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霞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57-01
多年來,“德育為先”叫得很響,但在實際工作中卻仍很疲軟,德育活動缺乏“情感”,德育形式缺乏“創(chuàng)新”,德育內(nèi)容缺乏“真實”。為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筆者認為,作為最基層的德育工作者,在做德育工作時應首先從情感交流入手,注意德育形式創(chuàng)新,做到德育內(nèi)容真實。
一、德育工作需要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只有先施愛于學生,學生才能親師,尊師。在平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學生,一個親切的微笑,幽默風趣的動作,熱情愛撫的目光,都給學生以鼓勵,勇氣。
作為教師或許應該多俯身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他們的世界,不妨多了解一些他們的最愛,與最討厭a的事等等,與學生平等相處,像朋友一樣與他們溝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與良好的師表去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靈魂。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感染學生,追求和理想、為人處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化作實際行動,讓學生覺得教師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從而使學生有喜愛自己的老師而到愿意接受教師的感化。
二、德育工作的形式需要有創(chuàng)新
在我們?nèi)粘5掠ぷ鏖_展的過程中,往往過多的依賴于說教,教師常常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但學生由于缺乏感性認識,缺乏內(nèi)心的感觸,也就缺乏內(nèi)心的共鳴,收效甚微。
記得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教學實例,在一堂課上,教師想告訴學生“要學會幫助別人”。于是她推來一把輪椅,請每位學生輪流坐上輪椅在校園內(nèi)和走廊上行進,學生無不體會到平日輕而易舉的動作這時變得艱難了,原本還十分好奇的學生在體會過一次當“殘疾人”的經(jīng)歷后;無不感到身為殘疾人的不易。教師切勿多語,學生無不感到在你遇到困難時,別人的幫助對你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因此當教師問道:“當你遇到困難時,你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助;那么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你該怎么辦?”時,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回答:“要幫助別人?!痹谶@堂課上,教師并未對學生講上一番大道理,而是讓學生親身體驗無助時的痛苦。這樣的體驗式教育是否比簡單的說教更管用?或許我們可以更多的讓學生在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過去,我們對學生進行尊敬父母、愛惜勞動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儉習慣,勤奮學習,努力上進,這方面的教育時,總是苦口婆心,反反復復地向?qū)W生說教,千叮嚀,萬囑咐,生怕有一點說得不到位,確實做到了誨人不倦,但學生卻不以為然,你說你的,我行我素,總是效果與我們的愿望背道而馳。后來,我們開始變了法子,我們設(shè)計了一份家庭情況統(tǒng)計表,讓學生人人做一次統(tǒng)計員,扎扎實實完成這份作業(yè),讓無情的數(shù)字變得有情,用一份賬單打動心靈。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生們發(fā)現(xiàn)了他們從沒發(fā)現(xiàn)的東西,觸動了他們從未觸動過的神經(jīng),第一次知道家里的收入又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家長是多么的勞累辛苦,又是多么的節(jié)儉,自己上學的費用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例又是這么大,真是從未有過的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填完表后甚至哭了,有的開始為家庭操心了,為父母憂慮了,花錢收斂了,學習吃苦了。一份小小的作業(yè),對學生產(chǎn)生了從未有過的觸動,學生知道了一絲一縷來之不易,更加懂得了尊重,節(jié)儉,勤奮。
這也使我們懂得了,教育者的良好愿望并不等于好的效果,變換手法,敢于創(chuàng)新,常常易勝于難,往往能事半功倍,達到四兩撥千斤,曲徑通幽的出奇的效果。
三、德育工作的內(nèi)容需要“真”
就德育工作而言,要產(chǎn)生良好效果,必須在內(nèi)容上求“真”。因為只有真實的東西才令人信服,使人產(chǎn)生真情實感。作為教師,要善于捕捉“真”,積累“真”,利用“真”。在進行說理教育時,要用真實的事例,材料和數(shù)據(jù)向?qū)W生講述觀點,闡明道理;在進行榜樣教育時,所確立或選取的典型應真實可信。我們組織學生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跡,讓優(yōu)秀家長跟學生對話,讓學校評選出來先進人物現(xiàn)身說法,用身邊的人教育身邊的人,使他們感到真實不假,可親可敬,激勵和引導他們向榜樣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在進行理想教育時,應從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出發(fā),不說空話,不講大話,比如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我們并沒有簡單地讓學生背條條框框,而是做小,從小處讓學生體會和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實質(zhì)所在,在身邊體現(xiàn)社會主義價值觀。在談理想時,也不是讓學生談高不可攀的理想,而是讓學生覺得既是理想,又很現(xiàn)實,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并自覺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我的體會是:“動之以情”,才能打動人;“德育創(chuàng)新”,才能行之有效;真誠實在,才有說服力。