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萍
“塑造孩子們的行為、能力、價值觀,是沒辦法通過某個人、某個活動完成的,只能通過生活模式來培養(yǎng),這就需要幼兒園管理人員、教師和保育員為之設計”。提高保育員素質相對管理人員、教師而言,需要賦予更加淺顯易懂的方式和方法。
一、觀察保育員日常工作,著手“細微”
(一)發(fā)現(xiàn)問題
1.細心觀察保育員的站姿、坐姿、著裝后發(fā)現(xiàn)
大部分保育員儀態(tài)端莊,個別保育員存在儀態(tài)強勢或隨便。站的時候雙手抱于胸前或背于身后;當坐下來的時候翹著二郎腿;當穿外套的時候不扣扣子等。
2.耐心傾聽保育員與幼兒及家長、老師溝通的語言發(fā)現(xiàn)部分保育員存在
與幼兒溝通中主導作用大;與家長溝通中被動多,對家長提出的合理或不夠合理要求均以滿足,或者言語中不夠禮貌,或者表達幼兒的不足之處過于直白,部分家長稱呼保育員為“阿姨”,在地位上把老師與保育員分得很清楚;在與老師的溝通中有主人翁意識,但對管理班級的策略和幼兒現(xiàn)狀交流不夠仔細。
3.仔細觀察保育員的肢體動作發(fā)現(xiàn)
重視安全防范;但缺乏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動、手把手幫忙幼兒完成任務的次數(shù)多;存在獨自、默默無聞切分水果,整理玩具,完成衛(wèi)生打掃及分發(fā)物品或餐具的情況,輕幼兒習慣養(yǎng)成和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查找問題根源
重視體力勞作,輕視理論學習;重視衛(wèi)生保潔、保育、安全防范工作,忽視個人修養(yǎng);重視給予孩子多少關心和幫助,忽略孩子的自我成長需求;重視服務于老師和家長,輕視自己的能力,在老師或家長面前過于謙卑。
二、提升保育員隊伍素質,基于“用心”
(一)學習理論,更新觀念
首先通過講座、專題學習,讓《指南》精神落實到保育員的隊伍中。如:在引導保育員閱讀《指南》的過程中,從比較直觀的“健康領域”、“社會領域”入手,讓保育員知道,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需要。在目標的理解上,采取對比年齡階段法,理解層次遞進關系;在教學建議上,從保育員的角度,采取回憶工作狀態(tài),舉例說明。除此之外,從其它書籍如:兒童教育家蔡偉忠所著《跳出傳統(tǒng)思維的幼兒園教師手冊》中復印一些資料讓保育員自學。另外,通過會議、個別談話提高保育員思想覺悟。如:針對個人儀態(tài)方面的情況,先通過以會代訓的方式,讓保育員了解端正的儀態(tài)是怎么樣的,提醒保育員互相關注,互相提醒。然后再觀察保育員在日常工作中的儀態(tài),還存在上述問題的,采取個別談話引導。
(二)觀察記錄,提出困惑
通過學習《指南》精神、實際案例培訓、崗位練兵、經(jīng)驗交流等方式提高保育員觀察分析幼兒能力。讓保育員參與到“觀察分析幼兒”的研討活動中確實存在困難。保育員樸實地說:“我們的文憑低,知識學得不深,平時只會做衛(wèi)生,平時只會幫助老師剪貼環(huán)境布置的東西,哪會什么觀察分析和評價,有困難,叫我記錄可能還會寫錯別字?!痹卺槍@一問題,我鼓勵保育員首先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用樂觀的心態(tài)影響身邊的人,包括同事、家長和幼兒;要有自信,用堅持挑戰(zhàn)困難,而我會用一顆包容心接納“小差錯”。
我先從組織保育員學習老師們優(yōu)秀的觀察記錄和學習故事,了解觀察什么、記錄什么、老師的觀點中有哪些理論依據(jù)。然后再次組織保育員學習《指南》“健康領域”、“社會領域”部分,鼓勵保育員提出疑問。如:保育員提出:“老師讓我指導觀察生活區(qū),我該怎樣做才算符合《指南》精神?”我便在保育員隊伍中開展“配合老師做好生活區(qū)域指導”研討活動,引導保育員從“看一看、聽一聽”入手,讓保育員“閉上嘴、收起雙手”用眼和耳在熟悉的區(qū)域中看和聽并做記錄。如果自己開口說了、動手幫忙了,說了什么、做了什么、用什么動作等一起記錄下來。然后把記錄拿給本班老師看,把心中的疑問說給老師聽,請班級老師指導保育員分析孩子的發(fā)展情況,并指導保育員面對此情此景什么時候可以說、說什么?言行中是否尊重幼兒?什么時候需要耐心等待幼兒的發(fā)展,即不急于介入剝奪幼兒探索的權利和體驗成功的喜悅,又要注意保護好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然后再把老師的指導策略記錄下來,并在下一次會議上分享。如此反復,保育員配合老師指導生活區(qū)的任務不再茫然,終于明白指導觀察生活區(qū)與幼兒一起區(qū)域活動、一起游戲的任務是什么。
(三)崗位練兵,經(jīng)驗分享
教育家陳鶴琴提出:“做中教,做中玩,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吨改稀分幸蔡岢觥熬哂辛己玫纳钆c衛(wèi)生習慣”、“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的目標。杜威曾說過:“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生活是生長的條件,生長是生活的內容?!庇變涸趫@的一日生活中,處處存在生活教育的內容。為了幫助保育員了解一日生活的內容,日常工作中除了通過跟班了解、指導保育員配合班級老師做好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外,還通過會議討論的方式,幫助保育員梳理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有哪些內容,幫助保育員了解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關注點需要側重于哪些方面。然后,向保育員提出“把生活技能還給孩子,把關注留給自己”的要求。在此基礎上,讓保育員把各自在一日生活中覺得最能體現(xiàn)上述教育理念精神的、在某項生活環(huán)節(jié)中的具體做法進行記錄,也可以從幼兒的個性、品質、技能、語言、交往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分析。以崗位練兵的方式,組織保育員通過聊天進行一日生活教育經(jīng)驗分享。
三、樹立保育員個人信心,在于“支持”
通過家訪、班級會議、年段會議、保育員會議交流了解家長所需,留意日常交流中家長提出的要求,了解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方法,共同研討溝通的最佳方式。讓保育員參與班級諸多活動如:參與家長會的發(fā)言、給保育員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展現(xiàn)才藝、為小朋友頒發(fā)“好習慣寶寶”獎牌的機會,從而逐漸提高保育員在家長、幼兒、教師心目中的地位,從而獲得他們的尊敬。
提升保育員隊伍素質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互動、循環(huán)、螺旋式的過程。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當保育員的言談舉止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尊重幼兒”、“感恩于人,塑造于心”的面貌時,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及品德、技能、學習品質等也隨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