,積極轉變政府的行政職能,牢牢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進積極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務能力,不斷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
(四) 強化政府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化不斷發(fā)展,政府的信息化建設也越來越重要。通過強化政府信息化建設,及實地將政府信息公布在政府網站以及其他主流媒體中,從而使得全社會能夠及時了解政務信息,促進政務信息的透明發(fā)展。減少并逐漸杜絕政府網站建設中信息缺失,網絡連接失敗等不良現象,確保政府信息來源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使得人民群眾能夠及時準確地從政府網站上獲得相關信息,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看法,從而推定政務公開透明制度建設。
(五)創(chuàng)新政府形象傳播理念
人民群眾對于政府的執(zhí)政看法代表著政府的執(zhí)行形象,而政府形象的塑造和傳播是需要用實踐檢驗的〔3〕。對于政府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來說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政府的執(zhí)政效果體現著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執(zhí)政理念以及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因此在政府形象傳播中要注重解釋政府的執(zhí)政方針,讓社會對于政府的執(zhí)政思路以及執(zhí)政策略有著深層次的認識,從而有效避免因為政務信息不公開而導致公眾對于政府的誤解。政府應該從公開的政府信息中透露出公平、公正、公開的執(zhí)政理念,主動邀請民眾進行互動參與,從而實現政府與民眾的平等對話。政府工作人員應該加深對于互聯(lián)網的認知,轉變以往對于網絡信息的消極防堵思想,積極主動接受民眾的批評與建議,從而引導輿論媒體的良性發(fā)展;第二,政府部門要加強網絡信息建設,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積極拓寬與民眾溝通的渠道,積極主動將民眾關心的信息公布出來,使得公眾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及時掌握對稱的公共信息。以網絡這一虛擬環(huán)境,虛心接受民眾的職責與題意,進一步消除民眾與政府之間的隔閡,提升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從而獲得更多的正面評價。
四、結語
隨著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網絡信息的不斷發(fā)展,網絡問政已經成為政府工作重點之一。盡管目前我國網絡問政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在信息公開制度執(zhí)行、立法保證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但是從當前發(fā)展來看,網絡問政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發(fā)展主流,只有加強政府危機管理,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從能保證我黨的執(zhí)政地位不動搖。
〔參 考 文 獻〕
〔1〕劉海玉.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制度困境與制度創(chuàng)新〔D〕.湘潭:湘潭大學,2011:25
〔2〕吳昊.孫寶文.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實證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05):123~127.
〔3〕謝金林.網絡輿論危機下政府形象傳播的困境及對策〔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0,(10):16~21.
〔責任編輯:張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