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姝杰
【摘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課程應凸現(xiàn)教師的人文關(guān)懷,體現(xiàn)對學生文化個性的培養(yǎng),把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作為語文課程目標的一種價值取向。語文的人文價值也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人文精神走進課堂,直接影響學生,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由此可見,在語文的課堂中滲透人文價值教育的重要性。筆者從在靜思中感受人文和在教學策略中育人淺談人文價值教育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與實踐。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人文價值;教學策略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課程應凸現(xiàn)教師的人文關(guān)懷,體現(xiàn)對學生文化個性的培養(yǎng),把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作為語文課程目標的一種價值取向。語文的人文價值也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人文精神能否走進課堂直接影響學生能否自主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健康發(fā)展。由此可見,在語文的課堂中滲透人文價值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靜思中感受人文
我聆聽了瑪格麗特教授關(guān)于人文價值教育的講座后,我對于人文價值教育的內(nèi)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對怎樣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實施人文價值教育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對于“靜思”這一話題,我產(chǎn)生了濃濃的興趣。該怎樣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實施靜思,以達到人文價值教育目的呢?我多次進行實踐和嘗試,下面將印象最深、感覺最好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我們的學生從早忙到晚,一天在校之時光可謂是忙碌不已??!“心忙” 則忙,忙碌的心難免麻木,怎能感受到學習之樂?靜下心來,慢一點,再慢一點,或許才能打開孩子們的心靈之門,讓他們感受到語文之美,人格之美,受到熏陶,從而得到知識,得到做人的道理。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濃濃的敬愛之意的詩歌。課堂上,初步識字后,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我為孩子們朗誦詩歌。在我的帶動下,孩子對詩歌有了一些興趣,于是課堂上響起了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但要怎樣才能帶著他們走進詩歌的意境中呢?結(jié)合本課的人文價值目標,我采用了“靜思想像法”。具體這樣操作:播放班得瑞的輕音樂《月光水岸》,提示孩子們用最舒服的姿勢坐著,在音樂中輕閉雙眼,老師輕聲描述詩歌中的意境,孩子們依老師的講述想像情景與畫面。教師導語如下:一群可愛的二年級學生,踮著腳尖,悄悄地走進安靜的小院兒,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孩子們希望紫丁香綠色的枝葉,伸進老師的窗口,夜夜與老師做伴。聽,風中沙沙作響的綠葉,宛如一支美妙的歌,那是我們在給您唱歌,消除您一天的疲勞;老師啊,滿樹盛開的花兒,是我們的笑臉,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師,休息吧,讓花香飄進您的夢里。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
在輕緩的音樂中,在老師輕輕描述的畫面中,孩子們的心走進了課文的意境,仿佛看到了詩中所描述的故事,看到了學生們?yōu)槔蠋煼N樹的身影了,看到了花兒的怒放,甚至聞到了花香……如此真切地走進詩歌的意境中,入情入境地悟懂詩意,更是深深感受到學生對老師濃濃的敬愛之情。在接下來,學生的朗讀中,我體會到了靜思的魅力,不需辛苦的講解,孩子們已把詩歌的內(nèi)容與情感了悟在心了。
靜思,的確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常用的。而一旦遇到疑問,也必定會及時學習、探索、實踐,以解答之。
二、在教學策略中育人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落實好語文學科所應承載的語言文字的教學任務之外,自然也承載著人文教育的責任。那么,在教學中,我們該怎樣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呢?接下來,本人以二年級上冊《識字七》為例,與大家分享交流。
識字七是一首拍手歌,共十節(jié),每節(jié)字數(shù)相同、讀音大體壓韻、節(jié)奏感強。讀著《識字七》,我不禁想起孩提時玩過家家和唱拍手歌的生活情景;眼前浮現(xiàn)出家鄉(xiāng)那熟悉的小?;ハ嘧分?、嬉戲的畫面;耳邊回響著“知了——知了”的聲聲吟唱……
我多想,就這樣和孩子們在課堂上拍拍手,讀讀書,玩玩游戲,多開心!而在這拍手之間,孩子們不僅學會了一首拍手歌,還能感受到一個重大的主題,感受到一種責任。那么,如何把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起來,讓人文價值教育達到潤物無痕之境界呢?具體做法如下:
(一)、直觀教學
在直觀教學中激發(fā)孩子們喜愛動物。本節(jié)課有許多生字是動物名稱,在識字的時候,我運用了美麗直觀的動物圖片,在輕松快樂的氛圍里學會了生字新詞,也激發(fā)了孩子們心中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二)、多層次朗讀
在多層次的朗讀中感悟要愛護動物。本節(jié)課中,我循序漸進開展了多層次的朗讀活動。首先是嘗試讀,讓學生看拼音試著讀通課文,有集體讀,也有個人讀,目的是了解學生的認知,凸顯孩子們存在的問題:例如出現(xiàn)哪些生字學生還不懂或?qū)W生讀不準的現(xiàn)象,便于開展教學指導。
接下來是識字后的齊讀,拍手讀、表演讀等,目的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感悟課文內(nèi)容,積累語文文字,明白人類與動物是好朋友,我們要一起愛護動物的人文教育目標。
(三)、說話訓練
在說話訓練中教育孩子們愛護動物。在本節(jié)課拓展的環(huán)節(jié)里,我出示了九幅不同的動物圖,有的是人類在喂養(yǎng)、照顧動物的,有的是動物在林間活動的……我讓孩子們選其中的一幅圖,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圖意。孩子們紛紛發(fā)言:“三個大人帶著兩個孩子,正在沙灘上喂海鳥呢!” “熊貓寶寶坐在竹林里悠閑、愜意地吃著竹子呢!” “大象爸爸、媽媽帶著小象,一家人相親相愛地在河邊喝水 ?!薄鞍⒁棠弥憬墩谖购镒?,猴子正吃得津津有味呢!”……在說話訓練中,孩子們得到愛護動物的教育。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孩子們的心靈被喚醒了,都懂得要去愛護動物了。真開心!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拔囊暂d道”,語文課本的內(nèi)容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豐富的人文資源,語文學科是對學生進行良好教育的最好教材。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必須把這些內(nèi)容滲透于在語文課堂中,這是我們語文學科一直以來肩負的重任。只要我們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策略,在和諧的課堂中,就能起到既教書又育人的喜人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秀蓮,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價值教育 [J]. 新課程學習(上).2012年04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標》, 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